农村扶贫工作总结
农村扶贫工作总结(精选18篇)
农村扶贫 篇1
20xx年是市委、市政府实施新一轮帮扶工程的第四年。我地税局作为与**市**村结队的帮扶集团成员单位之一,从两地的实际出发,牢牢把握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这条主线,以坚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提高素质培训为重点,充分发挥优势,进一步加大帮扶工作力度,落实帮扶举措,真正做到了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指导到位,达到了年度帮扶的目标,取得了较好的帮扶成效。
一、主要成效
通过上半年的努力,有力地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加快了当地经济从“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和当地的自我发展能力,较好地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进一步加快了当地各项事业的建设步伐,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同时通过对村级组织的办公场所进行全面修建,丰富了帮扶内涵,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敦实了党的执政基础。
二、主要工作
一是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加大了对帮扶工作的领导。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把帮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帮扶工作,进一步明确街道主要领导作为帮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明确分管领导,落实职能科室和具体人员,确定帮扶目标,完善帮扶机制,做到决心不变、热情不减、工作不松。同时在多次会议上强调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街道广大干部群众真正认识到帮扶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是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具体表现,是保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街道广大干部群众的应尽义务。
二是进一步突出帮扶重点,落实各项帮扶措施。针对当地农民收入主要来自农业,但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主导产品规模有限、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小的现状,按照即定帮扶目标,重点抓好产业帮扶,发展当地茶业、板栗等特色产业,进一步扶持和壮大龙头企业。同时大力推进素质帮扶。进一步加大对当地农民的素质和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让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二、三产业中去,直接增加劳务收入。并且及时落实承诺的帮扶资金,确保帮扶资金及时足额到位,防止出现因帮扶资金滞后导致帮扶项目停顿的情况发生。20xx年,街道共落实帮扶资金万元。同时对实施项目多次通过电话和实地走访进行了解和检查,确保了帮扶项目保质保量地完成。
三是进一步加强与帮扶对象的联络和交流。通过电话、实地考察等形式,街道和结对村干部群众经常进行联络和互访交流。街道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在区委、区政府等领导带领下,多次到结对村走访,了解情况,对扶贫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充分论证,共同研究探讨发展对策。结对村班子领导也多次来我街道进行考察,学习交流发展经验。同时两地积极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如今年年初,街道得知结对村有一在外打工的村民有计划外二胎孕育的事后,马上与该村民的暂住地政府取得联系,及时帮助树下村处理了此事。街道还积极宣传结对干部群众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精神,用这种精神激励街道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再创古荡新辉煌的决心。同时也与结对村的党员干部多次进行思想上、意识上的交流和沟通,鼓励他们树立克服困难、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农村扶贫工作总结 篇2
20xx年是市委、市政府实施新一轮帮扶工程的第四年。我地税局作为与**市**村结队的帮扶集团成员单位之一,从两地的实际出发,牢牢把握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这条主线,以坚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提高素质培训为重点,充分发挥优势,进一步加大帮扶工作力度,落实帮扶举措,真正做到了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指导到位,达到了年度帮扶的目标,取得了较好的帮扶成效。
一、主要成效
通过上半年的努力,有力地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加快了当地经济从“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和当地的自我发展能力,较好地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进一步加快了当地各项事业的建设步伐,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同时通过对村级组织的办公场所进行全面修建,丰富了帮扶内涵,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敦实了党的执政基础。
二、主要工作
一是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加大了对帮扶工作的领导。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把帮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帮扶工作,进一步明确街道主要领导作为帮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明确分管领导,落实职能科室和具体人员,确定帮扶目标,完善帮扶机制,做到决心不变、热情不减、工作不松。同时在多次会议上强调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街道广大干部群众真正认识到帮扶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是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具体表现,是保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街道广大干部群众的应尽义务。
二是进一步突出帮扶重点,落实各项帮扶措施。针对当地农民收入主要来自农业,但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主导产品规模有限、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小的现状,按照即定帮扶目标,重点抓好产业帮扶,发展当地茶业、板栗等特色产业,进一步扶持和壮大龙头企业。同时大力推进素质帮扶。进一步加大对当地农民的素质和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让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二、三产业中去,直接增加劳务收入。并且及时落实承诺的帮扶资金,确保帮扶资金及时足额到位,防止出现因帮扶资金滞后导致帮扶项目停顿的情况发生。20xx年,街道共落实帮扶资金万元。同时对实施项目多次通过电话和实地走访进行了解和检查,确保了帮扶项目保质保量地完成。
三是进一步加强与帮扶对象的联络和交流。通过电话、实地考察等形式,街道和结对村干部群众经常进行联络和互访交流。街道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在区委、区政府等领导带领下,多次到结对村走访,了解情况,对扶贫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充分论证,共同研究探讨发展对策。结对村班子领导也多次来我街道进行考察,学习交流发展经验。同时两地积极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如今年年初,街道得知结对村有一在外打工的村民有计划外二胎孕育的事后,马上与该村民的暂住地政府取得联系,及时帮助树下村处理了此事。街道还积极宣传结对干部群众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精神,用这种精神激励街道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再创古荡新辉煌的决心。同时也与结对村的党员干部多次进行思想上、意识上的交流和沟通,鼓励他们树立克服困难、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农村扶贫工作总结 篇3
20xx年是市委、市政府实施新一轮帮扶工程的第四年。我地税局作为与**市**村结队的帮扶集团成员单位之一,从两地的实际出发,牢牢把握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这条主线,以坚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提高素质培训为重点,充分发挥优势,进一步加大帮扶工作力度,落实帮扶举措,真正做到了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指导到位,达到了年度帮扶的目标,取得了较好的帮扶成效。
一、主要成效
通过上半年的努力,有力地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加快了当地经济从“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和当地的自我发展能力,较好地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进一步加快了当地各项事业的建设步伐,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同时通过对村级组织的办公场所进行全面修建,丰富了帮扶内涵,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敦实了党的执政基础。
二、主要工作
一是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加大了对帮扶工作的领导。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把帮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帮扶工作,进一步明确街道主要领导作为帮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明确分管领导,落实职能科室和具体人员,确定帮扶目标,完善帮扶机制,做到决心不变、热情不减、工作不松。同时在多次会议上强调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街道广大干部群众真正认识到帮扶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是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具体表现,是保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街道广大干部群众的应尽义务。
二是进一步突出帮扶重点,落实各项帮扶措施。针对当地农民收入主要来自农业,但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主导产品规模有限、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小的现状,按照即定帮扶目标,重点抓好产业帮扶,发展当地茶业、板栗等特色产业,进一步扶持和壮大龙头企业。同时大力推进素质帮扶。进一步加大对当地农民的素质和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让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二、三产业中去,直接增加劳务收入。并且及时落实承诺的帮扶资金,确保帮扶资金及时足额到位,防止出现因帮扶资金滞后导致帮扶项目停顿的情况发生。20xx年,街道共落实帮扶资金万元。同时对实施项目多次通过电话和实地走访进行了解和检查,确保了帮扶项目保质保量地完成。
三是进一步加强与帮扶对象的联络和交流。通过电话、实地考察等形式,街道和结对村干部群众经常进行联络和互访交流。街道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在区委、区政府等领导带领下,多次到结对村走访,了解情况,对扶贫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充分论证,共同研究探讨发展对策。结对村班子领导也多次来我街道进行考察,学习交流发展经验。同时两地积极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如今年年初,街道得知结对村有一在外打工的村民有计划外二胎孕育的事后,马上与该村民的暂住地政府取得联系,及时帮助树下村处理了此事。街道还积极宣传结对干部群众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精神,用这种精神激励街道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再创古荡新辉煌的决心。同时也与结对村的党员干部多次进行思想上、意识上的交流和沟通,鼓励他们树立克服困难、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农村扶贫工作总结 篇4
从20xx年8月开始,民乐村在进行进农房重建工作同时,开展了“扶贫资金集中、股份经营”这种农村扶贫发展模式的尝试和探索工作。
项目力图突破制约农村发展的人力、资金、生产与组织形式等方面的瓶颈,希望在当地政府和外来机构的支持下,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在尽快完成民房重建和村庄基础建设的同时,让项目点民众拥有并管理外来资金、组建经营管理团队,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找到合适的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在社会和市场的竞争中成长并获取自己的利益。
判断与假设
基于原有的农村工作经验,我们认为外来的机构都不太可能在一个村庄进行持续的时间、资金、人员的投入。村民要致富、村庄要发展靠的还是他们自己。在外来机构撤走之后,能留下来的成绩一般是项目产生的水、路等一些基础设施及相关硬件产出。而外来者最为关心的各种制度、条例、运作机制,很多是挂在墙上,留在报告里,跟村民的实际生活关系不大,在执行中往往容易走样。在以往的很多数扶贫项目中,ngo、当地政府、项目村及村民是最主要的利益相关方。但项目村和村民一般只是作为信息、人员和场地的提供者而被动存在,ngo和政府的需求往往被摆在了第一位。
而市场改革中推行的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扶贫模式往往有以下几个限制:一、很多贫困村本身并没有发展规模产业的资源禀赋以及社会经济基础;二、村庄及村民很多现实而直接的诸如小额资金、村民就业需求容易被排除在外,对普通村民的意义不大;三、农民只是作为土地上的打工者,原有的主体性丧失,潜在利益受损;四、规模产业项目见效慢,风险高,与现存的小农户为主的经济社会制度结合难度大,农户的参与性受到限制;五、外来的项目经理人较难在本地扎根,经理人较多的选择与需求可能导致其追求短期效益。
农村生活的人群在生活方式、情感、行为选择等方面往往与有城市教育背景的农村工作者有很大的不同。相对于村民来说,外来者(政府、企业或者项目援助方)作为项目的主导者,资金的提供方,规则和权力的主要制定者,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认同在农村实际运行、并且已经为农户掌握的规则和秩序。出于工作的惯性和项目整体的考量,农户往往被要求按照外来者的方式来行事。但逻辑合理、在大城市被证明为有效的规则或方式有可能不符合村庄实际,不被农户认可,并且很难为村民掌握。如果非要农民执行这样的命令,往往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项目的效果也容易打折扣。
成效和社会影响
总体来看,民乐村项目目标基本达成,但经济项目的盈利则需要更多的时日。
民房重建方面,到20xx年9月份,共发放民房重建补助资金1018.61万元,其中政府资金850.8万元,基金会资金167.81万元。民乐村新建农房511户,1388人;加固6户,25人。到 20xx年10月初,全村517户重建的新房全部建成,村民们陆续搬入了新居。
产业发展方面,合作社现有民富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普惠缘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两家企业,分别生产食用菌、獭兔等产品。20xx年度,食用菌项目实际投入120万,生产菌包20万棒,完成销售收入25万元。獭兔项目一期投入100万元,其中合作社投入70万,外来经理人投入30万元。獭兔项目以生产獭兔种兔为目标,预计年生产兔种3万只,年销售收入300万元。另有肉兔试验项目实现销售收入4.5万元,已基本实现盈亏平衡。产业项目提供了30个就业岗位。
社区建设方面,以村活动中心为平台,老人念佛、妇女跳舞、小学生夏令营以及刺绣培训、电影放映等活动拓展了项目内容、丰富了村民日常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民对整体项目的认同水平,为经济项目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支持。阳光社区中心项目的落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社工团队以及社会资金的进驻也将更好的促进民乐村的社会发展。
合作社作为组织和治理的平台,是民乐项目发展的主体。合作社在这两年经历了理事长辞职、会计人员改聘、经理人解聘诸多变动。理事长、财会人员也由原来的兼职改为专职,保证了合理的人力投入。原来村两委与合作社的紧张、相互推脱、指责的现象也由于理事长人员的调整得以改善。本地村民对合作社与产业项目的拥有感和认同感的逐步增加。合作社的例会,理事会、监事会、财务制度也得到了坚持和完善,会议的效率与决策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人员与制度的本土化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经验及建议
从民乐村的实践看,在农村推行项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能急功近利,要有与农户共同发展的决心和毅力
农村的扶贫和发展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农村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在时间、人员上必须有足够的投入。
项目开展需了解项目原有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
需充分尊重当地村民的行为方式、认知和态度。是非对错需要在具体的环境中做具体的判断。在组织及人员的安排上,外来人员能有人与当地村民生活在一起,能真正在农村生活,了解、接受并认同当地人的生活、情感。教育和改造的任务和效果对农民和外来人员是相互的。
外来机构的权力需要平衡和制约
外来的支持往往不可持续,且本身具有较大的利益需求,可通过财务公开等制度约束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达到共同监督、协同发展的目的。需要花大力气通过支持本地团队正在实践中成长并担任主要责任。政府应创造条件支持青年人(创业青年村民、村官、大学生志愿者等)到农村工作。
经济项目的选择上要求稳、求实效,从小项目入手
不能太注重创新性,避免经济上大的亏损。项目需从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项目的前期成效会影响项目参与的判断与选择,信心很重要。
农村的组织和领导工作是必要的
需要充分发挥村民本身的力量,但这并不意味着订立工作目标后把工作都推给干部和村民。经济、组织工作往往镶嵌在农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网络之中。针对农村集体经济薄弱、人心涣散的不利局面,有必要重建并发挥新型农民合作社的作用。合作社内部必须要有合适的激励机制。作为独立法人,要明确合作社与村两委的权责与界限。组织(合作社和村委会)财务与管理需公开、透明,并适当考量村民民主参与的组织、金钱、时间与情感成本。
农村发展需要国家与社会加强投入
在农村不一定都种地,种地不一定都挣钱。小农经济能低成本保证农产品。农村发展需要国家与社会加强投入,创新社会建设,以便促进农民就业、创业。需要提高农村在地组织对农村公共服务的自我供给能力。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农民及其联合体分享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共同成果。
农村扶贫工作总结 篇5
XX县XX镇XX村共辖7个村民小组,186户,714人,总面积11900亩,库区水面3200亩,是一个交通闭塞、资源贫乏的移民贫困村。20xx年来,该村抓住省财政厅定点帮扶机遇,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突破口,整合资源大做山水文章,整体推进了脱贫致富步伐。全村人平纯收入由20xx年的568元增加到20xx年的2546元,村集体年收入由零增加到32万元。
一、整章建制强班子,夯实脱贫基础
省财政厅进驻该村开展建整扶贫后,针对村班子涣散,责任心不强等问题,扎实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注重加强队伍建设,村班子统筹协调、执行政策、依法办事、维护稳定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一是健全制度树形象。建立和完善了村民代表大会、财务管理、村务公开等多项制度,公开推选村民代表担任村级财务监督审计,村民每个季度给两委班子工作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和打分,对存在的问题责令责任人限期整改。阳光制度不仅提高了村干部威信,赢得了民心,更重要的是推动了工作发展。二是培训骨干壮班子。在抓好村组干部和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同时,注重培训后备力量,三年来,共选派6名先进分子参加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发展新党员4人,公开推选了3人充实到村组班子。三是狠抓教育促提高。先后建起了支部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配齐了远程教育平台,定期召开支部会和党员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效解决了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在思想、作风、工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村组一班人的战斗力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二、因地制宜抓开发,发展增收产业
增收是扶贫的核心,抓增收必然要抓产业,发展产业必须从实际村情出发,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因人而异确定发展重点。XX村根据山多水广的资源特点,实行因地制宜抓开发,整体推进扶贫开发进程。一是科学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在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评估论证、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依据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制定了系统、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在山腰重点扶持发展用材林,在旱地和坡耕地重点扶持发展柑桔、梨等水果,在SS库区重点扶持发展渔业。二是推进农产品基地建设。在产业扶贫过程中,该村采取“统一规划、分批实施方式,通过政策倾斜、资金帮扶、农户联营,带动贫困农户发展种养业,整体推进规模产业基地建设。先后开发库区水面2080亩,发展美国班点叉尾鱼回等名优鱼网箱养268口,开发山地250多亩,发展布朗要、新世纪水晶梨等体质水果基地600多亩,大型拦网养鱼基地4个,牛、鼠年存拦量达1100多头(只),全村人平水果收入超过了300元。目前全村90%的贫困户建立了增收产业,收入稳定。三是培育产业大户和典型,增强带动能力。该村先后扶持培育养鱼大户11户,扶持21户发展牛、羊养殖,60多户发展水果产业。移民贫困户谌彦章,通过驻村工作组帮扶,目前已发展拦网养鱼水面600亩,养鱼资产达62万元,年纯利达20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在库区有205户加入合作经营,建起了养鱼基地。
三、整合资源促合力,确保扶贫实效
县、镇、村级始终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整合资源要素,确保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取得了实效。一是确定扶贫机制。省财政厅、SS镇政府驻村工作队分别联联系了2—3个重点扶贫开发项目,村组干部和共产党员均与特困户实行“一帮一”结对扶贫,从而建立起多层面、立体式帮扶机制,落实了帮扶工作责任。二是优化发展环境。开展扶贫开发以来,省财政厅和县、镇、村整合各类扶贫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优化发展环境。目前全村实现了通路、通水、通电、通有线电视,新修了小学教学楼,硬化村级公路4000多米,并成为全县第一个开通宽带网络的贫困村。三是借助外力谋发展。该村注重发展竹木资源丰富优势,实行优惠招商,借助外力促发展。通过驻村工作组的努力,由村上、村民和台湾投资商合伙建起了一家竹器加工厂,从益阳引资1200多万元,建起了高氯酸钠厂和结晶硅厂,村上还组织贫困劳力成立了一支建筑工程队,办起了农家乐。村级企业每年解决劳动100多人,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2万元。
农村扶贫工作总结 篇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难点在残疾人。回良玉副总理说过:“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没有残疾人安居乐业的社会,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为了进一步做好残疾人的扶贫解困工作,准确掌握全镇贫困残疾人状况,镇残联组织就我镇贫困残疾人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镇残疾人基本状况
我镇总人口18900人,各类残疾人276人,约占全镇总人口1.46%,其中城镇残疾人14人,农村残疾人262人。从劳动能力情况看,其中18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和有部分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155人,占残疾人总数56%;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32人,占12%,他们主要靠父母、兄妹、亲友,或社会救济维持生活。从就业情况看,从业和个体就业(含农村有耕地的)的89人,占32%。从家庭情况看,全镇有61名残疾人处于贫困或贫困边缘状态,占残疾人总数的22%,贫困城镇残疾人人均年收入在3600元以下,农村在2160元以下的有44户。全镇特困残疾人基本都纳入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但从总体上来看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和正常人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级政府扶贫力度的加大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我镇残疾人的生存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但残疾人受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较差、社会竞争力不强及抵抗风险能力弱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残疾人会因残因病致贫或者返贫,全镇残疾人占贫困人口的比例仍很大,残疾人扶贫和完善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二、残疾人贫困原因分析
残疾人由于文化素质、经济水平和身体功能的限制,加之社会对残疾人的偏见,使残疾人贫困面较大。
一是自身素质低。残疾人由于受自身残疾的影响和外界条件的制约,他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大部分人生活在农村,祖祖辈辈靠务农生活。
二是劳动能力较差,由于受生理功能的影响,劳动形式单一,多数只能从事简单粗糙的生产劳动。缺乏劳动技能,导致社会竞争力较弱,抵抗风险的能力不强。
三是一户多残的现象普遍。例如:南鹿村残疾人朱军标和妻子吴水英均为残疾,奶奶年事已高,父母双亡,虽然其奶奶有土征养老安置保险,但年事已高,全家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这属于典型的一户多残家庭,其生活主要依靠政府救济和朱军标做村保洁员的收维持生计。调查显示,我镇一户多残家庭占残疾人家庭比例%,扶持难度大。
四是社会助残尚有差距。有关部门和公众助残意识有待加强,一些单位和部门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关心残疾人甚至歧视残疾人的现象,如不主动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不按国家政策安置残疾人就业,残疾人优惠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执行力度不够,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三、扶贫解困的建议
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对残疾人这个特殊困难群体给予特别扶助,使他们的权利得到更好的实现,共享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不仅是广大残疾人的迫切需求,更是各级政府贯彻落实党的xx大提出的“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需要。
1、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研究和解决残疾人事业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没有残疾人温饱问题的解决,就没有全社会的脱贫,残疾人的扶贫解困工作已成为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大问题。各级政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和解决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纳入扶贫工作大盘子中,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要在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给残疾人以重点倾斜。要针对残疾人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热难点问题,制定相应的救助措施。
2、稳定残疾人就业。
就业是残疾人赖以生存的基础,要多形式、多渠道安排残疾人就业,在推行集中就业、个体就业,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的同时,要重点实施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已纳入了法制化轨道,为保障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充分就业,对未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要依法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保障金主要用于残疾人的职业培训、有偿扶持残疾人集体从业和个体经营、残疾人就业等。加大对贫困残疾人的扶持力度,在有产业带动的乡镇及村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引导残疾人学科学,学技术,稳定残疾人就业,促进残疾人脱贫。
3、要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贫困残疾人享受低保,做到应保尽保,使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得到长期的保障。
二是要重视和做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把改善残疾人居住环境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多方筹集资金帮助残疾人在规划范围内,在出行方便和利于生产劳动的地方建房,使他们安居乐业。
三是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体系来解决残疾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建立健全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网络,方便残疾人就近医疗康复。建议对贫困残疾人医疗救助的额度再适当提高。
四是加大救助力度。政府应加大对特困残疾人的医疗康复进行补助,突发重病住院、重度精神病人长期住院治疗、子女就读大、中专学校给予助学结对等帮助。对因自然灾害受到损失的贫困残疾人进行救助。
4、呼吁社会各界扶残助残献爱心,对特困残疾人进行扶助。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而困难的群体,要大力加强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要从资金、技术和物资上给予资助,增强残疾人的“造血”功能,为残疾人融入社会打下基础。社会各界要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人人都伸出友爱之手,多渠道、全方位地把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温暖送到残疾人的心田。
5、加强基层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建设,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各村要充分利用场地、康复器械等为残疾人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使广大残疾人及时得到康复治疗,恢复和补偿劳动能力。
残疾人扶贫工作,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坚信,有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有残疾人工作者的无私奉献、不懈努力,有广大残疾人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精神,我镇残疾人迈入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农村扶贫工作总结 篇7
从20xx年8月开始,民乐村在进行进农房重建工作同时,开展了“扶贫资金集中、股份经营”这种农村扶贫发展模式的尝试和探索工作。
项目力图突破制约农村发展的人力、资金、生产与组织形式等方面的瓶颈,希望在当地政府和外来机构的支持下,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在尽快完成民房重建和村庄基础建设的同时,让项目点民众拥有并管理外来资金、组建经营管理团队,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找到合适的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在社会和市场的竞争中成长并获取自己的利益。
判断与假设
基于原有的农村工作经验,我们认为外来的机构都不太可能在一个村庄进行持续的时间、资金、人员的投入。村民要致富、村庄要发展靠的还是他们自己。在外来机构撤走之后,能留下来的成绩一般是项目产生的水、路等一些基础设施及相关硬件产出。而外来者最为关心的各种制度、条例、运作机制,很多是挂在墙上,留在报告里,跟村民的实际生活关系不大,在执行中往往容易走样。在以往的很多数扶贫项目中,ngo、当地政府、项目村及村民是最主要的利益相关方。但项目村和村民一般只是作为信息、人员和场地的提供者而被动存在,ngo和政府的需求往往被摆在了第一位。
而市场改革中推行的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扶贫模式往往有以下几个限制:一、很多贫困村本身并没有发展规模产业的资源禀赋以及社会经济基础;二、村庄及村民很多现实而直接的诸如小额资金、村民就业需求容易被排除在外,对普通村民的意义不大;三、农民只是作为土地上的打工者,原有的主体性丧失,潜在利益受损;四、规模产业项目见效慢,风险高,与现存的小农户为主的经济社会制度结合难度大,农户的参与性受到限制;五、外来的项目经理人较难在本地扎根,经理人较多的选择与需求可能导致其追求短期效益。
农村生活的人群在生活方式、情感、行为选择等方面往往与有城市教育背景的农村工作者有很大的不同。相对于村民来说,外来者(政府、企业或者项目援助方)作为项目的主导者,资金的提供方,规则和权力的主要制定者,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认同在农村实际运行、并且已经为农户掌握的规则和秩序。出于工作的惯性和项目整体的考量,农户往往被要求按照外来者的方式来行事。但逻辑合理、在大城市被证明为有效的规则或方式有可能不符合村庄实际,不被农户认可,并且很难为村民掌握。如果非要农民执行这样的命令,往往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项目的效果也容易打折扣。
成效和社会影响
总体来看,民乐村项目目标基本达成,但经济项目的盈利则需要更多的时日。
民房重建方面,到20xx年9月份,共发放民房重建补助资金1018.61万元,其中政府资金850.8万元,基金会资金167.81万元。民乐村新建农房511户,1388人;加固6户,25人。到20xx年10月初,全村517户重建的新房全部建成,村民们陆续搬入了新居。
产业发展方面,合作社现有民富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普惠缘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两家企业,分别生产食用菌、獭兔等产品。20xx年度,食用菌项目实际投入120万,生产菌包20万棒,完成销售收入25万元。獭兔项目一期投入100万元,其中合作社投入70万,外来经理人投入30万元。獭兔项目以生产獭兔种兔为目标,预计年生产兔种3万只,年销售收入300万元。另有肉兔试验项目实现销售收入4.5万元,已基本实现盈亏平衡。产业项目提供了30个就业岗位。
社区建设方面,以村活动中心为平台,老人念佛、妇女跳舞、小学生夏令营以及刺绣培训、电影放映等活动拓展了项目内容、丰富了村民日常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民对整体项目的认同水平,为经济项目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支持。阳光社区中心项目的落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社工团队以及社会资金的进驻也将更好的促进民乐村的社会发展。
合作社作为组织和治理的平台,是民乐项目发展的主体。合作社在这两年经历了理事长辞职、会计人员改聘、经理人解聘诸多变动。理事长、财会人员也由原来的兼职改为专职,保证了合理的人力投入。原来村两委与合作社的紧张、相互推脱、指责的现象也由于理事长人员的调整得以改善。本地村民对合作社与产业项目的拥有感和认同感的逐步增加。合作社的例会,理事会、监事会、财务制度也得到了坚持和完善,会议的效率与决策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人员与制度的本土化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经验及建议
从民乐村的实践看,在农村推行项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能急功近利,要有与农户共同发展的决心和毅力
农村的扶贫和发展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农村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在时间、人员上必须有足够的投入。
项目开展需了解项目原有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
需充分尊重当地村民的行为方式、认知和态度。是非对错需要在具体的环境中做具体的判断。在组织及人员的安排上,外来人员能有人与当地村民生活在一起,能真正在农村生活,了解、接受并认同当地人的生活、情感。教育和改造的任务和效果对农民和外来人员是相互的。
外来机构的权力需要平衡和制约
外来的支持往往不可持续,且本身具有较大的利益需求,可通过财务公开等制度约束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达到共同监督、协同发展的目的。需要花大力气通过支持本地团队正在实践中成长并担任主要责任。政府应创造条件支持青年人(创业青年村民、村官、大学生志愿者等)到农村工作。
经济项目的选择上要求稳、求实效,从小项目入手
不能太注重创新性,避免经济上大的亏损。项目需从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项目的前期成效会影响项目参与的判断与选择,信心很重要。
农村的组织和领导工作是必要的
需要充分发挥村民本身的力量,但这并不意味着订立工作目标后把工作都推给干部和村民。经济、组织工作往往镶嵌在农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网络之中。针对农村集体经济薄弱、人心涣散的不利局面,有必要重建并发挥新型农民合作社的作用。合作社内部必须要有合适的激励机制。作为独立法人,要明确合作社与村两委的权责与界限。组织(合作社和村委会)财务与管理需公开、透明,并适当考量村民民主参与的组织、金钱、时间与情感成本。
农村发展需要国家与社会加强投入
在农村不一定都种地,种地不一定都挣钱。小农经济能低成本保证农产品。农村发展需要国家与社会加强投入,创新社会建设,以便促进农民就业、创业。需要提高农村在地组织对农村公共服务的自我供给能力。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农民及其联合体分享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共同成果。
农村扶贫工作总结 篇8
BB县SS镇XX村共辖7个村民小组,186户,714人,总面积11900亩,库区水面3200亩,是一个交通闭塞、资源贫乏的移民贫困村。20xx年来,该村抓住省财政厅定点帮扶机遇,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突破口,整合资源大做山水文章,整体推进了脱贫致富步伐。全村人平纯收入由1999年的568元增加到20xx年的2546元,村集体年收入由零增加到32万元。
一、整章建制强班子,夯实脱贫基础
省财政厅进驻该村开展建整扶贫后,针对村班子涣散,责任心不强等问题,扎实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注重加强队伍建设,村班子统筹协调、执行政策、依法办事、维护稳定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一是健全制度树形象。建立和完善了村民代表大会、财务管理、村务公开等多项制度,公开推选村民代表担任村级财务监督审计,村民每个季度给两委班子工作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和打分,对存在的问题责令责任人限期整改。阳光制度不仅提高了村干部威信,赢得了民心,更重要的是推动了工作发展。二是培训骨干壮班子。在抓好村组干部和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同时,注重培训后备力量,三年来,共选派6名先进分子参加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发展新党员4人,公开推选了3人充实到村组班子。三是狠抓教育促提高。先后建起了支部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配齐了远程教育平台,定期召开支部会和党员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效解决了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在思想、作风、工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村组一班人的战斗力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二、因地制宜抓开发,发展增收产业
增收是扶贫的核心,抓增收必然要抓产业,发展产业必须从实际村情出发,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因人而异确定发展重点。XX村根据山多水广的资源特点,实行因地制宜抓开发,整体推进扶贫开发进程。一是科学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在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评估论证、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依据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制定了系统、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在山腰重点扶持发展用材林,在旱地和坡耕地重点扶持发展柑桔、梨等水果,在SS库区重点扶持发展渔业。二是推进农产品基地建设。在产业扶贫过程中,该村采取“统一规划、分批实施方式,通过政策倾斜、资金帮扶、农户联营,带动贫困农户发展种养业,整体推进规模产业基地建设。先后开发库区水面2080亩,发展美国班点叉尾鱼回等名优鱼网箱养268口,开发山地250多亩,发展布朗要、新世纪水晶梨等体质水果基地600多亩,大型拦网养鱼基地4个,牛、鼠年存拦量达1100多头(只),全村人平水果收入超过了300元。目前全村90%的贫困户建立了增收产业,收入稳定。三是培育产业大户和典型,增强带动能力。该村先后扶持培育养鱼大户11户,扶持21户发展牛、羊养殖,60多户发展水果产业。移民贫困户谌彦章,通过驻村工作组帮扶,目前已发展拦网养鱼水面600亩,养鱼资产达62万元,年纯利达20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在库区有205户加入合作经营,建起了养鱼基地。
三、整合资源促合力,确保扶贫实效
县、镇、村级始终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整合资源要素,确保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取得了实效。一是确定扶贫机制。省财政厅、SS镇政府驻村工作队分别联联系了2—3个重点扶贫开发项目,村组干部和共产党员均与特困户实行“一帮一”结对扶贫,从而建立起多层面、立体式帮扶机制,落实了帮扶工作责任。二是优化发展环境。开展扶贫开发以来,省财政厅和县、镇、村整合各类扶贫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优化发展环境。目前全村实现了通路、通水、通电、通有线电视,新修了小学教学楼,硬化村级公路4000多米,并成为全县第一个开通宽带网络的贫困村。三是借助外力谋发展。该村注重发展竹木资源丰富优势,实行优惠招商,借助外力促发展。通过驻村工作组的努力,由村上、村民和台湾投资商合伙建起了一家竹器加工厂,从益阳引资1200多万元,建起了高氯酸钠厂和结晶硅厂,村上还组织贫困劳力成立了一支建筑工程队,办起了农家乐。村级企业每年解决劳动100多人,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2万元。
农村扶贫工作总结 篇9
我镇认真贯彻落实xx区委、区府关于扶贫解困惠民行动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紧密结合实际,按照《徐家镇20xx年扶贫攻坚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以低收入贫困户为对象,以增收为核心,以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和劳务技能传授扶贫为重点,着力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逐步改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贫困农民的致富能力。一年多来,我镇的扶贫解困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面就开展的主要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扶贫解困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重大举措。做好贫困户的帮扶工作,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体现,是落实“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构建和-谐徐家”的具体行动。镇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并予以高度重视,多次召开扶贫工作专题会,进行周密部署,统筹安排,组织落实和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全方位扎实抓好我镇的扶贫攻坚工作。
为了确保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实现20xx年扶贫解困的目标任务,镇上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徐家镇扶贫解困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安排部署、指导、督促和检查。正是因为有领导小组的科学安排,有全体干部的思想共识和积极参与,有相应的制度、职责和具体帮扶方案和措施作保障,才使我镇今年上半年的扶贫工作及时顺利开展,并初见成效。
二、制定方案,明确目标责任
今年初,“镇扶贫解困领导小组”就及早制定了《徐家镇20xx年扶贫解困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中一是明确了今年的目标任务,完成30户,83人的贫困户帮扶,使他们本年度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二是提出了扶贫解困工作的三大重点:加大扶贫经费的投入,努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大科技扶贫,产业化扶贫力度,确立贫困农民稳定的增收项目;加大劳务培训和技术培训力度,提高贫困农民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三是明确了相应的工作职责:要求结对帮扶的党员、干部要关心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帮助他们树立脱贫信心,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帮其寻找致富门路。镇经济发展办具体负责对扶贫工作的规划、指导、督查、考核,及时收集扶贫信息,总结推广经验,镇民政、计生、畜牧等涉农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真心为民,为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提供必要的帮助和便利。
三、措施得力,帮扶效果明显
扶贫对象的确定,扶贫方案的制定,扶贫措施的科学性、可行性为扶贫解困工作迈出第一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除了通过开展扎实的工作,完成既定的帮扶目标任务,还必须做大量而细致的工作,还必须用心帮扶,真情付出,才能收到扶贫解困工作的实质性效果。
一年来,我镇扶贫解困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全体机关干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共同打好了扶贫攻坚战。
农村扶贫工作总结 篇10
通过市扶贫办统筹安排,在市各驻村居委及社会各界鼎力帮助下,我镇坚持科学发展观,精心组织,认真贯彻落实扶贫开发政策,积极组织实施扶贫项目,在产业发展、安居工程及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探索道路,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及发展建设摸索出了些许经验,现将一年来扶贫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利用国家建立贫困管理信息系统契机,建立贫困村、户档案。
抓住今年国家建立贫困村户信息管理系统机遇,对我镇贫困村、户进行从新摸排,通过三个月时间,调查了解情况,填写贫困村、户基本情况调查表,进行镇、村两级公示,最终确定贫困村10个,低收入村7个,贫困户795户,并进行电脑录入,建立了信息采集系统,与国家系统接轨,实现信息动态管理。
二、与各驻村局委及相关单位协调,建立精准扶贫机制。
一是十个驻村局委在年初分别制订了年度扶贫,签订了年度扶贫驻村工作目标,使驻村工作有计划、有目标、年终考核有结果。二是对全镇795个贫困户全部明确到人,每一户都有对应的机关干部分包,对包户机关干部明确目标任务,强化措施责任,通过驻村帮扶,包户等措施,使贫困村、户尽快脱贫。
三、项目建设。
1、完成愚公迁户并村点72户项目申报、立项工作,协调镇相关部门推进工程进展,目前项目正在实施中。
2、完成罗庄村迁户并村项目51套新型民居建设及罗庄村部建设项目,使群众生产生活更加便利,文化活动有便利场所。
3、完成铁山村镇区安置点26户新房建设工作,通过水电路等设施配套,该安置区居民便可入住新居。
4、建成镇区综合点扶贫搬迁楼两栋,共70户。目前主体建设已经完工,正在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5、申报实施老区项目一个,对迎门村小区水、路及护堰进行改造,排除安全隐患,确保该小区20余户居住安全。
6、申报实施上二里村到户增收项目一个,对上二里村73户贫困户进行烟叶种植基础投资补贴,争取扶贫资金27万余元,使这些贫困户有项目、有投资、能赚钱,为今后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7、在桃花洞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硬化生产道路2500米,为该村400余亩土地高效开发工作提供了交通条件,便利了四个居民组400与群众生产生活。
8、利用市整村推进资金50万元在西门村硬化生产生活道路2500米,目前该项目正在实施中,预计12月20日前可施工结束。
9、对五里桥村塘堰坝及配套建设进行设计、施工,目前该工程已通过验收。该项目投用后可为五里桥东坡一百余亩土地开发提供生产用水,保证旱涝保收,并为五里桥农家休闲场所提供了人文景观。
四、存在问题。
1、在产业扶贫方面缺乏主导产业,产业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在多数村产业靠农户自己发展,零敲碎打,没有集体组织,没有统一技术服务和销售渠道,在项目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面临压级压价甚至产品滞销,很难发挥最大效益。
2、扶贫办人员配备较少,现在只有两人,且年龄较大,没有新生力量,只能局限性开展工作。扶贫工作关系全镇贫困村户的脱贫及发展,涉及社会扶贫、产业扶贫、项目扶贫等诸多领域,工作面广,业务量大,目前紧靠一两个人只能局限于几个扶贫项目建设,建议镇扶贫工作能够与农业发展或是民政救助、村镇建设等合并,增加力量,提高效率,以取得更好效果。
农村扶贫工作总结 篇11
从20xx年8月开始,民乐村在进行进农房重建工作同时,开展了“扶贫资金集中、股份经营”这种农村扶贫发展模式的尝试和探索工作。
项目力图突破制约农村发展的人力、资金、生产与组织形式等方面的瓶颈,希望在当地政府和外来机构的支持下,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在尽快完成民房重建和村庄基础建设的同时,让项目点民众拥有并管理外来资金、组建经营管理团队,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找到合适的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在社会和市场的竞争中成长并获取自己的利益。
判断与假设
基于原有的农村工作经验,我们认为外来的机构都不太可能在一个村庄进行持续的时间、资金、人员的投入。村民要致富、村庄要发展靠的还是他们自己。在外来机构撤走之后,能留下来的成绩一般是项目产生的水、路等一些基础设施及相关硬件产出。而外来者最为关心的各种制度、条例、运作机制,很多是挂在墙上,留在报告里,跟村民的实际生活关系不大,在执行中往往容易走样。在以往的很多数扶贫项目中,ngo、当地政府、项目村及村民是最主要的利益相关方。但项目村和村民一般只是作为信息、人员和场地的提供者而被动存在,ngo和政府的需求往往被摆在了第一位。
而市场改革中推行的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扶贫模式往往有以下几个限制:一、很多贫困村本身并没有发展规模产业的资源禀赋以及社会经济基础;二、村庄及村民很多现实而直接的诸如小额资金、村民就业需求容易被排除在外,对普通村民的意义不大;三、农民只是作为土地上的打工者,原有的主体性丧失,潜在利益受损;四、规模产业项目见效慢,风险高,与现存的小农户为主的经济社会制度结合难度大,农户的参与性受到限制;五、外来的项目经理人较难在本地扎根,经理人较多的选择与需求可能导致其追求短期效益。
农村生活的人群在生活方式、情感、行为选择等方面往往与有城市教育背景的农村工作者有很大的不同。相对于村民来说,外来者(政府、企业或者项目援助方)作为项目的主导者,资金的提供方,规则和权力的主要制定者,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认同在农村实际运行、并且已经为农户掌握的规则和秩序。出于工作的惯性和项目整体的考量,农户往往被要求按照外来者的方式来行事。但逻辑合理、在大城市被证明为有效的规则或方式有可能不符合村庄实际,不被农户认可,并且很难为村民掌握。如果非要农民执行这样的命令,往往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项目的效果也容易打折扣。
成效和社会影响
总体来看,民乐村项目目标基本达成,但经济项目的盈利则需要更多的时日。
民房重建方面,到20xx年9月份,共发放民房重建补助资金1018.61万元,其中政府资金850.8万元,基金会资金167.81万元。民乐村新建农房511户,1388人;加固6户,25人。到20xx年10月初,全村517户重建的新房全部建成,村民们陆续搬入了新居。
产业发展方面,合作社现有民富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普惠缘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两家企业,分别生产食用菌、獭兔等产品。20xx年度,食用菌项目实际投入120万,生产菌包20万棒,完成销售收入25万元。獭兔项目一期投入100万元,其中合作社投入70万,外来经理人投入30万元。獭兔项目以生产獭兔种兔为目标,预计年生产兔种3万只,年销售收入300万元。另有肉兔试验项目实现销售收入4.5万元,已基本实现盈亏平衡。产业项目提供了30个就业岗位。
社区建设方面,以村活动中心为平台,老人念佛、妇女跳舞、小学生夏令营以及刺绣培训、电影放映等活动拓展了项目内容、丰富了村民日常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民对整体项目的认同水平,为经济项目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支持。阳光社区中心项目的落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社工团队以及社会资金的进驻也将更好的促进民乐村的社会发展。
合作社作为组织和治理的平台,是民乐项目发展的主体。合作社在这两年经历了理事长辞职、会计人员改聘、经理人解聘诸多变动。理事长、财会人员也由原来的兼职改为专职,保证了合理的人力投入。原来村两委与合作社的紧张、相互推脱、指责的现象也由于理事长人员的调整得以改善。本地村民对合作社与产业项目的拥有感和认同感的逐步增加。合作社的例会,理事会、监事会、财务制度也得到了坚持和完善,会议的效率与决策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人员与制度的本土化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经验及建议
从民乐村的实践看,在农村推行项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能急功近利,要有与农户共同发展的决心和毅力
农村的扶贫和发展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农村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在时间、人员上必须有足够的投入。
项目开展需了解项目原有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
需充分尊重当地村民的行为方式、认知和态度。是非对错需要在具体的环境中做具体的判断。在组织及人员的安排上,外来人员能有人与当地村民生活在一起,能真正在农村生活,了解、接受并认同当地人的生活、情感。教育和改造的任务和效果对农民和外来人员是相互的。
外来机构的权力需要平衡和制约
外来的支持往往不可持续,且本身具有较大的利益需求,可通过财务公开等制度约束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达到共同监督、协同发展的目的。需要花大力气通过支持本地团队正在实践中成长并担任主要责任。政府应创造条件支持青年人(创业青年村民、村官、大学生志愿者等)到农村工作。
经济项目的选择上要求稳、求实效,从小项目入手
不能太注重创新性,避免经济上大的亏损。项目需从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项目的前期成效会影响项目参与的判断与选择,信心很重要。
农村的组织和领导工作是必要的
需要充分发挥村民本身的力量,但这并不意味着订立工作目标后把工作都推给干部和村民。经济、组织工作往往镶嵌在农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网络之中。针对农村集体经济薄弱、人心涣散的不利局面,有必要重建并发挥新型农民合作社的作用。合作社内部必须要有合适的激励机制。作为独立法人,要明确合作社与村两委的权责与界限。组织(合作社和村委会)财务与管理需公开、透明,并适当考量村民民主参与的组织、金钱、时间与情感成本。
农村发展需要国家与社会加强投入
在农村不一定都种地,种地不一定都挣钱。小农经济能低成本保证农产品。农村发展需要国家与社会加强投入,创新社会建设,以便促进农民就业、创业。需要提高农村在地组织对农村公共服务的自我供给能力。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农民及其联合体分享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共同成果。
农村扶贫工作总结 篇12
我镇认真贯彻落实xx区委、区府关于扶贫解困惠民行动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紧密结合实际,按照《XX镇二0XX年扶贫攻坚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以低收入贫困户为对象,以增收为核心,以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和劳务技能传授扶贫为重点,着力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逐步改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贫困农民的致富能力。一年多来,我镇的扶贫解困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面就开展的主要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扶贫解困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重大举措。做好贫困户的帮扶工作,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体现,是落实“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构建和-谐徐家”的具体行动。镇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并予以高度重视,多次召开扶贫工作专题会,进行周密部署,统筹安排,组织落实和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全方位扎实抓好我镇的扶贫攻坚工作。
为了确保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实现二0XX年扶贫解困的目标任务,镇上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徐家镇扶贫解困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安排部署、指导、督促和检查。正是因为有领导小组的科学安排,有全体干部的思想共识和积极参与,有相应的制度、职责和具体帮扶方案和措施作保障,才使我镇今年上半年的扶贫工作及时顺利开展,并初见成效。
二、制定方案,明确目标责任
今年初,“镇扶贫解困领导小组”就及早制定了《徐家镇二0XX年扶贫解困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中一是明确了今年的目标任务,完成30户,83人的贫困户帮扶,使他们本年度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二是提出了扶贫解困工作的三大重点:加大扶贫经费的投入,努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大科技扶贫,产业化扶贫力度,确立贫困农民稳定的增收项目;加大劳务培训和技术培训力度,提高贫困农民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三是明确了相应的工作职责:要求结对帮扶的党员、干部要关心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帮助他们树立脱贫信心,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帮其寻找致富门路。镇经济发展办具体负责对扶贫工作的规划、指导、督查、考核,及时收集扶贫信息,总结推广经验,镇民政、计生、畜牧等涉农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真心为民,为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提供必要的帮助和便利。
三、措施得力,帮扶效果明显
扶贫对象的确定,扶贫方案的制定,扶贫措施的科学性、可行性为扶贫解困工作迈出第一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除了通过开展扎实的工作,完成既定的帮扶目标任务,还必须做大量而细致的工作,还必须用心帮扶,真情付出,才能收到扶贫解困工作的实质性效果。
一年来,我镇扶贫解困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全体机关干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共同打好了扶贫攻坚战。
农村扶贫工作总结 篇13
BB县SS镇XX村共辖7个村民小组,186户,714人,总面积11900亩,库区水面3200亩,是一个交通闭塞、资源贫乏的移民贫困村。20xx年来,该村抓住省财政厅定点帮扶机遇,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突破口,整合资源大做山水文章,整体推进了脱贫致富步伐。全村人平纯收入由1999年的568元增加到20xx年的2546元,村集体年收入由零增加到32万元。
一、整章建制强班子,夯实脱贫基础
省财政厅进驻该村开展建整扶贫后,针对村班子涣散,责任心不强等问题,扎实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注重加强队伍建设,村班子统筹协调、执行政策、依法办事、维护稳定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一是健全制度树形象。建立和完善了村民代表大会、财务管理、村务公开等多项制度,公开推选村民代表担任村级财务监督审计,村民每个季度给两委班子工作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和打分,对存在的问题责令责任人限期整改。阳光制度不仅提高了村干部威信,赢得了民心,更重要的是推动了工作发展。二是培训
农村扶贫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农村扶贫工作总结
上一篇:户外团队合作项目:穿越电网
下一篇:上海景点导游词英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