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感言集
曾记否,进校那天?
那年夏天,我把大学想象得堂皇富丽:气势恢宏的校门,庄严林立的教学楼,舒适便捷的公寓;绿草茵茵的季节可以躺在地上听音乐看小说,细雨绵绵的时侯可以依靠亭廊聊天歌唱……我想,我终于可以将衣服整齐地挂在衣柜里,可以找一喜欢的角落和着美丽的风景读着诗意的文章,可以周末在繁华的大街感受时尚的气息……
那一天,在爷爷的陪同下,双脚落在理工这块土地上。狭窄嘈杂的街道,熙熙嚷嚷的人群,四处飘动的欢迎旗帜,两排低矮的平房里不断叫卖的店主,此起彼伏的召集口号……眼前的一切模糊了我心中构想的那副美妙的图画,将我陷入极度迷茫的混沌状态里。我没看见壮观气派的办公大楼,没看见格调新颖赏心悦目的学生公寓……九月的天气还有些燥热,眼前陈旧忙碌的气息不断刺激我的感官,内心有些躁动不安,充满了盲目和木然……
进校第一天,面对一切都在想象之外的景和物,对这个不太漂亮的小镇,感觉颇差,随即影响了对这个学校的印象,对这里失去了很多兴趣和激情。一下车,就听到一师兄在喊“材化的,材化的……”,我跟爷爷随着人群推移过去,路途劳累,加上感官刺激,我们都显得意兴阑珊。一美丽的学姐上前来接我,笑容可掬,她自然地接过我手中的箱子和爷爷手里的行李,干脆利落地拒绝我跟爷爷拿东西,她显然很吃力地走在我们前面。我跟爷爷都尴尬地笑笑,不断道谢。之前对这个地方毫无好感,眼前的师姐却给了我在理工的第一个好印象。突然对这里有了些许兴趣好奇,地方不好,但是培养出来的人倒挺不错。
学姐帮我把行李拿到了报到处,领了寝室号,办完了相应的入住手续后,继续帮我行李提到四楼416我第一次走进了宿舍,简单老旧的八人间。8个人一个宿舍,有三张已经铺好了,靠阳台的床上坐着一个消瘦的女生,她一口标准的普通话,问我是哪里人,是不是高分子专业的……当时还有些紧张,第一次正式用普通话交流,舌头打绞。我一边回答一边看着其他空床,心里想着以后一起的八个人会怎样呢?现在我们八个不在一个寝室了,却常找机会一起吃饭聚会,大一从零开始的接触,才是最真挚最记忆深刻的,我也在八个人中遇到了大学的挚友和知己。现在想起,当时真的太没出息了,居然紧张得话都说不顺畅,原来她就是自贡本地人,怪不得普通话平翘舌说起来那么顺溜!
师姐继续带着我办完了所有的入学手续,一路上她是有问必答,告诉了我很多东西,学校超市哪家价格最公道,食堂哪些窗口最好吃,开学基本流程……更重要的是她告诉我,以后要争取当班干部,抓住每一次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要积极入党,要进入学生会或者参加学生社团,最好能做干部,要拿了奖学金才有更多拿奖的机会,多认识一些师兄师姐听他们的建议……当时觉得这一切都应该是理所应当的,我谢谢她的提醒,只不过在上学之前我就有这样的计划了,心里还暗自骄傲了一下,觉得自己还挺有先见之明。可是事实上,我却很容易就做了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经常顾此失彼,犹豫在鱼与熊掌之间;经常在困难的时候放纵自己错失机会;经常忘记忠告一意孤行走了不少弯路,幼稚的思想和行为弱不禁风后悔莫及……现在回头看看,当年那美丽的师姐说的话要是能认真思考一下,行动之前都能三思而后行,多借鉴别人的经验,也许,今天的自己会是另一番模样!很遗憾,我一直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却始终记得她的模样。
进校那天,带着稚气未退却锐气不减的眼神掀开人生这一站;四年以后,怀着经历沉淀激情饱满的心情敲开人生下一站!(罗 洁)
难忘的记忆
小跟班的成长故事
翻看旧报纸,发现了很多自己的足迹,也窥见些许成长的记忆,而这个成长是从小跟班开始的。
大二,刚刚从黄岭校区搬到营盘校区,对一切都是陌生的,但是对新闻写作的欲望却是强烈的,于是,新学期刚开始就积极地向记者团这个集体靠拢,跟着李文华学长学习新闻写作,就此开始了小跟班的生涯。大二那个国庆假期的记忆尤为深刻,当时跟着李文华跑新闻,从宏发社区的联谊活动到春华广场的歌手大赛,从骄阳四射的下午到落日余晖的晚上,从一个活动赶到另一个活动现场,忘记了疲惫,更多的是一种学习的快乐,虽然最后成型的稿件与我写的初稿面目全非,但这是成长的过程,在不同之中发现不足,也更加鼓励积极写新闻,于是以后营盘校区的大大小小的活动总能看到我的身影,记录着校区内每一点变化,通过自己的文字让更多的人看到发生在营盘校区的新闻,大二这一年很忙碌也很充实。
大三,我从营盘校区搬到了汇东校区,与编辑部的老师们有了更多的交流,同时也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更加成熟起来。此时,也从以前的小新闻写到了学校的大型活动,优秀的人物通讯,甚至报纸的组稿排版,依然是小跟班,但自己却很享受和珍惜这样难得的机会。
大四,忙着实习、忙着找工作、忙着做论文,没有直接参与新闻写作,但依然习惯从院报上了解学校的新闻,了解更多的“小跟班们”的成长足迹,因为从他们身上能发现自己的影子。
小跟班的生活是忙碌而充实的,有时老师一个采访电话可能把你从梦中叫醒,有时为了新闻报道你不得不牺牲自己的课余时间,有时为了及时把新闻发送不得不饿着肚皮敲击键盘,最可怜的是自己如果没有电脑有时稿费可能不够网费,但小跟班依然坚持着,因为正是这些锻炼与磨砺让她慢慢成长,同时这些画面勾勒出大学难忘的记忆,成长的脚印。(学生记者 杨 婷)
影响我大学生活的那句话
人真的是很奇怪,每当一个过程结束后,最初的记忆就会变得异常不安分,那些已经远去的片段也会越发清晰。回首大学四年,心中的成长故事就像无声的画面播放着我们的快乐和忧伤,记录着我们的青春和过往,也见证着我们的成长。
记忆深处不断有片段闪烁,四年前一句简单的话却至今响在耳际。
大一加入记者团,来自四面八方的人聚到一起,一起参加演讲赛辩论赛,一起采访一起写文章。可能是因为自己性格过于内向,不善于表达,很多锻炼的机会都失去了,好不容易争取到机会,却几乎失败收场。内心开始对自己失望。
师兄是过来人,在黄岭的操场上我们谈了很多,他要我面对这样的境遇,他对我说:胜负乃兵家常是,积累的越多,以后走得越顺利,证书带不了什么给你,而过程中的收获才是自己最珍贵的收获。至今我仍记得他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大学里不要将所谓的荣誉当成炫耀的资本,只有自己真正学会与得到才是最实实在在的。
他未曾想到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却影响到我整个大学生活。不管我此后参加各种活动比赛,考取各种证书,加入学生会,还是成为一名志愿者……面对成功或失败,掌声或泪水,我都怀揣着一颗平常心,以学习的姿态享受过程。面对任何一次结果的等待,我都清楚明白其中”学与得”的意义。是经历让我成长,变得懂事明理,内心强大;而不是我抽屉里有几个红本让我丰硕。原来曾经因为失意而生的不快或伤痛,早已烟消云散,真正深深的烙印在心的,是部长那句话给我思考,是思考后内心世界的丰富和蜕变。对此,我深信不疑。(记者团 石 娇)
留恋的那一角风景
毕业在即,即将离开心爱的母校。每个人心中总有许多的不舍和留恋。校园在这时成为了大家相机里最热门的景色,而校园里也总有那么一个或两个地方使我们最留恋,在哪里有我们记忆最深的故事。
图书馆一楼最右边靠窗的位置,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宽敞的空间,矮矮的书架,很舒服。看书累了我会静下来看看窗外的绿色,很惬意。(李亚生)
其实说起留恋的地方我头脑里映出来的是黄岭记者团的那个小屋,古老、陈旧但却有着浓浓的家的味道,在哪里我找到了大学最初的奋斗方向。(信 侃)
留恋汇东食堂,尤其是门外的那几张桌子。每次伤心或者兴奋都会约朋友在哪里聊天,虽然没有灯光,但是心与心的交汇足以使我们共同成长。(王 同)
还记得黄岭7食堂吗?我很留恋那个地方,同时也是留恋那段时光。周末起床下来打饭,顺便看一场nba球赛,想想都那么的幸福。(张 亮)
即将离开校园,我对很多地方都不舍。静静的想,从大一到大四,每个假期或周末都会约朋友去旅游或采风,看到过很多景色,走过很多地方,可那终究是旅行,只是生命中一闪而过的画面而已。校园不同,这里是我人生中最美好时光的承载体,无论在那个角落我都感到亲切自然、舒适。(浩 浩)
我最留恋的,也是最不舍的是我们的寝室,现在的寝室我住了3年。每一个地方我都熟悉,我都喜欢。我们兄弟几个共同不断的建设我们这个家,海报、壁画、鲜花等等我们一件一件的添置,营造了大家都喜欢的造型。可以说,我们建设它的过程是我们最留恋的。(周奉霖)
黄岭居里夫人像处是我大一最喜欢地方,也是我最留恋的地方,感觉那里很有学术氛围,环境优雅,有着沉甸甸的历史感。以前每天早上7点钟我准时出现在哪里背诵英语,下午没课坐在草坪上看喜欢的小说,我准备毕业前再去哪里照几张照片,以后无论到哪里我都很想念那时的日子,也会继续发扬黄岭精神,努力奋斗!(王 东)
汇北食堂一楼的饭菜我很留恋,吃的很好,环境也很好,我感觉上学最好吃的食堂就是那里了,以后上班肯定也没有那种美好的感觉了。(黄 祥)
要说最留恋的地方我选322教室,我记得我大一大二都是昏昏沉沉的过,挂了好几科。但是偶然的去322上自习,赶上那里有课——政治课。我索性没走就听了这节课,那位老师讲到了怎样过大学,大学里的学习等等价值,一下子改变了我的观念。从那时起我开始奋斗了,322教室也成了我经常上自习的地方,可以说后来我大学过的充实并有意义。322教室是我大学奋斗起航的地方。(肖 豪)
汇东的石鼓山顶,那里很好。我每次都去那里看书和背诵,安静,能够让我们总结自己每段时间的生活和工作,一点一点的提高,石鼓山上我的记忆不多经常只是坐在那里发呆,但是就只一个动作,我想石鼓山已经值得我留恋。(李 敏)
走过四年的大学生活,我们有着很多的回忆,每一个细小地方,每一个微小的举动,都可能是难忘的,令人怀念的。是的,校园的风景和往事永远是我们人生中的美好记忆
毕业感言集相关文章:
毕业感言集
上一篇:每天学一点礼仪小常识
下一篇:质监局2022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