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礼仪——谈谈 “礼仪”和礼仪教育
更新时间:
"礼",字典上的解释是: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仪"是指人的容貌、举止。"礼仪"指的就是"人类社会交往中应有的礼节仪式。"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可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最近,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并把"以德治国"作为一项重要的治国方略加以强调,提出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礼仪教育,是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以德治国" 重要思想的具体措施,是加强学校德育的重要切入口,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在当今的青少年学生中,不少人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礼仪观念淡薄,导致思想品德滑坡。一些人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会礼让,不讲礼貌;在社会上不懂怎样称呼他人,甚至随心所欲,满口粗言烂语;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唯我独尊,任所欲为等形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自古以来"礼仪之邦"的美称,会不会断送在当今的青少年手中。可见青少年学生中,深入开展礼仪教育,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是十分必要和非常重要的。
青少年学习"礼仪",首先要以学会尊重他人为起点,礼仪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现形式,"礼仪"从话里来,话从心中来,只有从内心尊重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言行,尊重他人是人与人接触的必要和首要态度。"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在事业上才能获得成功。周恩来同志一生鞠躬尽瘁,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但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亲自和服务员、厨师、警卫员和医护人员等一一握手道谢。周总理是尊重他人的典范,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其次,学习"礼仪",要以提高本人自尊心为基础。自尊,即自我尊重,是希望被别人尊重、不向别人卑躬屈节,也不容别人侮辱、歧视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表现,并以特定的方式指导人的行动,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动机。正确的自尊心应具有待人谦逊、不骄不躁的品格。青少年学生在学会尊重他人时,自己也得到他人的尊重,自尊心在提高的同时,其内心的道德要求也在提高。所以,培养青少年学生高尚的人格,养成自尊、自爱、自律的良好品德显得尤为重要。礼仪教育可以作为动力和导向,在青少年学生的个体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
再次,学习"礼仪"要重在实践,一个人的礼仪只能在言行中才能反映出来,不说不动就不能说某个人有没有"礼仪",每个人都要在理解礼仪要求的基础上,敢于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时的待人接物中展现自己文明有礼的形象。一些学生平时也知道要讲文明、懂礼貌,但在公共场合或遭遇到不很熟悉的人时,其"礼仪"规范就无法发挥,这是他们缺乏自信的表现。要教育青少年学生树立信心,懂得在应用得体的礼仪言行的同时,也是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要敢于展示一个有礼、自信、文明的自我,并且充分利用各种场合、机会去表现这一点。
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青少年学生养成文明礼貌行为的重要场所,所以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手段之一。我校在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之中,校领导班子办学思想明确,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立足点,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长抓不懈。
1、学校政教处在各个学期每个阶段的德育工作计划中,都把"礼仪"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进行安排,并根据各阶段的具体情况,制订详细的教育内容和要求。全校各班以召开主题班会、演讲朗诵会、座谈会、专题讲话等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一年来,政教处先后安排了四位学生代表在周一的升旗典礼上作"树立侨中学生文明礼貌新形象"的专题发言。有两个班集体向全校各班和全体同学发出了倡议,在全校形成了班班争创"文明班"、"模范班",人人争做"文明礼貌侨中人"的氛围,同时也进一步推动我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深入开展。
2、我们坚持正面教育与引导,教育和培养青少年学生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道德。用《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礼仪常识等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文明礼貌行为的养成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落在指导学生敢于实践与养成的实处。提高学生对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形象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自觉地规范自己平时的言行,并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3、我校去年初组建了国旗班,经过严格训练,国旗班的同学风雨无阻、准确无误地在国歌声中把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他们整齐有力的步伐,严整合格的着装,给全校师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全体学生仪容仪表的典范。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中,他们是标兵,是榜样,对学校的校风校纪也起了良好和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加强校门口的值班检查,完善学生自我管理队伍。每天值周班负责派出九名学生、还有两名校学生会干部组成管理检查队伍, 他们在站岗时以军人形象为榜样,以其文明威严形象影响其他学生。我们还充实了"流动红旗"五项评比的内容,增设学生礼仪言行方面的评比要求,进一步落实了学校、年级、班的三级量化管理制度,把学生个人的言行与本班集体的荣誉联系起来,促进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进一步形成,在年级的各班中形成了竞争的局面。
4、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平时的言谈举止以及对子女的要求等,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直接在孩子身上发生作用,家长良好的礼仪形象、家庭的文明礼仪气氛是十分重要的。我校及时把文明礼仪教育的情况和要求向学生家长通报,印发一些有关资料给家长们,要求他们配合学校加强对子女的教育,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
最后,我们还应该看到,社会是一个大德育环境,青少年学生的摹仿能力很强,影视、报刊等宣传媒介和各种公共场所的影响作用不能忽视,应该在全社会倡导和营造文明礼仪的氛围。崇尚礼仪,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重视,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促使青少年学生尽快养成文明礼貌行为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可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最近,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并把"以德治国"作为一项重要的治国方略加以强调,提出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礼仪教育,是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以德治国" 重要思想的具体措施,是加强学校德育的重要切入口,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在当今的青少年学生中,不少人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礼仪观念淡薄,导致思想品德滑坡。一些人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会礼让,不讲礼貌;在社会上不懂怎样称呼他人,甚至随心所欲,满口粗言烂语;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唯我独尊,任所欲为等形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自古以来"礼仪之邦"的美称,会不会断送在当今的青少年手中。可见青少年学生中,深入开展礼仪教育,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是十分必要和非常重要的。
青少年学习"礼仪",首先要以学会尊重他人为起点,礼仪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现形式,"礼仪"从话里来,话从心中来,只有从内心尊重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言行,尊重他人是人与人接触的必要和首要态度。"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在事业上才能获得成功。周恩来同志一生鞠躬尽瘁,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但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亲自和服务员、厨师、警卫员和医护人员等一一握手道谢。周总理是尊重他人的典范,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其次,学习"礼仪",要以提高本人自尊心为基础。自尊,即自我尊重,是希望被别人尊重、不向别人卑躬屈节,也不容别人侮辱、歧视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表现,并以特定的方式指导人的行动,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动机。正确的自尊心应具有待人谦逊、不骄不躁的品格。青少年学生在学会尊重他人时,自己也得到他人的尊重,自尊心在提高的同时,其内心的道德要求也在提高。所以,培养青少年学生高尚的人格,养成自尊、自爱、自律的良好品德显得尤为重要。礼仪教育可以作为动力和导向,在青少年学生的个体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
再次,学习"礼仪"要重在实践,一个人的礼仪只能在言行中才能反映出来,不说不动就不能说某个人有没有"礼仪",每个人都要在理解礼仪要求的基础上,敢于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时的待人接物中展现自己文明有礼的形象。一些学生平时也知道要讲文明、懂礼貌,但在公共场合或遭遇到不很熟悉的人时,其"礼仪"规范就无法发挥,这是他们缺乏自信的表现。要教育青少年学生树立信心,懂得在应用得体的礼仪言行的同时,也是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要敢于展示一个有礼、自信、文明的自我,并且充分利用各种场合、机会去表现这一点。
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青少年学生养成文明礼貌行为的重要场所,所以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手段之一。我校在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之中,校领导班子办学思想明确,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立足点,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长抓不懈。
1、学校政教处在各个学期每个阶段的德育工作计划中,都把"礼仪"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进行安排,并根据各阶段的具体情况,制订详细的教育内容和要求。全校各班以召开主题班会、演讲朗诵会、座谈会、专题讲话等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一年来,政教处先后安排了四位学生代表在周一的升旗典礼上作"树立侨中学生文明礼貌新形象"的专题发言。有两个班集体向全校各班和全体同学发出了倡议,在全校形成了班班争创"文明班"、"模范班",人人争做"文明礼貌侨中人"的氛围,同时也进一步推动我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深入开展。
2、我们坚持正面教育与引导,教育和培养青少年学生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道德。用《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礼仪常识等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文明礼貌行为的养成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落在指导学生敢于实践与养成的实处。提高学生对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形象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自觉地规范自己平时的言行,并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3、我校去年初组建了国旗班,经过严格训练,国旗班的同学风雨无阻、准确无误地在国歌声中把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他们整齐有力的步伐,严整合格的着装,给全校师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全体学生仪容仪表的典范。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中,他们是标兵,是榜样,对学校的校风校纪也起了良好和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加强校门口的值班检查,完善学生自我管理队伍。每天值周班负责派出九名学生、还有两名校学生会干部组成管理检查队伍, 他们在站岗时以军人形象为榜样,以其文明威严形象影响其他学生。我们还充实了"流动红旗"五项评比的内容,增设学生礼仪言行方面的评比要求,进一步落实了学校、年级、班的三级量化管理制度,把学生个人的言行与本班集体的荣誉联系起来,促进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进一步形成,在年级的各班中形成了竞争的局面。
4、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平时的言谈举止以及对子女的要求等,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直接在孩子身上发生作用,家长良好的礼仪形象、家庭的文明礼仪气氛是十分重要的。我校及时把文明礼仪教育的情况和要求向学生家长通报,印发一些有关资料给家长们,要求他们配合学校加强对子女的教育,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
最后,我们还应该看到,社会是一个大德育环境,青少年学生的摹仿能力很强,影视、报刊等宣传媒介和各种公共场所的影响作用不能忽视,应该在全社会倡导和营造文明礼仪的氛围。崇尚礼仪,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重视,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促使青少年学生尽快养成文明礼貌行为
中学生礼仪——谈谈 “礼仪”和礼仪教育相关文章:
中学生礼仪——谈谈 “礼仪”和礼仪教育
"礼",字典上的解释是: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仪"是指人的容貌、举止。"礼仪"指的就是"人类社会交往中应有的礼节仪式。"礼...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工作期间玩电脑的检讨书
下一篇:中国梦我的故事征文:梦圆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