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培训班交流会体育教育情况发言材料
(邵利华 XX年11月7日)
非常欢迎各位领导到我校指导工作。我是东溪中学挂职到咱们xx中学锻炼的邵利华。接下来,由我从大课间和体育特长生训练两个方面,向大家汇报一下咱们xx中学体育教育的相关情况。
(一)魅力大课间
一、发展历程
XX年,咱们xx中学大课间国家级课题结题,获全国一等奖。时任国家教育部体育司司长的曲宗湖专家观看我校大课间后给予了充分肯定,称我校为“大山里的一颗明珠”。重庆市体育教研员赵小刚和刘晓等领导,多次到我校观看和指导我校大课间工作,并表扬我校大课间不仅质量高,不走过场,而且贵在内容不断更新,贵在持之以恒,使我校大课间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从那时起,我校成为重庆市和綦江区大课间示范校,受到《中国学校体育》、区、市电视台等媒体多次采访报道。我校体育教研组被评为“重庆市优秀体育教研组”,在綦江区的大课间评比活动中,我校获一等奖,还获得XX年重庆市2+2体育项目班级展示获得市一等奖。
那么,如何让学生有序、长期积极主动的参加到大课间活动中来,一直是我校着手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我校从1999年学校成立开始搞大课间以来,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这项工作,才形成了现在的“50分钟的魅力大课间”特色。我们在这一路上又做了哪些工作呢?下面我具体汇报一下。
二、建制度、精设置、重原则、同参与
如今,国家课程改革已经经历了若干年的发展,由早期的杨思模式到如今咱们的綦江模式,校本课程的引领成为了一个新潮流。教育最终也应该走向回归教育本质课堂的这个方向上来。所以,我认为大课间活动不是短期行为,不是作秀的表演,也不是以让参观的来宾耳目一新为目的,而是以学生为真正的主体,是通过丰富的大课间活动,真正达到提神醒脑,缓解或释放学习压力的目的,是调解身心的一项重要工作活动,是一门校本课程。
而我校“魅力大课间”这门校本课程重点从“建制度、重原则、精设置、同参与”四个方面进行建设。
(1)、建制度
做游戏要讲规则,搞课间也得有制度。现在我们已经成型的大课间相关的制度有《50分钟魅力大课间活动流程》、《50分钟魅力大课间活动管理方案》、《大课间评价标准》,这些流程、方案、标准对大课间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和奖惩办法,同时把大课间考核的得分纳入到年级、班级两级流动红旗评比和班主任考核体育版块的考核中,从制度上保障了大课间的顺利开展。
(2)、重原则
结合学生、学校的实际情况,团体操创编上按以下原则进行:
1、 学生主体性原则
创编内容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我们把握一个原则,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选择内容。为了收集素材,我们下了些功夫,比如从网上收索,影像店购买碟子观看,到大众广场看坝坝舞,甚至到正规舞厅等场所观看等。我们认为,大众喜欢的、年轻人喜欢的舞蹈,中学生应该比较喜欢;团体操内容,通过多年的反复实践与增减,部分项目确定了下来,由于项目学生比较喜欢,多数学生都能长期、主动参与到锻炼中来,提高了团体操活动质量。
2、多样性原则
中学生对新鲜事物接收能力较强,反之也容易对某一个长期练习的内容产生厌恶情绪;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创编时必须注意内容的多样化、音乐的多元化和组合多样性。具体体现在:
根据不同季节配置不同的大课间训练内容。比如根据天气情况设置,天气较热,我们就设置运动量小的项目,天气较冷,就设置运动量大的项目;
根据周次来设置大课间内容。
根据学年或三年一个周期更新内容,让学生有新鲜感。
通过多年的积累,我校自编的大课间项目有:恰恰舞、pala舞、健身操、三十二步、兔子舞、跑步、搏击操(2套)、武术、太极拳、军体拳、健美操、华尔兹、手语舞等。这些项目不是说十几年来一直在用,而是在不断的更新。比如现在的健美操就将恰恰舞、pala舞、健身操等内容进行了整合。
我想,咱们的学生在中学就会跳华尔兹,将来上了大学、走入社会也是一项能力,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3、实用性原则
创编的内容或选择的内容注意与终生体育相结合。项目有:擒敌拳、恰恰舞、三十二步、太极拳等。
与初三体考项目相结合。项目有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实心球、仰卧起坐、素质练习等。
4、周期性原则
初中循环周期只有三年,如果内容太多太复杂,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学习时就困难,大课间就不便于短期成型;创编时必须注意动作简单实用,只要学生喜欢就行。教师应根据中学生特点在动作选择上和音乐选择上多下功夫。动作简单了,学生学的快,教师教的内容就越快,教的内容就可以越多,大课间的内容的多样性和快速成型就得到了保证。如以前我们太极拳是24式,现在是8式太极;搏击操、武术操和华尔兹难度过大或用时过多的项目已经不在学习,只保留了简单易学的内容。
项目有:恰恰舞(2个8拍)、健身操(4个8拍)、兔子舞(2个8拍)、三十二步(4个8拍)、8式太极拳等。
5、分班级活动原则:
分班级活动项目选择要符合初中生的特点,注意趣味性和竞技性相结合,各班应根据本班学生特点选择项目进行。针对学生的特点我校确定了部分项目供各班参考,比如健美操、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毽球、长绳、游戏等。
(3)、精设置
大课间活动结构和管理上,我们作了精心设置。
1、课间活动结构模式,采用总分总模式;
课间活动形式多样化,在开始部分,进行集体团体操,然后再分班级进行自主活动,最后再调整成集体跳绳和放松活动队形,形成多样化的活动模式。
2、课间活动期间,全程音乐指挥。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没有人进行声音提示,全部用音乐进行指挥,学生根据音乐变化做相应内容。
3、课间活动管理,全程学生自主管理;
为了有效管理好大课间活动,体育值周教师每周一课间时间组织体育部的同学进行工作安排和小结上周情况。每天的大课间活动时间,体育部组织学生对大课间活动进行了全程监控,哪个时间段,哪个人具体负责哪一项都作了具体安排。对每天的检查结果,体育部长在大课间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公布,并将检查结果上报德育处,反馈到班主任处,班主任进行相应处理。保证了课间活动质量。
(4)同参与
大课间师生共同参与活动,也是我校的一大特色。
5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已成为我校多数教师锻炼身体的主要时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教师注重身体健康,学校也积极倡导教师参加体育锻炼,并购买相应的活动器材,专门安排了活动场地,使我校教师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师们放松的跳着恰恰舞,踏着强节奏的三十二步节拍,在欢快的笑声中,锻炼了身体,大课间活动真正成为了师生主动参与、欢乐的“50分钟魅力大课间”。
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模式,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参与下,在体育组全体教师的共同能力下,才形成了xx中学今天的“50分钟魅力大课间”。相信我校的大课间活动在今后一定会越办越好,成为重庆市,乃至全国文明的大课间。
(二)体育特长生训练
先给各位领导看一组数据。这是我校近三年来在体育方面的获奖情况:
XX年
篮球:女子篮球队获学区第一名,綦江区第三名; 男子篮球队获学区第一名,綦江区第二名;
田径:学区一等奖,綦江区团体一等奖;
跳绳:团体男女分获綦江区一等奖;
乒乓球:綦江区男团冠军,女团第4;男、女单打冠军。
XX年
篮球:女子篮球队获学区第二名,綦江区第五名;男子篮球队获学区第一名,綦江区第八名;
田径:东溪学区团体第一;綦江区获第三名即二等奖;
乒乓球:获綦江区女团第1,男团第3;男单第3,女单第3;
足球:全区联赛第三名。
XX年
篮球:女子篮球队获学区第一名,綦江区第一名;男子篮球队获学区第二名,綦江区第五名;
足球:全区联赛第三名;
乓球:获綦江区女团第1,男团第4;女单第1;
田径:男团第一名、女团第一名、总分第一名;
綦江区体育传统项目篮球项目通过验收。
这一连串的数据是咱们xx中学的全体体育教师共同努力而来的,是在奉献与汗水中,抓基础,重特色,团队合作出来的。我们也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农村初中体育特长生训练的路子。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学校特色教育得到空前的重视和发展,传统教育模式下不被人重视的体育、音乐、美术、科技等边缘学科得到了空前的重视,成为学校特色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次背景下,我校积极发展田径、篮球、乒乓、足球等项目,历年名列全区前茅,每年为高中学校输送数十名优秀体艺特长生。
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近年来随时各个学校纷纷重视体艺特长生训练工作,体育竞赛和体艺特长生招考等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不断更新训练模式和训练手段。在不断的总结和摸索之中,我们逐渐总结出了适合农村初中和本校学生的训练模式,并坚持长抓不懈,力保我校特色体育之花长盛不谢。
一、教练合作明分工
以前,我校的传统体育训练模式一直是各体育老师根据自己的特长专业,在本人任教的班级中发掘动员体育特长生开展训练,由于选材和专业等诸方面的限制,导致特长生训练工作成效甚微,停滞不前。随着全校“大团队、大整合”训练理念的提出,我们一改以往孤军奋战的模式,全面启动团队合作计划。
1、整合训练团队,明确分工,强调合作
凡是有比赛项目和特长生招考项目的田径、篮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健美操等,打破班级界限组建校队,体育教研组根据全校体育教师不同的专业特长,明确每位教练各自的带队任务。
各带队教练之间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强调团队合作。第一,负责体育训练为主的田径教练与负责专项特长训练的教练搭配组队,制定统一训练计划,合作开展训练;第二,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同一项目各年级梯队教练制定梯队发展计划,统一训练内容和要求,加强沟通合作。
2、统一选材,集中训练,不错漏一名特长生
每年初一新生入学后的上半期,体育教研组召集全体教练集中进行选材,在集中选材的基础上再根据学生小学阶段的特长项目进行分类,结合从小学调取的特长生信息,交由各单项教练进行选拔,并通过校田径运动会、班级篮球赛、班级足球赛等各类比赛检验队员综合能力和发展潜力,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引导学生调整专业选择,比如小学的篮球队员,到了初中,教练通过综合测评认为更适合田径或足球专业,会与家长、学生一起仔细分析,慎重决定。对于部分具有多项特长的学生,在鼓励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重点确定一个单项作为主要发展目标。
二、狠抓体能重特长
在落实了专业发展方向之后,所有队员的训练课分成两个版块同时进行,一是全体队员由专业田径教练负责体能训练,二是分单项开展特长训练。田径、篮球、足球等项目队员,早上训练课以体能训练为主,特长项目基本功训练为辅;下午以体能训练为辅,特长项目训练为主。体能训练作为基本素质,对每一位队员都严格要求,特别是根据各单项所要求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素质,为每一位同学量身定制训练计划和发展提高计划。
在早晚恒抓体能训练的基础之上,各单项教练根据专业要求开展特长训练,尽量将各项目训练内容分解细化,将达标考核和提高考核结合起来,并为能力全面,训练成绩优异的同学制定更具体更科学的发展计划,在不违背身体发育规律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其自身潜力,寻求最大发展空间。
三、以赛促练提成绩
单一、枯燥的训练,一是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和身体的双重疲劳,二是无法及时横向、纵向考察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发展提高情况。在长抓训练的基础上,我们通过积极参加校内比赛、校际交流比赛、学区运动会、区运动会、市运动会等各级各类比赛,以赛代练,以赛促练,在比赛中查找不足,在比赛中锻炼队员,在比赛中检验训练成果,在比赛中提高队员的综合能力。不断的参加比赛,不断地查找自身问题和总结经验,队员们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高,在比赛中折羽而返的队员们通过比赛找到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更加拼命地投入到训练之中,这又促进了成绩的进一步飞跃。我校一名长跑队员,在初二下期参加区田径运动会,800米和1500米均名列第九,差一点点就能拿到团体积分。回校后,不甘落后于人的他,鼓足干劲坚持训练,主动要求教练为自己增加训练量,一年后,当他重新站在区运动会的起跑线上,不但同时荣获了800米和1500米两项冠军,还同时打破了800米的赛会记录。
以赛代练,以赛促练的训练模式已经成为我们的取胜法宝之一,汗水之后,必有回报,我校所有报名参赛的田径队、篮球队、足球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等各个运动队,均进入区前三甲,被选拔代表区级运动队参加市级比赛的运动员,也纷纷捷报频传。各个项目参加高中特长生选拔考试,每年录取数十人,其中最突出的是田径队和篮球女队,曾有所有队员均被高中学校全部录取的辉煌成果。
四、协调并重,多管齐下
体育教育是学校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试想,一个看不到运动的校园还算不算一个完整的校园,一个充满活力的校园?
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个学校的体育训练似乎总是与文化课的学习相冲突,甚至出现科任教师、班主任反对我们的学生参与体育特长训练的情况。而且,体育老师在跟其他教师一样待遇的情况下,怎样调动体育老师、学生的积极性,是需要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我校成立的时间虽然不长,却形成了一只甘于奉献、以训练为乐的体育教师队伍。其中一个典型的便是96年从綦江师范毕业的杨友兵老师,十几年如一日对学生进行训练。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喜欢这个工作。我来xx两个多月了,只要不是下大雨,我总能看到我们的体育老师早上6点30就带领学生训练,下午的训练也天天坚持,训练有层次,类别分明。
我想,工作氛围很重要,今年才分配到我校的两名体育老师,在他们的影响下,也很快进入角色,参与训练,有声有色。这个社会,讲报酬是好像成了一种潮流,但有了报酬是不是一定可以形成现在咱们学校的体育教学氛围呢?我想不一定。
考核制度跟进也是一个成功的做法。从体艺组教师层面,我们制定了学校体育老师和学生体育比赛奖励方案,在评优评先方面给体育老师一定指标的投放,初三毕业特长生的录取也与送生工作结合起来,与绩效挂钩。班级的学生参加体训队获得的成绩直接进入班级考核中。
后勤保障显关怀。我校学生的体育训练工作抓得实,抓得紧,也抓坚持。每天早上6点30分准时开始训练,为解决他们的早餐问题,学校与伙食团联系,每天为这批学生预留早餐,并用小灶保温,以此保证体训学生每天在训练后能吃到、吃好早餐。一个小小的举措,不仅体现了领导对学生的关怀和重视,也让我们训练的学生感受到了温暖,不再为早餐问题犯愁,潜心训练。
同时,我们很重视成果展示,充分构建学生、教师的精神高地,大张旗鼓进行颁奖典礼,制作风采展板,给获奖学生家长发贺信或短信,坚持以精神引领为主,物质奖励为辅,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这样既调动了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也化解了学生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的矛盾,得到了其他老师的支持。
纵观我校“50分钟魅力大课间”和体育特长生训练工作,一个体现全面体育观,一个体现个性特长观。究其本质,其实就是一个大体育训练观。可以这样讲,我们通过这样的体育特色发展,不仅为学生个人和学校争得了荣誉,培养了拼搏进取之精神,也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了健康身体之基、交际能力之基。教育的灵魂,一言以蔽之,就是梁启超所言“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我想,我们学校的体育教育就是用这样的教育的灵魂引领。
我们也将一如既往地坚持走团队合作之路,不断完善我校体育特色,让我们的体育特色之花和学校的其他特色之花愈加常开不败,愈加绚烂多彩!谢谢!
校长培训班交流会体育教育情况发言材料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