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财务管理状况分析及对策
更新时间:
去年以来,县纪委在接受党员群众举报和调查办案中发现,70%以上的党员违纪问题发生在农村,农村党员违纪尤其是“两委”班子主要成员违纪原因均涉及村级财务管理,表现为农村财务制度落实、财务监管不能真正到位。针对此种情况,近日,县纪委组成专门调查组,对全县农村财务管理状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一、全县农村财务管理基本状况
(一)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现状。在县农业局设经营管理站,为财政拨款全民事业单位,核定编制12名,现有工作人员6名。主要承担农村土地承包、农民负担、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三大管理”,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三项指导”和贯彻宣传农村法律政策、农村经济统计等工作任务。各乡镇、县经济开发区设有经管站,在岗人员共48人,人、财、物属于乡镇政府管理,与县经管站属业务指导关系。
(二)职责任务。经管站负责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管理、鉴证和纠纷调解;负责农村承包合同仲裁;承担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审计;负责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状况、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等调查、统计和分析;承担农民负担监督管理;负责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会人员的指导、培训。
(三)管理模式。一是实行村账民理乡代管。把各村的账簿集中到乡镇农经站监督管理,各村会计将本村当月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涉及的会计凭证,经本村民主理财小组和村干部分别审核通过后到乡镇农经站或财务结算中心统一记账,农经站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农经站每月将各村的财务收支情况向群众公布。二是实行会计委托代理制。村集体组织经过民主程序表决后,委托乡镇农经站代理本村账务,村级不再单设会计,村报账员每月持经本村民主理财小组和村干部审核后的会计凭证到乡镇报账。
(四)推行农村财务双代管制度取得的成效。我县1998年推行了农村财务“双代管、双监督”制度,XX年推行了农村会计代理制,取消村会计、村出纳,设立村报账员。两项制度的落实对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作用明显:一是把村委会、村民小组的财务管理工作置于乡镇党委、政府及群众的监督之下,有效地遏制了借支挪用、挥霍浪费、贪占集体资财的现象;二是通过对村及村民小组集体资金的清理,账款上划代管,摸清了家底,推进了村务公开的进展;三是村级只设报账员,精简了财会管理人员,节约了人员经费。
二、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账目管理混乱,收入管理难到位。乡镇经管站对各村的正常收入和支出情况把关较严,对村里的其他经济收入,则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个别村收取的承包费、上级部门扶持的款项等,长期在账外循环,坐收坐支,时间一久,占用金额越来越大,清账时交出一大把不符合财务制度的单据。表现为截留应上缴款项、账外设账、收入支出不下账、假条子顶账、巧立名目重复报销以及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如大王镇某村原党支部书记李某在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安排专人收取村集市卫生管理费, 4年收取了9万余元,不向镇经管站报告,用于请客送礼、为班子成员发放福利。
(二)账册、现金管理混乱,非财会人员经手管钱。一是现金与存款不分。二是村财务中白条抵库严重。三是账本保管不善。不少的村将账本、原始单据等乱丢乱放,容易造成单据的损坏、遗失。四是一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或其他非财务管理人员直接收支现金。花官乡某村原党支部书记王某将上级驻村部门扶持的资金4万元,不交会计记账,自己支出,上级清账时交出一大把支出单据抵账。
(三)财务监控不到位,“零招待”制度难落实。针对前些年村级招待费出现的问题,各地普遍实行了村级“零招待”管理,这对于规范、约束村干部行为,杜绝公款大吃大喝现象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一些村特别是经济发展快、经济事务多的村,村的各项财务业务方面的管理根本不按规定执行。有些村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置集体、农民群众利益于不顾,用村集体公款为个人谋福利,挥霍无度、大吃大喝,“零招待”事实上变成了“灵招待”。有的将招待费转移变通,有的干脆建立小金库,随意支取,许多情况下,乡镇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此引发了一些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如我县丁庄镇某村班子成员大吃大喝,欠饭店账太多,村财务无法公开列支,为冲减村招待费的账面数额,两委班子集体研究后,将村里的集体资产作价处理,获得的收入不记账,用于抵顶村招待费,然后将部分收支单据销毁,躲避群众和经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构成集体违纪。丁庄镇丁屋村原任党支部书记丁某任职期间截留村集体承包收入15万余元,用于支付招待费等非生产性开支。
(四)村务公开制度落实不够。乡镇经管部门虽然有一整套比较完善的村务公开管理制度,但落实不到位,有的流于形式,有的不能坚持始终。如每月8号要求各村财务公开,10—12号对财务公开情况进行督查,但公开的只是在乡镇经管部门代管的村财务收支情况,检查也是走马观花。有的村将一些无关紧要、不痛不痒的事情写进村务公开栏,让群众有避重就轻的感觉,对群众最关心的财务问题只公布几项大的收入支出项目,具体支出项目群众无法知晓。有的村把村务公开栏变成了村干部不廉洁的挡箭牌,弄虚作假的盖头。有的村搞企业、抓建设,事前不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不听取群众意见,以致问题暴露时群众非常气愤。有的村重公布、轻反馈,这些村虽然公开了一些村务,但是公开后对群众有何意见,有何反映,不能及时反馈,没有真正达到公开的目的。
(五)村财务人员素质有待加强。当前,农村大多数财会人员都是村“两委”指定的,没有经过正式的业务培训,有的业务上只能做到“记记账、打打算盘”,有些村财会人员记账不及时,个别村连续2年没有记过一次账。有不少村在会计人员的使用上“一朝天子一朝臣”,会计跟着村干部走,更换比较频繁,造成村财务工作专业性和连续性差,出现了“断头账”和“年年进行培训、年年培训新手”的现象。个别乡镇多数村财务管理人员不懂会计业务,乡经管站人员只有从头教起。另外,个别村理财小组成员素质较低。有的村理财小组与村两委不合拍,产生对立,导致难以正常处理账务。有的个别理财小组人员由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指定,理财过程流于形式,失去监督作用。丁庄镇某村因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差,村领导监管不到位,9年的时间内账外循环收支39万余元。
(六)个别乡镇对农村财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村级财务管理是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农村工作的热点问题之一,个别乡镇对村干部注重了经济工作管理,对村里的财务管理工作则很少过问。特别是对一些发展较快的村,注重保护其工作的积极性,认为他们经济发展快,工作完成的好,尽管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但认为都是小节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往往是许多传统意义上的好村,特别是表面看起来班子比较团结的村,成绩掩盖了问题,这些村往往存有问题隐患。大码头乡某村原任村记账员在两年半的时间内,先后四次以重复报账的手段从乡经管站套取9万余元村公款用于个人从事经营活动,直至知情群众多次举报才被发现。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个别村干部素质较低,法制观念淡薄。一是一些村干部只注重抓经济,忙事务,平时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党的方针政策、党纪条规不学习、不研究,不认真领会贯彻,不懂法、不守法。二是为“官”动机不纯,个别村干部当“官”是为了给本家族争口气,图个吃喝,认为村集体财物归自己管,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有的甚至是为了能捞几个钱。个别村财会人员素质较差,有的对财会工作一窍不通,严重影响了村级财务的正常开展,起不到财会人员的监督、核算、管理职能。个别村财会人员、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或出于掰不开面子,或出于私心,对村主要负责人的违规做法不制止,不举报,听之任之,有的甚至同流合污。
(二)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不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性质要求财会人员相对稳定。但目前有的村财会人员实际上是由村干部指定,用的都是自己的亲信,每逢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财会人员也跟着“换届”。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年龄老化,学历偏低。由于年轻人不愿意在村里干,又找不到合适人选,致使一些业务生疏的财会人员无证上岗。还有一些村,在挑选财会人员时,不是从工作考虑,而是完全凭个人好恶,凭感情办事。一些素质低下,根本不具备会计条件的人,被选拨到会计岗位上来。
(三)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力度不够。一是村级财务管理缺乏透明度,财务公开力度不够。有些村虽然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公开,但是公开的内容不具体,比较空洞,群众无法了解资金的用途、去向。个别村对一些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没有及时公开,致使群众无法实施民主监督。二是乡镇机构改革后,部分乡镇经管站人员相对减少,对村级财务的管理职能有所削弱。三是村账乡(镇)审没有落到实处,有的工作人员对代管村上报的支出没有认真审查,在票据上盖上核销章了事
(四)对农村财务问题重视不足。一是认为村级自治,不宜多管。由于这种认识上的误差,导致乡村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不重视,对群众反映财务方面的问题不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财务管理混乱的蔓延,给某些不廉洁干部开了方便之门。二是财务方面的政策、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有些主管财务的村干部不熟悉财务法规和财务制度,不按财务规章制度办事,不听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造成财务管理新老问题不断。
四、农村财务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农村财务管理历来是群众最关心、最敏感的问题,也是滋生腐败、污染社会风气,导致农村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农村财务问题之所以未能得到根本性解决,某种程度上说,关键在于乡镇的认识态度上。乡镇领导要把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定期听取经管站关于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汇报,研究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制定对策,检查督促村干部严格按章办事,确保各项制度贯彻落实。乡经管站更要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提高认识,加强科学的财务管理,定期对村干部和村财务人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
(二)加强教育管理,提高村干部素质。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强化对村干部法律法规知识和财务管理知识的培训,切实提高其政策法律水平和管理村级财务的能力。利用村党员大会、党支部会、“两委”联席会议以及党员民主生活会等形式,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内部监督,纠正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不良风气,提高村“两委”班子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更好地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三)稳定经管队伍,提高业务能力。农村经管人员是农村财务管理的具体操作者,财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财务管理质量,稳定经管队伍有利于提高财会人员的政策水平、业务素质和工作责任心。因此,加强农村财务管理首先要稳定农村财会队伍。对村报账员的任用、调换、免职等,要履行必要的考核报批手续,坚持任人唯贤,保持会计队伍的相对稳定。同时,乡、镇农经站要切实负起责任,每年应定期或不定期对村财会人员进行培训、考试、考核。
(四)加强审计,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乡镇经管站审计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严把审计关,对村级报来的收支单据,审核人员要审查单据的合理性、合法性、正确性及真实性,对违规违纪的支出单据拒绝入账,审计出的问题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对照有关制度、规定及时严肃处理。要完善农村财务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制度加强约束,对违反村级财务管理规定的村干部,要进行责任追究,决不姑息迁就。要突出对村里一些临时性收入的审计监督,经管站要严格按照程序,加强监管,及时入账,坚决取缔“小金库”现象,除财务出纳外,其他人一律不准经手钱物,确保从源头上堵住违纪行为的发生。
(五)抓好村务公开,重视实际效果。农村财务公开应严格按照农业部、监察部颁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办理,做到农村财务公开不走形式、不走过场。实行村务公开,要从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入手,凡属村里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都应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形式向群众公开,即除了按有关规定每年两次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外,遇到突发的重大事项应随时向群众公开,听取群众意见,以保证公开的时效性。公开的内容必须保证真实性,不能摆花架子、走形式,搞假公开;不能犹抱琵琶半遮面,搞半公开;更不能借口维护稳定,拒绝公开。村务公开的重点是财务公开,重点应包括土地承包、宅基地规划、电费电价、干部工资以及群众要求公开的其它财务事项。要加强对财务公开工作的检查和监督,对公开未按规定程序、内容不规范、搞形式化的村要采取措施,责令整改,对不进行财务公开的村要追纠村干部的责任。同时,要重视财务公开的实际效果,做到“给干部一个清白、还群众一个明白”。
(六)强化职责,民主理财。一是充分发挥理财小组的作用。加强对村民主理财小组人员的管理,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让民主理财小组有效行使监督职能,发挥监督作用。实行民主评议制度,对群众不信任的民主理财小组人员,要坚决及时撤换,选拔那些公道、正派、责任心强,群众信得过,敢于抵制不正之风的村民为理财小组成员,为村集体把好关、理好财。二是充分发挥民主议事会的作用。凡村里的重要事项、重大支出都要召集村民代表、民主议事会成员、村“两委”成员研究决定,集体决策,决不能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
(七)完善制度,注重实效。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对原有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清理,不完善的进一步完善,不适宜的坚决清理,做到有章理事。实践证明,现在已经推行的农村经济合作社制度、村干部补贴制度、财务公开制度、乡镇代理记账制度等都行之有效,且便于操作,关键是如何进一步做到不折不扣落实执行的问题。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区别不同情况,对村级一些必要的开支,可实行村级开支限额审批管理。如村级招待费问题,可以借鉴外地的管理办法,按照村里的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规定一个合适的数额,把为集体办事(如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外援资金、洽谈招商项目等)、有利于村里经济发展而进行的必要接待与公款吃喝、挥霍浪费区别开来,变“堵”为“疏”。
(八)加大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力度。在打击农村干部经济犯罪问题上,应当一手抓预防,一手抓打击,两手都要硬。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不能指望所有的干部都能严格自律,总会有一些干部经不住诱惑,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对于这些人,绝不能手软,不能失之于宽。要提高思想认识,以保障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己任,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信念,切实解决查处农村经济问题怕难、怕烦等错误认识,严肃查处那些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的案件;假公济私、损公肥私、侵吞公款公物、中饱私囊的案件;与民争利,严重侵犯群众利益的案件。同时,以案说纪,以案说法,查办一案,教育一片,搞好警示教育。
一、全县农村财务管理基本状况
(一)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现状。在县农业局设经营管理站,为财政拨款全民事业单位,核定编制12名,现有工作人员6名。主要承担农村土地承包、农民负担、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三大管理”,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三项指导”和贯彻宣传农村法律政策、农村经济统计等工作任务。各乡镇、县经济开发区设有经管站,在岗人员共48人,人、财、物属于乡镇政府管理,与县经管站属业务指导关系。
(二)职责任务。经管站负责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管理、鉴证和纠纷调解;负责农村承包合同仲裁;承担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审计;负责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状况、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等调查、统计和分析;承担农民负担监督管理;负责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会人员的指导、培训。
(三)管理模式。一是实行村账民理乡代管。把各村的账簿集中到乡镇农经站监督管理,各村会计将本村当月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涉及的会计凭证,经本村民主理财小组和村干部分别审核通过后到乡镇农经站或财务结算中心统一记账,农经站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农经站每月将各村的财务收支情况向群众公布。二是实行会计委托代理制。村集体组织经过民主程序表决后,委托乡镇农经站代理本村账务,村级不再单设会计,村报账员每月持经本村民主理财小组和村干部审核后的会计凭证到乡镇报账。
(四)推行农村财务双代管制度取得的成效。我县1998年推行了农村财务“双代管、双监督”制度,XX年推行了农村会计代理制,取消村会计、村出纳,设立村报账员。两项制度的落实对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作用明显:一是把村委会、村民小组的财务管理工作置于乡镇党委、政府及群众的监督之下,有效地遏制了借支挪用、挥霍浪费、贪占集体资财的现象;二是通过对村及村民小组集体资金的清理,账款上划代管,摸清了家底,推进了村务公开的进展;三是村级只设报账员,精简了财会管理人员,节约了人员经费。
二、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账目管理混乱,收入管理难到位。乡镇经管站对各村的正常收入和支出情况把关较严,对村里的其他经济收入,则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个别村收取的承包费、上级部门扶持的款项等,长期在账外循环,坐收坐支,时间一久,占用金额越来越大,清账时交出一大把不符合财务制度的单据。表现为截留应上缴款项、账外设账、收入支出不下账、假条子顶账、巧立名目重复报销以及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如大王镇某村原党支部书记李某在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安排专人收取村集市卫生管理费, 4年收取了9万余元,不向镇经管站报告,用于请客送礼、为班子成员发放福利。
(二)账册、现金管理混乱,非财会人员经手管钱。一是现金与存款不分。二是村财务中白条抵库严重。三是账本保管不善。不少的村将账本、原始单据等乱丢乱放,容易造成单据的损坏、遗失。四是一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或其他非财务管理人员直接收支现金。花官乡某村原党支部书记王某将上级驻村部门扶持的资金4万元,不交会计记账,自己支出,上级清账时交出一大把支出单据抵账。
(三)财务监控不到位,“零招待”制度难落实。针对前些年村级招待费出现的问题,各地普遍实行了村级“零招待”管理,这对于规范、约束村干部行为,杜绝公款大吃大喝现象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一些村特别是经济发展快、经济事务多的村,村的各项财务业务方面的管理根本不按规定执行。有些村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置集体、农民群众利益于不顾,用村集体公款为个人谋福利,挥霍无度、大吃大喝,“零招待”事实上变成了“灵招待”。有的将招待费转移变通,有的干脆建立小金库,随意支取,许多情况下,乡镇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此引发了一些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如我县丁庄镇某村班子成员大吃大喝,欠饭店账太多,村财务无法公开列支,为冲减村招待费的账面数额,两委班子集体研究后,将村里的集体资产作价处理,获得的收入不记账,用于抵顶村招待费,然后将部分收支单据销毁,躲避群众和经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构成集体违纪。丁庄镇丁屋村原任党支部书记丁某任职期间截留村集体承包收入15万余元,用于支付招待费等非生产性开支。
(四)村务公开制度落实不够。乡镇经管部门虽然有一整套比较完善的村务公开管理制度,但落实不到位,有的流于形式,有的不能坚持始终。如每月8号要求各村财务公开,10—12号对财务公开情况进行督查,但公开的只是在乡镇经管部门代管的村财务收支情况,检查也是走马观花。有的村将一些无关紧要、不痛不痒的事情写进村务公开栏,让群众有避重就轻的感觉,对群众最关心的财务问题只公布几项大的收入支出项目,具体支出项目群众无法知晓。有的村把村务公开栏变成了村干部不廉洁的挡箭牌,弄虚作假的盖头。有的村搞企业、抓建设,事前不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不听取群众意见,以致问题暴露时群众非常气愤。有的村重公布、轻反馈,这些村虽然公开了一些村务,但是公开后对群众有何意见,有何反映,不能及时反馈,没有真正达到公开的目的。
(五)村财务人员素质有待加强。当前,农村大多数财会人员都是村“两委”指定的,没有经过正式的业务培训,有的业务上只能做到“记记账、打打算盘”,有些村财会人员记账不及时,个别村连续2年没有记过一次账。有不少村在会计人员的使用上“一朝天子一朝臣”,会计跟着村干部走,更换比较频繁,造成村财务工作专业性和连续性差,出现了“断头账”和“年年进行培训、年年培训新手”的现象。个别乡镇多数村财务管理人员不懂会计业务,乡经管站人员只有从头教起。另外,个别村理财小组成员素质较低。有的村理财小组与村两委不合拍,产生对立,导致难以正常处理账务。有的个别理财小组人员由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指定,理财过程流于形式,失去监督作用。丁庄镇某村因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差,村领导监管不到位,9年的时间内账外循环收支39万余元。
(六)个别乡镇对农村财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村级财务管理是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农村工作的热点问题之一,个别乡镇对村干部注重了经济工作管理,对村里的财务管理工作则很少过问。特别是对一些发展较快的村,注重保护其工作的积极性,认为他们经济发展快,工作完成的好,尽管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但认为都是小节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往往是许多传统意义上的好村,特别是表面看起来班子比较团结的村,成绩掩盖了问题,这些村往往存有问题隐患。大码头乡某村原任村记账员在两年半的时间内,先后四次以重复报账的手段从乡经管站套取9万余元村公款用于个人从事经营活动,直至知情群众多次举报才被发现。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个别村干部素质较低,法制观念淡薄。一是一些村干部只注重抓经济,忙事务,平时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党的方针政策、党纪条规不学习、不研究,不认真领会贯彻,不懂法、不守法。二是为“官”动机不纯,个别村干部当“官”是为了给本家族争口气,图个吃喝,认为村集体财物归自己管,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有的甚至是为了能捞几个钱。个别村财会人员素质较差,有的对财会工作一窍不通,严重影响了村级财务的正常开展,起不到财会人员的监督、核算、管理职能。个别村财会人员、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或出于掰不开面子,或出于私心,对村主要负责人的违规做法不制止,不举报,听之任之,有的甚至同流合污。
(二)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不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性质要求财会人员相对稳定。但目前有的村财会人员实际上是由村干部指定,用的都是自己的亲信,每逢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财会人员也跟着“换届”。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年龄老化,学历偏低。由于年轻人不愿意在村里干,又找不到合适人选,致使一些业务生疏的财会人员无证上岗。还有一些村,在挑选财会人员时,不是从工作考虑,而是完全凭个人好恶,凭感情办事。一些素质低下,根本不具备会计条件的人,被选拨到会计岗位上来。
(三)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力度不够。一是村级财务管理缺乏透明度,财务公开力度不够。有些村虽然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公开,但是公开的内容不具体,比较空洞,群众无法了解资金的用途、去向。个别村对一些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没有及时公开,致使群众无法实施民主监督。二是乡镇机构改革后,部分乡镇经管站人员相对减少,对村级财务的管理职能有所削弱。三是村账乡(镇)审没有落到实处,有的工作人员对代管村上报的支出没有认真审查,在票据上盖上核销章了事
(四)对农村财务问题重视不足。一是认为村级自治,不宜多管。由于这种认识上的误差,导致乡村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不重视,对群众反映财务方面的问题不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财务管理混乱的蔓延,给某些不廉洁干部开了方便之门。二是财务方面的政策、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有些主管财务的村干部不熟悉财务法规和财务制度,不按财务规章制度办事,不听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造成财务管理新老问题不断。
四、农村财务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农村财务管理历来是群众最关心、最敏感的问题,也是滋生腐败、污染社会风气,导致农村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农村财务问题之所以未能得到根本性解决,某种程度上说,关键在于乡镇的认识态度上。乡镇领导要把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定期听取经管站关于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汇报,研究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制定对策,检查督促村干部严格按章办事,确保各项制度贯彻落实。乡经管站更要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提高认识,加强科学的财务管理,定期对村干部和村财务人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
(二)加强教育管理,提高村干部素质。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强化对村干部法律法规知识和财务管理知识的培训,切实提高其政策法律水平和管理村级财务的能力。利用村党员大会、党支部会、“两委”联席会议以及党员民主生活会等形式,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内部监督,纠正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不良风气,提高村“两委”班子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更好地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三)稳定经管队伍,提高业务能力。农村经管人员是农村财务管理的具体操作者,财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财务管理质量,稳定经管队伍有利于提高财会人员的政策水平、业务素质和工作责任心。因此,加强农村财务管理首先要稳定农村财会队伍。对村报账员的任用、调换、免职等,要履行必要的考核报批手续,坚持任人唯贤,保持会计队伍的相对稳定。同时,乡、镇农经站要切实负起责任,每年应定期或不定期对村财会人员进行培训、考试、考核。
(四)加强审计,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乡镇经管站审计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严把审计关,对村级报来的收支单据,审核人员要审查单据的合理性、合法性、正确性及真实性,对违规违纪的支出单据拒绝入账,审计出的问题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对照有关制度、规定及时严肃处理。要完善农村财务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制度加强约束,对违反村级财务管理规定的村干部,要进行责任追究,决不姑息迁就。要突出对村里一些临时性收入的审计监督,经管站要严格按照程序,加强监管,及时入账,坚决取缔“小金库”现象,除财务出纳外,其他人一律不准经手钱物,确保从源头上堵住违纪行为的发生。
(五)抓好村务公开,重视实际效果。农村财务公开应严格按照农业部、监察部颁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办理,做到农村财务公开不走形式、不走过场。实行村务公开,要从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入手,凡属村里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都应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形式向群众公开,即除了按有关规定每年两次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外,遇到突发的重大事项应随时向群众公开,听取群众意见,以保证公开的时效性。公开的内容必须保证真实性,不能摆花架子、走形式,搞假公开;不能犹抱琵琶半遮面,搞半公开;更不能借口维护稳定,拒绝公开。村务公开的重点是财务公开,重点应包括土地承包、宅基地规划、电费电价、干部工资以及群众要求公开的其它财务事项。要加强对财务公开工作的检查和监督,对公开未按规定程序、内容不规范、搞形式化的村要采取措施,责令整改,对不进行财务公开的村要追纠村干部的责任。同时,要重视财务公开的实际效果,做到“给干部一个清白、还群众一个明白”。
(六)强化职责,民主理财。一是充分发挥理财小组的作用。加强对村民主理财小组人员的管理,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让民主理财小组有效行使监督职能,发挥监督作用。实行民主评议制度,对群众不信任的民主理财小组人员,要坚决及时撤换,选拔那些公道、正派、责任心强,群众信得过,敢于抵制不正之风的村民为理财小组成员,为村集体把好关、理好财。二是充分发挥民主议事会的作用。凡村里的重要事项、重大支出都要召集村民代表、民主议事会成员、村“两委”成员研究决定,集体决策,决不能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
(七)完善制度,注重实效。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对原有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清理,不完善的进一步完善,不适宜的坚决清理,做到有章理事。实践证明,现在已经推行的农村经济合作社制度、村干部补贴制度、财务公开制度、乡镇代理记账制度等都行之有效,且便于操作,关键是如何进一步做到不折不扣落实执行的问题。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区别不同情况,对村级一些必要的开支,可实行村级开支限额审批管理。如村级招待费问题,可以借鉴外地的管理办法,按照村里的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规定一个合适的数额,把为集体办事(如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外援资金、洽谈招商项目等)、有利于村里经济发展而进行的必要接待与公款吃喝、挥霍浪费区别开来,变“堵”为“疏”。
(八)加大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力度。在打击农村干部经济犯罪问题上,应当一手抓预防,一手抓打击,两手都要硬。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不能指望所有的干部都能严格自律,总会有一些干部经不住诱惑,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对于这些人,绝不能手软,不能失之于宽。要提高思想认识,以保障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己任,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信念,切实解决查处农村经济问题怕难、怕烦等错误认识,严肃查处那些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的案件;假公济私、损公肥私、侵吞公款公物、中饱私囊的案件;与民争利,严重侵犯群众利益的案件。同时,以案说纪,以案说法,查办一案,教育一片,搞好警示教育。
对农村财务管理状况分析及对策相关文章:
对农村财务管理状况分析及对策
去年以来,县纪委在接受党员群众举报和调查办案中发现,70%以上的党员违纪问题发生在农村,农村党员违纪尤其是“两委”班子主要成员违纪原因均涉及村级财务管理,表现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
下一篇:连队安全生产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