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5
更新时间:
目 录?
序言
第一篇 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第一章 总体思路和指导方针?
第二章 发展的主要目标?
第二篇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重点?
第三章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第四章 搞好旅游业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第五章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区域性商贸、金融中心 ?
第六章 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和农村经济,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 ?
第七章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
第八章 优化城区和县域经济布局,加快开发新区和城镇化建设
第九章 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 ?
第三篇 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治理?
第十章 严格实施城市规划和管理,塑造现代化城市新形象 ?
第十一章 加快交通体系建设,构筑畅通有序的大交通格局?
第十二章 加快城市水、气、热、电网等建设,完善市政公共设施体系 ?
第十三章 实施山川秀美和城市绿化工程,建设园林化城市 ?
第十四章 综合治理环境污染,搞好城市环境建设 ?
第四篇 科技教育与社会事业发展
? 第十五章 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
第十六章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
第十七章 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满足市民多样化、多层次需求 ?
第五篇 改革开放?
第十八章 加快体制和政策创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第十九章 坚持开放带动战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第六篇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二十章 努力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
第二十一章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
第七篇 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
第二十二章 深入持久地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 ?
第二十三章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进依法治市 ?
第八篇 规划实施?
第二十四章 采取有力措施,为规划实施创造条件 ?
第二十五章 建立实施机制,保障规划实施 ?
序 言?
新的世纪,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的发展阶段。2001-2022年,是我国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和中共陕西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共西安市委关于制定西安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编制本《纲要》。 ?
过去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依靠全市人民克服困难,奋力拼搏,走出了一条具有西安特色的持续快速发展的路子,如期完成了“九五”计划,综合经济实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城市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是西安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为实施“十五”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九五”期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4%,高于全国和陕西省的平均速度,也超过了我市“九五”计划预期12%的增长速度,累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是“八五”的1.88倍。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完成689亿元,实现了比1980年翻三番的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0元。产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6.7∶47.9∶45.4。农业多种经营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城郊型农业的格局。工业经济在调整中得到优化,以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机电一体化、生物及新医药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24%。第三产业中旅游、商贸、信息、金融、保险等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一批新区建设和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我市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集中力量建设了一批重大项目,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得到缓解,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16.8亿元,是“八五”投资总量的2.4倍,年均增长17.7%。组织实施重点项目300多项,黑河引水工程、天然气城市气化工程、城市集中供热工程、西蓝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北段、二环路及城市道路改造工程、通信工程、城乡电网改造、城市污水处理、城河综合治理、城市广场、西安国际会展中心、城运村体育馆、图书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中心医院综合门诊楼、大唐电信生产基地、开米无磷洗涤用品生产线、30万吨高等级公路沥清生产线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发挥效益,新增高等级公路90公里,新建和改造二级公路237.5公里。到2000年,城市日供水能力达到150万吨,城市气化率81.5%,程控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74.5万门,电话(含移动电话)用户141万户,人均城市道路面积5. 2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6.5%,城市污水处理率22%,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3.5%,城市功能进 一步增强。?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所有制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市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面达89%,外资、私营、个体等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33.6%,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已达2162家,投资领域涉及国民经济的14个门类34个行业。“九五”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13.35亿美元 ,是“八五”总和的2.32倍;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达82.07亿美元,其中出口50.06亿美元,分别是“八五”总和的1.89倍和1.61倍;接待海外旅游者累计达到26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0.5亿美元,分别是“八五”总和的1.3倍和2.3倍。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也有较大幅度增长,国内的投资与贸易合作日趋活跃。?
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6%和11.6%,分别达到6364元和2343.8元。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0.1平方米,较“八五”末增长31.2%。以养老、失业、基本医疗保险及最低生活保障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效实施,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果。?
“九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主要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仍然偏低,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占有率的品牌和产品少,经济总体竞争力不强;城市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小城镇建设滞后,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较低,科技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市场体系还不健全,经济发展环境特别是软环境还需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慢,社会保障能力不足,就业矛盾仍很突出。这些问题,必须在“十五 ”及以后发展过程中努力加以解决。?
第一篇 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第一章 总体思路和指导方针?
进入新世纪,西安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趋势,必将加快推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国内外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区域政策的调整,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西安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按照中央提出的依托亚欧大陆桥,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有重点地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体制和科技创新,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缩小与先进城市的差距,努力实现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一、总体思路?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按照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运用好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政策措施,发挥比较优势,不失时机地加快发展。继续实施开放带动、科教兴市、城乡一体化战略,推进体制、科技、管理创新和城市化进程,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为主导,在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科技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把西安建成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科技和人才高地,成为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国防科技工业、装备工业基地、国际性旅游城市和区域性商贸、金融、信息、科教中心,建成市场配置资源能力较强、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市民素质良好、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各项社会事业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外向型城市。?
二、指导方针?
——加快发展,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西部大开发带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加快发展。继续保持高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发展速度,努力提升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缩小与先进城市的差距。?
——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为主导,加速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新型商贸和现代服务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推进开发新区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带动经济布局调整;以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促进所有制结构调整,增强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和全面推进科技进步。坚持实施开放带动、科教兴市、城乡一体化战略。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实行对外对内双向开放,促进外向型城市建设;依靠深化改革、体制创新,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发挥科技优势,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努力扩大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医疗保健和公共服务水平,改善消费环境,加快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坚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始终不渝地抓好以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八大工程,全面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化程度。坚持依法治市,依法规范和管理经济活动和社会事务,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高度重视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发展的主要目标?
“十五”期间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增长保持高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争取西部大开发有一个好的开局,为今后更快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新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明显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重大进展,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民营科技得到长足发展;完成以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为支撑的城市基础设施框架建设,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和服务功能;拓宽就业渠道,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积极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大依法治市的力度,促使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经济发展与调控的预期目标: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年均12.5%左右,到2022年,按2000 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70亿元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50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61‰以内,全市总人口控制在750万人以内。?
——经济结构调整的预期目标:2022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到5:46:4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8%左右,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左右,城市化水平达到55%。?
——科技和教育发展的预期目标:到2022年,全社会科技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左右。在全市城镇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应届高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校比例达到60%以上。?
——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的预期目标:到2022年,城市日供水能力达到172万吨,城市气化率达到9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人均城市道路面积提高到6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7%,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2%,城镇环境空气质量和地面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功能区标准。?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预期目标:五年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分别达到15万人 和6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到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8864元和3500元,年均增长6.9%和8.4%。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增加到15平方米。城镇家庭电话普及率达到90%,农村家庭电话普及率达到5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0%。万人公交车辆拥有量12标台,城镇居民家庭计算机拥有率达到15%,互联网用户数达到80万户。?
第二篇 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重点?
第三章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
以建成西部科技创新城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重点,追踪和吸收转化世界高新技术,促进科技创新,培育壮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加速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围绕增加品种、改善质量、节能降耗、防治污染和提高生产率,有重点地改造一批骨干企业,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增强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以高新技术为导向,发展壮大电子信息、现代生物与新医药、机电一体化、光电子、航空航天、新材料和高效节能环保等六大产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形成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支柱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视频与多媒体技术、新型元器件与专用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并尽快实现产业化。大力推广应用网络技术和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重点开发和生产新型移动和数字通信设备及产品、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信息网络及安全产品、广播电视技术产品、微电子及新型元器件、计算机软件产品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等。?
现代生物与新医药产业。积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生物疫苗、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化工新产品、高效新医药、生物芯片、生物育种和生物制剂等方面的研制开发并形成生产规模。支持引进专利与自主研制相结合,不断开发各类新特中药和天然药品,发展新型中药及制剂,建立中药及新型中成药加工基地。?
机电一体化产业。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电脑集成控制技术,重点发展新型输变电及检测设备、智能化数控机床、自控缝制设备、新型制冷设备、模糊变频、新型数显装置、先进扫描成像系统、高灵敏传感器、智能化仪器仪表、机器人等产品。?
光电子产业。重点发展光纤光缆、光源器件与光材料、光传输设备、磁光电流互感器、红外弱光遥感仪、光机电医疗器械等产品,尽快形成规模。?
航天航空工程。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建设好阎良飞机城,研制、开发、生产新一代支线飞机、无人机、新型航空发动机及零部件、自动导航设备、新型运载火箭动力装置、自动控制设备等,成为国内重要的国防科技工业基地。?
新材料和高效节能环保产业。重点研究开发应用纳米技术、超导技术和高纯金属材料、液晶材料、功能材料、可降解材料和制品、无氟制冷剂、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有较好发展前景的新材料产品。加快用高新技术装备环保产业,重点支持开发和生产废水、废气及固体垃圾处理设备,以及环境监测系统和新能源等环保设备和产品。?
二、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转变工业增长方式,鼓励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重组。坚决压缩、淘汰生产能力过剩的一般性加工业。重视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改造和整合传统产业,通过微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推动传统产业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及工艺技术的变革,努力提高装备工业、轻纺工业、建筑与建材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装备工业。加快行业重组和企业联合,积极推进输变电成套设备、通信装备、大型工业风机、制冷设备、缝制设备、通用机床和矿山、冶金、筑路、农业机械及节水灌溉等专用机械装备的技术进步。以汽车及零配件产品、大型载重车、大型系列客车、经济型轿车、改装车、铁路新机车车辆为重点,引进消化先进技术,发展特种车辆制造产业,扩大市场占有率。轻纺工业。按照市场需求,加快新品开发,积极发展纺织服装、皮革业、食品饮料业,扩大市场份额。纺织服装和皮革业:努力提高纺织面料、印染的技术水平,下力气开发在市场上有一定知名度和占有率的服装品牌,形成具有规模效益和竞争力的纺织和服装工业体系,发展壮大养殖、制皮、深加工和工贸一体的皮革工业体系;食品饮料业:积极发展啤酒、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等优势产品,发展具有我市资源优势的猕猴桃、苹果、草莓、葡萄等果品深加工,积极开发方便食品和休闲营养食品,提高质量和市场覆盖面。?
化学工业。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精细化工和日用化工。强化品牌意识,扩大高等级公路用沥青、新型涂料、低污染和无磷系列洗涤用品、高档保健化妆品等产品的生产规模,不断开发适应不同地区、行业、消费层次需要的新品种。?
建筑与建材业。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建筑市场容量扩大的机遇,积极发展新型建筑及装饰材料,加快发展建筑业和装修行业,提高建筑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
第四章 搞好旅游业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以“发展大旅游、建设大市场,形成大产业,建成国际旅游城市”为目标,强化西安旅游业的主导产业地位,使其成为最具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重要增长点。?
一、有重点地搞好旅游资源综合开发?
坚持可持续发展方针,搞好旅游资源合理开发与严格保护。加强政府的组织协调,开创新型的旅游开发方式,统一规划、综合开发,依法保护和科学配置,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粗制滥造。配合省上搞好秦陵博物院和汉阳陵的开发建设;继续搞好古城墙旅游项目、仿古历史街区等项目的深度开发;建设好以休闲度假为主体的曲江旅游度假区;启动“四大遗址”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有规划地进行骊山景区、秦岭北麓自然风景区开发建设,重点建设好沿山六大生态旅游区,尽快建成野生动物园、园艺博览园和秦岭植物园;规划建设好“中国西安宇航世界”、仿唐景观园以及以唐诗文化为内涵的旅游项目。形成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风景交相辉映的旅游资源开发格局。?
二、开发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
突出西安的古都历史文化特色,以建成具有广泛吸引力的国际性旅游城市为目标,重点开发创立西安旅游品牌,促进旅游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建设和推出一批在海内外旅游市场上影响大和竞争力强的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线路,推出西安—临潼—兵马俑、西安—黄帝陵—延安、西安—乾陵—法门寺、西安—华山等一批精品线路。积极开发以文物古迹为主体,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互补,观光产品与休闲度假产品互补的现代旅游产品,形成历史文化遗产观光游、自然风光游、民俗风情游、休闲娱乐游、商务会展游、观光购物游、宗教文化游为一体的都市旅游产品系列。大力开展多形式的专题旅游、生态旅游和特色旅游产品,广泛适应国内外各个层次游客的需求。?
三、抓好旅游服务与设施建设?
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增加一批特色型饭店,建成一批高档次的休闲娱乐设施;加强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发展珠宝加工和旅游工艺品,建设珠宝展示交易一条街,书院门古文化购物一条街和西部最大的旅游商品批发交易市场;促进旅行社实现经营规模化和特色化;积极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建立西安综合旅游服务中心,加快旅游车辆的更新,在主要景点和车站机场等场所建立网络化公众旅游服务咨询系统;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强化和壮大西旅集团、西饮集团的实力,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参与旅游业发展,积极培育多元化的旅游市场主体。?
四、重视旅游市场的拓展与管理?
进一步加大旅游市场宣传促销力度,强化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宣传,采用新方式,开拓新渠道,扩大我市旅游业在国际市场的吸引力。采取政府与企业联合促销的方式,运用节庆活动、旅游说明会、展销会、网络技术、媒体广告等手段,多形式吸引招徕游客。积极开展国内旅游区域联合,推出具有西部特色的产品组合和旅游线路。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和环境的综合整治,建立健全执法机构,加强市场监督,完善行业规章,规范各项服务,建立投诉、稽察、安全救援系统。?
第五章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区域性商贸、金融中心?
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提升服务业技术含量,不断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增强整体辐射带动能力。?
一、积极发展信息、会计、咨询、法律、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鼓励会计、咨询、法律、信息等知识密集型中介机构的发展,促进服务业市场化和社会化,实现中介机构与行政部门脱钩和改制,逐步形成政府资金引导,带动社会资金参与服务业发展的新机制。鼓励发展从事信息服务的各类企业和实体,积极推动网上服务业的发展。适应居民和企业需求变化,提供更加丰富、便捷、低廉、优质高效的服务产品。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和装修装饰业,发展和规范物业管理业。优化配置和充实社区服务设施,鼓励创办各种社区服务企业,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发展壮大社区医疗、社区文化、社区保险、家政服务等社区服务业,促进社区服务市场化、家庭服务社会化和家政服务公司化。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业,鼓励农业服务组织创新,增加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
二、建设多形式、多业态商贸体系?
坚持发展大商贸、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的思路,建立能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高效流通格局,强化区域商贸中心地位。引进新型商贸业态和技术,培育和完善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流通和服务网络。重点推广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代理制、多式联运等现代营销方式。建设西安电子商务平台,培育电子网络商品交易体系,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内容。有计划地改造和完善三级商业服务网络,重点发展各类商贸新型业态,建设综合性仓储超市、购物广场,对大型农副产品、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批发市场进行改造,培育和发展辐射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中西部物流配送中心。鼓励发展会展产业。积极发展和完善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努力开拓国际市场,重视开拓农村市场。继续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实现流通方式的创新,增强流通企业活力,推动服务贸易的产业化、社会化。?
三、加快形成区域性金融中心?
进一步健全金融体系,积极拓展资本、证券、保险市场,推进金融创新。创造条件,吸引外资银行、财团和国内区域性、政策性、股份制及民营银行来我市设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支持西安市商业银行股票上市,争取发行城市公益性基础设施彩票。在壮大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争取组建西安农村信用联社。扩大风险投资基金、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创业种子基金规模,争取设立西安产业投资基金。完善西安产权交易中心信息网络系统,加速产权流动,推动资本运营。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信贷的领域和规模。加快金融信息化步伐。努力开拓商业保险业务,培育多元化保险体系,增加保险新品种,开辟保险资金运用新渠道,发展保险中介业务,扩大农村保险市场,提高城市保险覆盖率。
?
第六章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和农村经济,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
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积极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用现代化设施装备农业。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档次。积极兴办龙头企业,实施农业产业化带动战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改进政府对农业的引导、服务及扶持方式,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引导和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加速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一、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加快优质高效的城郊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步伐,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多种经营,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大力推广应用蔬菜、瓜果、花卉、苗木、水产等农产品的优良品种,提高质量,扩大规模。鼓励发展集中连片高效日光节能温室和无公害蔬菜生产,积极发展特种养殖业,扩大提高瘦肉型猪、肉牛、山羊、奶牛、鸡五大畜禽商品基地建设规模和水平,使农业多种经营产值达到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创汇农业和节水农业,建设一批精品农业示范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农产品的精、深加工。?
二、推进乡镇企业集约化发展?
按照“加强一产、调整优化二产、加快发展三产”的思路,加快淘汰技术水平低、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扶持市场前景好、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促进产品升级换代。结合农村结构调整,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和运销业,大力扶持服务农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为大工业协作配套的企业。继续抓好乡镇工业园区建设,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和工业园区集中,形成经济规模,促进企业集约发展。积极实施龙头企业“一二三”工程,重点扶持10个市级龙头企业,20个区县级龙头企业,30个乡镇级龙头企业,形成相互促进、联动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新格局。到2022年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400亿元左右。?
三、多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积极推进“公司+农户”、订单农业等经营形式,提高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和水平,增加农产品后续效益。大力发展城镇经济,提高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消除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积极引导农民从事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吸纳农村劳动力直接增加收入。加快农村税费改革,推进县(区)乡机构改革,进行乡镇合并试点,精简县乡(镇)机关的行政编制,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继续实行农产品最低保护价措施,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坚持开发式扶贫,巩固扶贫开发成果。
第七章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
充分发挥西安在信息产业方面的比较优势,积极争取列入国家信息化建设试点城市,不失时机的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步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产业的优化升级和生产力水平的跨跃式发展,使信息产业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一、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以业务宽带化、传输数字化、网络智能化、通达国际化、接入光纤化为目标,按照“统筹规划,联合建设,互 联互通,资源共享,规范管理”的方针,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现有固定电话和移动通信网络,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尽快完成城域宽带通讯网络建设。加快网络光纤化改造和入户进度,在扩大现有电信、有线电视和计算机网络覆盖面的同时,促进“三网融合”,建成覆盖全市、联结全国、畅通国际、高效安全的宽带主干网络,加快与国家主干网络的接入和并网。?
电信网要继续建设以光缆为主体的宽带高速传输网,加快用户接入,到2022年,建成以城区外围环线为环路的骨干光纤网,实现光纤到路边、光纤到小区、光纤到大楼,光纤通讯网总长度达到1000公里。有线电视网加快建设通向各社区的光纤网和通向居民点的光纤/同轴电缆接入网,提供VOD视频点播和高速互联网络接入服务。计算机网络在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的基础上,依托公用信息平台建设IP宽带网,确保政府统一建设的重大信息化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
二、加强信息资源开发?
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导向,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放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支持发展信息内容提供商和专业从事信息资源开发与服务的企业,积极建设网上联机数据库,全面建设政务、宏观经济监测预测、地理空间信息、重点建设、决策支持、工商管理、旅游和突发事件处理等八大信息系统,以及作为支撑的14个数据库。?
三、广泛推进信息技术应用?
积极开拓信息市场,发展网络集成和网络服务的新业务。在全社会广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程度。发展电子商务,建立西安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网络商品交易体系,建设电子商务安全认证管理中心,建立安全可靠的电子支付结算系统。大力培养信息化人才,在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推广计算机和网络教育,提高全民信息化素质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加快政府和企业上网步伐,发展电子政务、电子金融、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广告、网上公共服务等信息服务的新领域,到2022年,使信息服务业产值达到55亿元。 ?
四、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加快发展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以及信息服务业为主体的信息产业。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产品的研制开发,使程控交换机、移动通讯设备、多媒体视频设备、城市数字化管理设备、网络产品和新型电子元器件等产品尽快专业化、规模化。加快实施西安信息港、西安软件产业园、政府信息化、信息服务产业化、电子商务系统和产业信息化六大工程,全面推进我市国民经济信息化。采取优惠政策,鼓励扶持软件产业规模化。加快西安软件产业园和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支持一批重点软件企业的发展。研制开发CAD/CAM、工业过程控制、金融财务、多媒体教学娱乐、信息安全保密与病毒防治等重点产品。到2022年,力争软件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
第八章 优化城区和县域经济布局,加快开发新区和城镇化建设?
合理调整城市功能分布,有序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发挥地域资源禀赋优势,培育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形成产业化前景广阔、市场竞争力强、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明显的开发新区。
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城市功能分区?
贯彻实施好“中心集团,外围组团、轴向布点,带状发展”的城市总体规划,坚持“分散组团式”城市布局形态,合理设置功能分区。控制发展中心市区,加快生产型企业“退二转三”步伐,优化中心市区的产业结构和城市环境。在城区以外,建设9个10-15万人的卫星城镇,加快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把不适应在市区发展的城市功能逐步向卫星城镇疏散,中心市区集中发展“井”字型都市商务轴线,形成功能更为突出的城市核心区,并按照多中心格局分散建设商业文化服务中心、商业街区及商业网点。在二环与三环之间集中建设中央商务区、国家级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旅游开发区等新区。各区县按照各自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加快县城和建制镇建设,发展特色经济,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基地或开发园区,形成合理的城镇化体系。?
二、加快新区建设?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建成国内一流、中西部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城为目标,全面完成集中新建区一期的建设,加快建设集中新建区二期、长安科技产业园、西部电子社区、软件园、新医药园、生物医药科技园、光电子产业园以及西安交大、西工大、电子科大等大学科技产业园区,并辐射带动新城、碑林、雁塔、莲湖、灞桥、韦曲等区县科技园区的建设,使中心园区、电子工业园、长安科技产业园连成一片,形成30平方公里的西部科技创新城。在高科技产品研发和孵化基地建设、多渠道引进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和发展高科技含量的新兴产业上有大的突破。大幅度提高自主科技成果的研发和转化能力,健全完善促进科技产业发展的金融投资体系、创新服务体系、法规政策体系、社区管理体系,培育支柱产业。到2022年,技工贸总收入达到600亿元。?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产业以工业为主、企业以外资为主、产品以出口为主,致力于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方针,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入区,建成出口加工园区、机电工业园、医药工业园和食品工业园,尽快扩大新区规模并辐射带动西安泾河工业园、未央工业园、阎良工业园、蓝田工业园、沣京工业园等一批区县新区建设,使其在规模、功能和效益方面,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有活力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到2022年,技工贸总收入达到260亿元。?
西安曲江旅游度假区,以皇家园林风格为主调,恢复曲江水面,搞好唐城墙遗址绿化工程,加快长安芙蓉园、大雁塔周边整体改造工程建设进度,推进区内基础设施和入区项目建设,逐步建成集观光、休闲、娱乐、会议、美食、购物为一体,具有盛唐文化特色、设施完备、服务标准高的一流旅游度假区。?
西安现代农业开发总公司园区,以建成我市农业产业化企业聚集区、农业科技应用创新示范区和现代农业旅游观光区为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化管理运作机制。?
充分发挥区县积极性,按照统一规划,突出特色的原则,加快建设西安产河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潼旅游商贸区、未央湖度假区、周至楼观台旅游区,以及区县乡镇工业园等一批新型发展园区。新区建设要突出特色,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区县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三、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县经济?
各区县按照要素特征确定比较优势和主导产业,改变追求多经济门类全面发展的做法, 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
城三区以现代服务业和商贸流通业为中心,突出发展第三产业。围绕产业园区,发展高新技 术产业。推进信息服务业、社区服务业、文化教育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
郊五区按照现代化城区的标准规划和建设,积极发展特色经济。雁塔区突出“吃住游购学”特色,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构筑南部城市化新区。未央区作为机场通往市区的门户,要依托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西安现代农业开发园区,以城市化建设为目标,旅游业为龙头,商贸、房地产开发为重点,建设三产发达、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外向型城市新区。灞桥区加快产河经济开发区、灞桥科技产业园建设,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和独具特色的第三产业,推进城市化进程。临潼区以旅游经济为特色,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成融现代工业、城郊型商品农业、发达三产为一体的繁荣、文明、优美、高雅的国际旅游区。阎良区充分发挥我国唯一集军民机研究设计、生产制造、试飞鉴定为一体的航空工业基地优势,突出发展航空工业和以航空工业为依托的高新技术产业及配套加工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中国现代化飞机城。? 五县以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培育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步伐。长安县依托西安,建设绿色食品基地、无污染精品农业基地、高科技产业基地、私营工业基地和生态果林带。高陵县以泾河工业园区为基地,大力发展高效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中间体、机电一体化、生物农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创汇农业和生态农业,全面提升经济实力。户县按照“农业抓基地、工业抓园区、旅游抓设施”,培植旅游业、非公有制经济、工贸园区、果菜业、苗木花卉业五大支柱,形成特色品牌,综合实力进入西部经济强县前列。周至县发挥比较优势,围绕猕猴桃、旅游、水、矿产资源开发,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建设好旅游、猕猴桃、苗木花卉三条经济带,建成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猕猴桃之乡、西安最大的水源地和生态环境保护基地。蓝田县着力发展农民增收重要来源的果、畜、菌、菜四大产业,具有资源优势的建材业和玉石加工业,以开发六大景区为重点的特色旅游业,建成西安的蔬菜基地县、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基地、假日休闲观光基地。?
四、有重点、有规划地推进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坚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的原则。重点发展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加大县城、镇区水、电、路、通信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及旧城老村的改造力度,尽快完善功能、聚集人口,发挥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培育10-15个各具特色的建制镇,搞好新丰、郭杜等15个小城镇规范管理试点,构筑以中心城市、卫星城、建制镇有机联系、布局合理的三级城镇体系。把引导乡镇企业合理集聚、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农业劳动力、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和乡镇企业向城镇集中,提高农村小城镇人口比例、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
?
第九章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
继续贯彻省市《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 决定》,建立健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形成全社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氛围。把发展以外资、私营、个体为重点的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加快我市工业化、城镇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制定相关的地方性法规,放宽个体私营经济的准入领域,改善政策环境、融资条件、服务手段,在企业开办、土地使用、信贷税收、上市融资、进出口等方面,与公有制经济一视同仁,同等待遇,依法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加快农村乡镇企业股份制改制步伐,形成以非公有制经济占较大比重的县域经济格局。对于竞争性行业,政府今后原则上不再出资兴办国有独资或控股企业。?
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迅速扩张。建立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基金,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引导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优势互补,鼓励个体、私营经济联合重组以及与外方合资合作,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制。引导民间投资兴办科技型、外向型、效益型企业,鼓励科技人员、国有企业职工创办多种形式的民营科技企业。使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国民经济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篇 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治理?
第十章严格实施城市规划和管理,塑造现代化城市新形象?
坚持保护历史古城风貌与突出时代精神有机融合的原则,科学规划,建管并重,从城市容貌和宏观格局上展示古都的恢宏气势和现代化都市形象。根据国务院批准的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从城市设计入手,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居住舒适、环境优美、综合服务功能完善,既葆有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又具有现代化水准的大都市。切实搞好文物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加强对文物古迹及周边环境的保护控制,重点搞好对周秦汉唐四大遗址的保护和科学开发。继承和发展古都轴线对称和棋盘路网格局,明城区及其临近建筑保持明清建筑风格,改造恢复一批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仿古街区。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和改造,在老城区以外,注重城市景观和标志性工程建设,精心设计和建设城市广场、街心公园、城市绿地、城市雕塑、建筑小品和夜景灯饰。注重文化景观建设,提升西安的文化品位。?
进一步改革和理顺城市管理体系,强化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立法、执法。加强城市的规划设计力量,改进规划体制,形成集中、科学、规范、高效的规划管理机制。重视搞好分区详规、街区设计、建筑单体设计及稽察落实。切实加强城建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资本金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质量监理制,积极推进综合执法。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模式和责任制,探索市政、绿化、环卫等方面的市场化运作机制。长期不懈地坚持市容市貌的综合整治,重视对背街小巷和城乡结合部的治理,坚决清除占道经营和违章建筑,做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的保持工作,展示城市现代化文明形象。?
第十一章 加快交通体系建设,构筑畅通有序的大交通格局?
构筑公路、铁路、航空并举,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并重,连南衔北、东进西出、通达全国的西安大交通体系。?
一、加快公路交通建设?
加快以西安为中心、五条国道干线和西部大通道为骨架的“米”字型高等级公路网络建设。2022年前,完成市区至西安咸阳机场、西安至禹门口(西安段)高速公路、西安绕城高速公路(南段)、省道107环线公路(西安段)的建设,开工建设西安至安康(西安段)、西安至汉中(西安段)高速公路,实现高速公路市区与区县的连接,形成以西安为中心,连接九个中心城市的高速公路网。配套建设城南、城西、城北客运站和青松路、草滩、华清路集装箱货运站。加快县域公路建设,提高路网通达深度,改善边远地区及山区的道路状况。新建和改建17条县级二级公路290公里以上,实现全市乡级平原村村通公路,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县级二级公路网和农村公路网相结合、客货运站场分布合理、设施配套的公路交通网络。?
二、积极推进铁路建设?
建设西安铁路枢纽工程。积极配合国家建设好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西安-南京铁路,到2022 年前,完成西安-合肥段铁路建设。争取开工建设西安铁路环线和新客站。形成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型铁路网络,成为贯通东西、连结南北、辐射全国的重要铁路枢纽。?
三、配合搞好航空港建设?
积极发展与外向型城市和西部交通枢纽相适应的航空运输,完成西安航空港咸阳机场扩建改造,提高客货运吞吐能力,2022年客运量达到500万人次,年货物吞吐能力达到10万吨。建议国家把阎良、窑村机场改造为民用支线机场和货运机场,积极发展地方支线航空运输,吸引国内外航空公司进入西安航空运输市场,争取开通西安至南亚、西欧、北美等城市的国际航线。
? 四、全力推进城市道路建设?
按照“三横、三纵、三环、八射线”的城市道路网格局,加快城市道路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建设。尽快建设完成金花路立交桥,到2002年实现二环路全线贯通。拓宽改造西大街等城市主干道路,启动三环路和城市快速高架干道工程建设,修建贯通城区一条南北主干道、两条东西主干道,完成八条快速干道与绕城环线及国道公路的连接。力争早日动工建设西安地铁一期工程,争取建设咸阳至临潼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第十二章 加快城市水、气、热、电网等建设,完善市政公共设施体系
加快建设服务优良、运行质量可靠的市政公共设施体系,努力实现设施现代化、经营市场化 、管理信息化,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承载力。?
一、提高城市供水能力?
按照开源与节水并重的原则,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全面完成黑河枢纽工程及配套的配水管网改造、50万吨南郊水厂建设工程及输水渠道工程,基本解决2022年前的城市供水问题。积极做好西安地区及其周边新水源地的开发利用和“南水北调”即把乾佑河、嘉陵江、汉江水引入西安的前期准备工作。提高城市供水的调节能力和安全可靠性,统筹解决好外围组团及县城的供水问题。加快中水回用工程和其它节水设施建设,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节约水资源。?
二、进一步扩大城市供气、供热覆盖面?
优化能源结构,大幅度提高清洁燃料的比重。建设完成天然气城市气化二期工程并启动区县天然气气化工程,2022年,日供气量达到188万立方米,天然气居民用户达到68万户左右,三环以内基本实现供气主管网覆盖,外围组团及高陵、周至、户县、蓝田等卫星城的气化率平均达到30%。全面完成西郊热电厂集中供热工程、城市供热管网改造扩建等城市集中供热项目。推广住宅小区、机关单位、单元楼和居民住宅天然气单体供热方式,发展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供热方式,提高城市燃气供热普及率。2022年使新建居民区、工业集中区、大中型公用设施等全部实行燃气供热。?
三、全面完成城乡电网改造?
逐步采用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改造城乡电网,新建、改造一批变电站,尽快完成城市和农村电网改造,使西安电网配置完善合理,电力供应充足,供电质量提高。实现城乡用电同价,促进农村消费。?
四、合理推进城市住宅建设?
房地产业发展要严格遵循城市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开发。明城内不再新建大规模的住宅小区,在二环以外和外围组团建成一批相对集中、布局合理、风格各异、满足不同需求层次的住宅小区。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降低工程造价,继续开展购房信贷,提高居民购房支付能力。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搞好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到2022年前新增住宅建设面积1400万平方米。?
五、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
城市建设和容貌治理要“以人为本”,重视建设便民设施,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开辟新的公交路线,优化公交线网布局。住宅区和开发新区要合理布局建设停车场、公共厕所、商业零售网点。搞好住宅小区绿化、道路硬化、公共空间和共用设施建设。加大农村住宅建设规划和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创造舒心、优美、文明的人居环境。?
第十三章 实施山川秀美和城市绿化工程,建设园林化城市?
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大面积恢复植被,建设水源涵养林, 形成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林业产业化体系,使西安成为一个山川秀丽,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城市。?
一、积极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
加快荒山和平原绿化,切实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提高森林覆盖率。在秦岭北坡恢复8万公顷植被,加快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进度,在南部山区建设水源涵养林、名特优经济林,发展森林旅游,在骊山台塬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建设水土保持林,营造水土保持区6.8万公顷,在平原沿路、河、田建设景观防护林带。2022年前新建高标准林网10万公顷,完善改造现有林网15万公顷。?
二、搞好水土保持和小流域治理?
实施郊县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浅山丘陵及台塬区水土流失治理,重点治理周至、蓝田、长安等县区水土流失面积1500平方公里。减少和降低干旱、滑坡、洪涝灾害的频度和强度。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以巩固、提高、改造现有工程为主,辅以必要的新建工程,搞好主要泄洪河道的清障固堤、固滩护岸工程。2022年,现有城市段河堤防洪达到百年一遇标准,渭河城郊段河堤加高加固达到50年一遇标准,县城段堤防达到20年一遇标准。抓好李家河水库枢纽及灌区工程、市区西北郊排洪治理工程、浐河城区段环境治理工程、石砭峪水库和零河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工程建设。在浐、灞、沣等有条件的河段,通过构筑橡皮坝等形式,形成一定的水面,改善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重视湿地保护,加强水资源管理,减少水资源污染。?
三、加强城市绿化和防护林建设?
坚持不懈地抓好城市绿化,加快高质量绿化进度,扩大绿化面积,形成以园林公园、绿地广场、街心花园、行道树为主,居民小区和驻地单位内部园林绿化为辅的乔、灌、花、草相结合的城市立体绿化格局。建设城市多圈层的防护林体系,在城市周围建设环城风景生态林,在九条主干公路、沿山旅游公路及绕城高速公路两侧建设绿化经济林带,在西安市区和卫星城镇之间建设针阔叶混交的沿城镇绿化带。?
第十四章 综合治理环境污染,搞好城市环境建设?
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以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为防治重点,综合整治城市环境。加强监督管理,依法保护环境。?
一、下大力气抓好大气环境治理?
大力推广应用清洁能源,加快实施天然气二期和远郊区县天然气气化工程,在二环内及开发新区禁止使用燃煤锅炉,城市建成区内控制使用燃煤锅炉,逐步实现燃气化,形成无煤区。实施多种供热模式的同时,加快灞桥热电厂五期、西郊集中供热工程建设。重视对汽车超标尾气的治理,加快天然气汽车改造和天然气加气站建设,到2022年,在市区和新建居民区、工业集中区、大中型公共建筑设施基本实现燃气供热和集中供热,市区公交车辆、出租车基本实现“双燃料”,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二、搞好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加快城区排水管网改造建设,对漕运明渠、皂河、产河进行清淤整修,防治地表水污染, 加快治理工业污染源,基本实现集中处理和达标排放,改善市区河道水环境质量。建成邓家村污水处理厂和适时建设第三、第四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污水排放大户企业要建设自己的污水处理设施,加快建设下游大型污水处理厂。到2022年,争取使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70 万吨/日。? 三、加强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环境噪声控制?
完成江村沟大型垃圾卫生填埋二期工程建设,改造垃圾收集运输设施,积极建设垃圾综合处理厂,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提高垃圾综合利用水平。加强环境噪声治理,对施工工地和工矿企业的噪声,分区域、分时段进行严格控制,扩大城市噪声达标区覆盖范围。?
第四篇 科技教育与社会事业发展?
第十五章 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两个主导产业”的方针政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形成符合市场要求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新机制。?
构建具有西安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以项目为核心,以资本为纽带,促使一批国家和省部属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工程中心转变为区域研究中心。在高等院校和部省属科研机构中,按照“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组建具有国内优势和特色的工程开发中心、行业技术创新交易服务中心和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创建一批以产权为纽带,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项目为核心,股本多元化、经营多样化的新型科技企业。重视军民两用技术开发与转化,鼓励部、省属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直接转变为科技型企业或进入企业集团,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组建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大型企业集团,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科技成果的就地转化。?
培育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前景广阔、对高新技术产业具有较大推动作用的重大科技项目,促进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开发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名牌产品,发展一批产业规模大、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形成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显著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
?
第十六章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切实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适度超前,加快发展。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动力,合理调整教育结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
加强中小学达标建设,高标准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继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加快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步伐,实现中小学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阶段性目标。到2022年,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0%,为到2022年前全市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奠定基础。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对部分成人高校和普通中专合并、改制,组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实现办学模式和投入体制的多元化,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2022年前,小学教师大专程度达45%,初中教师本科程度达40%,高中教师硕士学位达8%。?
积极支持普通高校和民办高校发展,挖掘高等教育的资源潜力,扩大高等院校办学规模,到2022年,使全市高校在校生达到40万人左右。加快高等院校设施和后勤保障体系建设,在高校密集区兴建为高校师生服务的后勤综合服务设施,实现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大力发展教育产业,盘活教育资源,调整专业设置结构,为西安现代化建设和西部大开发培养所需的各类人才。?
第十七章 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满足市民多样化、多层次需求?
以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大力发展社会事业,逐步树立健康、文明、舒适的都市生活方式。?
一、积极推进文化建设?
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弘扬优秀传统与时代脉搏相融合的文化艺术,创建富有西安特色的都市文化产业体系。繁荣文化艺术创作,培育以文学影视、长安书画、汉唐乐舞、地方戏剧、民间鼓乐、户县农民画、秦绣等为代表的西安文化艺术。加快文化体制创新,积极推进文化艺术管理体制的改革,大力倡导国家、集体、社会、个人共同兴办文化产业,逐步形成布局合理、门类齐全、满足多层次需求的文化服务体系。规范发展文化娱乐业、演出业、音像业、文化艺术品生产经营业、图书文献信息业和艺术培训业等新型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市场管理,鼓励和倡导文明高雅的文化娱乐活动,严厉打击邪教、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违法行为。推进文化设施建设,建设西安新城剧场、西安音乐厅、秦腔艺术剧场、城市文化广场、区县文化馆、图书馆及乡镇文化站等文化设施。保护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积极发展文物、博物馆和档案事业。?
二、重视发展体育事业?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增强人民体质。2022年,建成全民健身广场200个,中小学体育达标率达88%,进入全国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先进行列。积极发展竞技体育,大力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和我市在全省和全国重大体育赛事中的成绩。继续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入,充分利用现有场馆设施,探索市场化运营的新途径,推动体育产业化和社会化。
三、积极发展卫生事业?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初步建成与人民生活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医疗保障体系、 卫生服务和执法监督体系。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实行卫生工作全行业管理和医院分类管理。2022年,形成覆盖全市的、比较完善的全民健康教育、疾病控制、社区卫生服务、院前急救、卫生信息等网络。理顺卫生监督体制,建立卫生综合执法体系。巩固农村初保达标成果,进一步完善农村三级卫生网,积极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行政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85%。分期分批完成一批市级重点医院及医疗设施的建设,改造扩建第四医院综合病房楼、儿童医院住院部、红会医院门诊楼等,逐步形成以现代化综合医院为主、各类专科医院为辅、城乡医疗网点配套的卫生服务体系。?
四、搞好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
重视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组建西安报业集团,积极筹办西安新闻出版中心。加强对新闻出版的法制化管理,高度重视对各种网络传媒和网络出版的管理与监督,建立准入制度和相关法规。加快广播电视设施建设,尽快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加快有线电视网络和光纤改造步伐,逐步扩大西安电视节目的覆盖面,实现广播数字化和电视节目的卫星传输。?
五、坚持不懈地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有效控制人口总量,改善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的保障体系和工作机制,农村计划生育工作要逐步做到“村为主”管理,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现属地管理。加强对农村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稳定我市低生育水平,使育龄群众享有基本的生殖保健服务,初步建成计划生育社区服务体系。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建立以社区为主体的老龄人口服务设施和网络。到2022年,全市平均人口出生率不超过11.5‰,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6%以上。
第五篇 改 革 开 放?
第十八章 加快体制和政策创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通过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建有效的国有资本监管营运体系、培育要素市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取得突破。? 一、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积极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培育发展一批主业突出、管理水平高、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实现国有经济的重组和优化。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对具备条件的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序言
第一篇 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第一章 总体思路和指导方针?
第二章 发展的主要目标?
第二篇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重点?
第三章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第四章 搞好旅游业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第五章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区域性商贸、金融中心 ?
第六章 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和农村经济,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 ?
第七章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
第八章 优化城区和县域经济布局,加快开发新区和城镇化建设
第九章 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 ?
第三篇 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治理?
第十章 严格实施城市规划和管理,塑造现代化城市新形象 ?
第十一章 加快交通体系建设,构筑畅通有序的大交通格局?
第十二章 加快城市水、气、热、电网等建设,完善市政公共设施体系 ?
第十三章 实施山川秀美和城市绿化工程,建设园林化城市 ?
第十四章 综合治理环境污染,搞好城市环境建设 ?
第四篇 科技教育与社会事业发展
? 第十五章 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
第十六章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
第十七章 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满足市民多样化、多层次需求 ?
第五篇 改革开放?
第十八章 加快体制和政策创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第十九章 坚持开放带动战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第六篇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二十章 努力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
第二十一章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
第七篇 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
第二十二章 深入持久地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 ?
第二十三章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进依法治市 ?
第八篇 规划实施?
第二十四章 采取有力措施,为规划实施创造条件 ?
第二十五章 建立实施机制,保障规划实施 ?
序 言?
新的世纪,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的发展阶段。2001-2022年,是我国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和中共陕西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共西安市委关于制定西安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编制本《纲要》。 ?
过去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依靠全市人民克服困难,奋力拼搏,走出了一条具有西安特色的持续快速发展的路子,如期完成了“九五”计划,综合经济实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城市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是西安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为实施“十五”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九五”期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4%,高于全国和陕西省的平均速度,也超过了我市“九五”计划预期12%的增长速度,累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是“八五”的1.88倍。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完成689亿元,实现了比1980年翻三番的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0元。产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6.7∶47.9∶45.4。农业多种经营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城郊型农业的格局。工业经济在调整中得到优化,以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机电一体化、生物及新医药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24%。第三产业中旅游、商贸、信息、金融、保险等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一批新区建设和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我市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集中力量建设了一批重大项目,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得到缓解,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16.8亿元,是“八五”投资总量的2.4倍,年均增长17.7%。组织实施重点项目300多项,黑河引水工程、天然气城市气化工程、城市集中供热工程、西蓝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北段、二环路及城市道路改造工程、通信工程、城乡电网改造、城市污水处理、城河综合治理、城市广场、西安国际会展中心、城运村体育馆、图书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中心医院综合门诊楼、大唐电信生产基地、开米无磷洗涤用品生产线、30万吨高等级公路沥清生产线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发挥效益,新增高等级公路90公里,新建和改造二级公路237.5公里。到2000年,城市日供水能力达到150万吨,城市气化率81.5%,程控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74.5万门,电话(含移动电话)用户141万户,人均城市道路面积5. 2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6.5%,城市污水处理率22%,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3.5%,城市功能进 一步增强。?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所有制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市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面达89%,外资、私营、个体等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33.6%,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已达2162家,投资领域涉及国民经济的14个门类34个行业。“九五”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13.35亿美元 ,是“八五”总和的2.32倍;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达82.07亿美元,其中出口50.06亿美元,分别是“八五”总和的1.89倍和1.61倍;接待海外旅游者累计达到26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0.5亿美元,分别是“八五”总和的1.3倍和2.3倍。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也有较大幅度增长,国内的投资与贸易合作日趋活跃。?
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6%和11.6%,分别达到6364元和2343.8元。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0.1平方米,较“八五”末增长31.2%。以养老、失业、基本医疗保险及最低生活保障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效实施,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果。?
“九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主要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仍然偏低,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占有率的品牌和产品少,经济总体竞争力不强;城市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小城镇建设滞后,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较低,科技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市场体系还不健全,经济发展环境特别是软环境还需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慢,社会保障能力不足,就业矛盾仍很突出。这些问题,必须在“十五 ”及以后发展过程中努力加以解决。?
第一篇 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第一章 总体思路和指导方针?
进入新世纪,西安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趋势,必将加快推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国内外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区域政策的调整,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西安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按照中央提出的依托亚欧大陆桥,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有重点地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体制和科技创新,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缩小与先进城市的差距,努力实现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一、总体思路?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按照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运用好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政策措施,发挥比较优势,不失时机地加快发展。继续实施开放带动、科教兴市、城乡一体化战略,推进体制、科技、管理创新和城市化进程,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为主导,在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科技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把西安建成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科技和人才高地,成为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国防科技工业、装备工业基地、国际性旅游城市和区域性商贸、金融、信息、科教中心,建成市场配置资源能力较强、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市民素质良好、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各项社会事业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外向型城市。?
二、指导方针?
——加快发展,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西部大开发带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加快发展。继续保持高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发展速度,努力提升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缩小与先进城市的差距。?
——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为主导,加速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新型商贸和现代服务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推进开发新区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带动经济布局调整;以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促进所有制结构调整,增强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和全面推进科技进步。坚持实施开放带动、科教兴市、城乡一体化战略。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实行对外对内双向开放,促进外向型城市建设;依靠深化改革、体制创新,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发挥科技优势,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努力扩大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医疗保健和公共服务水平,改善消费环境,加快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坚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始终不渝地抓好以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八大工程,全面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化程度。坚持依法治市,依法规范和管理经济活动和社会事务,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高度重视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发展的主要目标?
“十五”期间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增长保持高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争取西部大开发有一个好的开局,为今后更快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新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明显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重大进展,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民营科技得到长足发展;完成以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为支撑的城市基础设施框架建设,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和服务功能;拓宽就业渠道,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积极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大依法治市的力度,促使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经济发展与调控的预期目标: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年均12.5%左右,到2022年,按2000 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70亿元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50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61‰以内,全市总人口控制在750万人以内。?
——经济结构调整的预期目标:2022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到5:46:4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8%左右,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左右,城市化水平达到55%。?
——科技和教育发展的预期目标:到2022年,全社会科技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左右。在全市城镇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应届高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校比例达到60%以上。?
——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的预期目标:到2022年,城市日供水能力达到172万吨,城市气化率达到9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人均城市道路面积提高到6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7%,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2%,城镇环境空气质量和地面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功能区标准。?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预期目标:五年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分别达到15万人 和6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到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8864元和3500元,年均增长6.9%和8.4%。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增加到15平方米。城镇家庭电话普及率达到90%,农村家庭电话普及率达到5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0%。万人公交车辆拥有量12标台,城镇居民家庭计算机拥有率达到15%,互联网用户数达到80万户。?
第二篇 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重点?
第三章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
以建成西部科技创新城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重点,追踪和吸收转化世界高新技术,促进科技创新,培育壮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加速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围绕增加品种、改善质量、节能降耗、防治污染和提高生产率,有重点地改造一批骨干企业,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增强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以高新技术为导向,发展壮大电子信息、现代生物与新医药、机电一体化、光电子、航空航天、新材料和高效节能环保等六大产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形成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支柱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视频与多媒体技术、新型元器件与专用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并尽快实现产业化。大力推广应用网络技术和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重点开发和生产新型移动和数字通信设备及产品、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信息网络及安全产品、广播电视技术产品、微电子及新型元器件、计算机软件产品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等。?
现代生物与新医药产业。积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生物疫苗、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化工新产品、高效新医药、生物芯片、生物育种和生物制剂等方面的研制开发并形成生产规模。支持引进专利与自主研制相结合,不断开发各类新特中药和天然药品,发展新型中药及制剂,建立中药及新型中成药加工基地。?
机电一体化产业。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电脑集成控制技术,重点发展新型输变电及检测设备、智能化数控机床、自控缝制设备、新型制冷设备、模糊变频、新型数显装置、先进扫描成像系统、高灵敏传感器、智能化仪器仪表、机器人等产品。?
光电子产业。重点发展光纤光缆、光源器件与光材料、光传输设备、磁光电流互感器、红外弱光遥感仪、光机电医疗器械等产品,尽快形成规模。?
航天航空工程。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建设好阎良飞机城,研制、开发、生产新一代支线飞机、无人机、新型航空发动机及零部件、自动导航设备、新型运载火箭动力装置、自动控制设备等,成为国内重要的国防科技工业基地。?
新材料和高效节能环保产业。重点研究开发应用纳米技术、超导技术和高纯金属材料、液晶材料、功能材料、可降解材料和制品、无氟制冷剂、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有较好发展前景的新材料产品。加快用高新技术装备环保产业,重点支持开发和生产废水、废气及固体垃圾处理设备,以及环境监测系统和新能源等环保设备和产品。?
二、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转变工业增长方式,鼓励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重组。坚决压缩、淘汰生产能力过剩的一般性加工业。重视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改造和整合传统产业,通过微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推动传统产业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及工艺技术的变革,努力提高装备工业、轻纺工业、建筑与建材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装备工业。加快行业重组和企业联合,积极推进输变电成套设备、通信装备、大型工业风机、制冷设备、缝制设备、通用机床和矿山、冶金、筑路、农业机械及节水灌溉等专用机械装备的技术进步。以汽车及零配件产品、大型载重车、大型系列客车、经济型轿车、改装车、铁路新机车车辆为重点,引进消化先进技术,发展特种车辆制造产业,扩大市场占有率。轻纺工业。按照市场需求,加快新品开发,积极发展纺织服装、皮革业、食品饮料业,扩大市场份额。纺织服装和皮革业:努力提高纺织面料、印染的技术水平,下力气开发在市场上有一定知名度和占有率的服装品牌,形成具有规模效益和竞争力的纺织和服装工业体系,发展壮大养殖、制皮、深加工和工贸一体的皮革工业体系;食品饮料业:积极发展啤酒、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等优势产品,发展具有我市资源优势的猕猴桃、苹果、草莓、葡萄等果品深加工,积极开发方便食品和休闲营养食品,提高质量和市场覆盖面。?
化学工业。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精细化工和日用化工。强化品牌意识,扩大高等级公路用沥青、新型涂料、低污染和无磷系列洗涤用品、高档保健化妆品等产品的生产规模,不断开发适应不同地区、行业、消费层次需要的新品种。?
建筑与建材业。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建筑市场容量扩大的机遇,积极发展新型建筑及装饰材料,加快发展建筑业和装修行业,提高建筑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
第四章 搞好旅游业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以“发展大旅游、建设大市场,形成大产业,建成国际旅游城市”为目标,强化西安旅游业的主导产业地位,使其成为最具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重要增长点。?
一、有重点地搞好旅游资源综合开发?
坚持可持续发展方针,搞好旅游资源合理开发与严格保护。加强政府的组织协调,开创新型的旅游开发方式,统一规划、综合开发,依法保护和科学配置,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粗制滥造。配合省上搞好秦陵博物院和汉阳陵的开发建设;继续搞好古城墙旅游项目、仿古历史街区等项目的深度开发;建设好以休闲度假为主体的曲江旅游度假区;启动“四大遗址”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有规划地进行骊山景区、秦岭北麓自然风景区开发建设,重点建设好沿山六大生态旅游区,尽快建成野生动物园、园艺博览园和秦岭植物园;规划建设好“中国西安宇航世界”、仿唐景观园以及以唐诗文化为内涵的旅游项目。形成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风景交相辉映的旅游资源开发格局。?
二、开发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
突出西安的古都历史文化特色,以建成具有广泛吸引力的国际性旅游城市为目标,重点开发创立西安旅游品牌,促进旅游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建设和推出一批在海内外旅游市场上影响大和竞争力强的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线路,推出西安—临潼—兵马俑、西安—黄帝陵—延安、西安—乾陵—法门寺、西安—华山等一批精品线路。积极开发以文物古迹为主体,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互补,观光产品与休闲度假产品互补的现代旅游产品,形成历史文化遗产观光游、自然风光游、民俗风情游、休闲娱乐游、商务会展游、观光购物游、宗教文化游为一体的都市旅游产品系列。大力开展多形式的专题旅游、生态旅游和特色旅游产品,广泛适应国内外各个层次游客的需求。?
三、抓好旅游服务与设施建设?
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增加一批特色型饭店,建成一批高档次的休闲娱乐设施;加强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发展珠宝加工和旅游工艺品,建设珠宝展示交易一条街,书院门古文化购物一条街和西部最大的旅游商品批发交易市场;促进旅行社实现经营规模化和特色化;积极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建立西安综合旅游服务中心,加快旅游车辆的更新,在主要景点和车站机场等场所建立网络化公众旅游服务咨询系统;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强化和壮大西旅集团、西饮集团的实力,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参与旅游业发展,积极培育多元化的旅游市场主体。?
四、重视旅游市场的拓展与管理?
进一步加大旅游市场宣传促销力度,强化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宣传,采用新方式,开拓新渠道,扩大我市旅游业在国际市场的吸引力。采取政府与企业联合促销的方式,运用节庆活动、旅游说明会、展销会、网络技术、媒体广告等手段,多形式吸引招徕游客。积极开展国内旅游区域联合,推出具有西部特色的产品组合和旅游线路。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和环境的综合整治,建立健全执法机构,加强市场监督,完善行业规章,规范各项服务,建立投诉、稽察、安全救援系统。?
第五章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区域性商贸、金融中心?
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提升服务业技术含量,不断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增强整体辐射带动能力。?
一、积极发展信息、会计、咨询、法律、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鼓励会计、咨询、法律、信息等知识密集型中介机构的发展,促进服务业市场化和社会化,实现中介机构与行政部门脱钩和改制,逐步形成政府资金引导,带动社会资金参与服务业发展的新机制。鼓励发展从事信息服务的各类企业和实体,积极推动网上服务业的发展。适应居民和企业需求变化,提供更加丰富、便捷、低廉、优质高效的服务产品。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和装修装饰业,发展和规范物业管理业。优化配置和充实社区服务设施,鼓励创办各种社区服务企业,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发展壮大社区医疗、社区文化、社区保险、家政服务等社区服务业,促进社区服务市场化、家庭服务社会化和家政服务公司化。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业,鼓励农业服务组织创新,增加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
二、建设多形式、多业态商贸体系?
坚持发展大商贸、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的思路,建立能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高效流通格局,强化区域商贸中心地位。引进新型商贸业态和技术,培育和完善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流通和服务网络。重点推广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代理制、多式联运等现代营销方式。建设西安电子商务平台,培育电子网络商品交易体系,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内容。有计划地改造和完善三级商业服务网络,重点发展各类商贸新型业态,建设综合性仓储超市、购物广场,对大型农副产品、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批发市场进行改造,培育和发展辐射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中西部物流配送中心。鼓励发展会展产业。积极发展和完善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努力开拓国际市场,重视开拓农村市场。继续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实现流通方式的创新,增强流通企业活力,推动服务贸易的产业化、社会化。?
三、加快形成区域性金融中心?
进一步健全金融体系,积极拓展资本、证券、保险市场,推进金融创新。创造条件,吸引外资银行、财团和国内区域性、政策性、股份制及民营银行来我市设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支持西安市商业银行股票上市,争取发行城市公益性基础设施彩票。在壮大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争取组建西安农村信用联社。扩大风险投资基金、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创业种子基金规模,争取设立西安产业投资基金。完善西安产权交易中心信息网络系统,加速产权流动,推动资本运营。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信贷的领域和规模。加快金融信息化步伐。努力开拓商业保险业务,培育多元化保险体系,增加保险新品种,开辟保险资金运用新渠道,发展保险中介业务,扩大农村保险市场,提高城市保险覆盖率。
?
第六章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和农村经济,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
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积极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用现代化设施装备农业。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档次。积极兴办龙头企业,实施农业产业化带动战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改进政府对农业的引导、服务及扶持方式,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引导和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加速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一、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加快优质高效的城郊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步伐,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多种经营,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大力推广应用蔬菜、瓜果、花卉、苗木、水产等农产品的优良品种,提高质量,扩大规模。鼓励发展集中连片高效日光节能温室和无公害蔬菜生产,积极发展特种养殖业,扩大提高瘦肉型猪、肉牛、山羊、奶牛、鸡五大畜禽商品基地建设规模和水平,使农业多种经营产值达到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创汇农业和节水农业,建设一批精品农业示范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农产品的精、深加工。?
二、推进乡镇企业集约化发展?
按照“加强一产、调整优化二产、加快发展三产”的思路,加快淘汰技术水平低、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扶持市场前景好、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促进产品升级换代。结合农村结构调整,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和运销业,大力扶持服务农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为大工业协作配套的企业。继续抓好乡镇工业园区建设,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和工业园区集中,形成经济规模,促进企业集约发展。积极实施龙头企业“一二三”工程,重点扶持10个市级龙头企业,20个区县级龙头企业,30个乡镇级龙头企业,形成相互促进、联动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新格局。到2022年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400亿元左右。?
三、多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积极推进“公司+农户”、订单农业等经营形式,提高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和水平,增加农产品后续效益。大力发展城镇经济,提高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消除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积极引导农民从事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吸纳农村劳动力直接增加收入。加快农村税费改革,推进县(区)乡机构改革,进行乡镇合并试点,精简县乡(镇)机关的行政编制,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继续实行农产品最低保护价措施,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坚持开发式扶贫,巩固扶贫开发成果。
第七章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
充分发挥西安在信息产业方面的比较优势,积极争取列入国家信息化建设试点城市,不失时机的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步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产业的优化升级和生产力水平的跨跃式发展,使信息产业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一、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以业务宽带化、传输数字化、网络智能化、通达国际化、接入光纤化为目标,按照“统筹规划,联合建设,互 联互通,资源共享,规范管理”的方针,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现有固定电话和移动通信网络,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尽快完成城域宽带通讯网络建设。加快网络光纤化改造和入户进度,在扩大现有电信、有线电视和计算机网络覆盖面的同时,促进“三网融合”,建成覆盖全市、联结全国、畅通国际、高效安全的宽带主干网络,加快与国家主干网络的接入和并网。?
电信网要继续建设以光缆为主体的宽带高速传输网,加快用户接入,到2022年,建成以城区外围环线为环路的骨干光纤网,实现光纤到路边、光纤到小区、光纤到大楼,光纤通讯网总长度达到1000公里。有线电视网加快建设通向各社区的光纤网和通向居民点的光纤/同轴电缆接入网,提供VOD视频点播和高速互联网络接入服务。计算机网络在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的基础上,依托公用信息平台建设IP宽带网,确保政府统一建设的重大信息化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
二、加强信息资源开发?
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导向,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放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支持发展信息内容提供商和专业从事信息资源开发与服务的企业,积极建设网上联机数据库,全面建设政务、宏观经济监测预测、地理空间信息、重点建设、决策支持、工商管理、旅游和突发事件处理等八大信息系统,以及作为支撑的14个数据库。?
三、广泛推进信息技术应用?
积极开拓信息市场,发展网络集成和网络服务的新业务。在全社会广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程度。发展电子商务,建立西安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网络商品交易体系,建设电子商务安全认证管理中心,建立安全可靠的电子支付结算系统。大力培养信息化人才,在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推广计算机和网络教育,提高全民信息化素质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加快政府和企业上网步伐,发展电子政务、电子金融、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广告、网上公共服务等信息服务的新领域,到2022年,使信息服务业产值达到55亿元。 ?
四、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加快发展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以及信息服务业为主体的信息产业。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产品的研制开发,使程控交换机、移动通讯设备、多媒体视频设备、城市数字化管理设备、网络产品和新型电子元器件等产品尽快专业化、规模化。加快实施西安信息港、西安软件产业园、政府信息化、信息服务产业化、电子商务系统和产业信息化六大工程,全面推进我市国民经济信息化。采取优惠政策,鼓励扶持软件产业规模化。加快西安软件产业园和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支持一批重点软件企业的发展。研制开发CAD/CAM、工业过程控制、金融财务、多媒体教学娱乐、信息安全保密与病毒防治等重点产品。到2022年,力争软件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
第八章 优化城区和县域经济布局,加快开发新区和城镇化建设?
合理调整城市功能分布,有序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发挥地域资源禀赋优势,培育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形成产业化前景广阔、市场竞争力强、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明显的开发新区。
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城市功能分区?
贯彻实施好“中心集团,外围组团、轴向布点,带状发展”的城市总体规划,坚持“分散组团式”城市布局形态,合理设置功能分区。控制发展中心市区,加快生产型企业“退二转三”步伐,优化中心市区的产业结构和城市环境。在城区以外,建设9个10-15万人的卫星城镇,加快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把不适应在市区发展的城市功能逐步向卫星城镇疏散,中心市区集中发展“井”字型都市商务轴线,形成功能更为突出的城市核心区,并按照多中心格局分散建设商业文化服务中心、商业街区及商业网点。在二环与三环之间集中建设中央商务区、国家级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旅游开发区等新区。各区县按照各自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加快县城和建制镇建设,发展特色经济,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基地或开发园区,形成合理的城镇化体系。?
二、加快新区建设?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建成国内一流、中西部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城为目标,全面完成集中新建区一期的建设,加快建设集中新建区二期、长安科技产业园、西部电子社区、软件园、新医药园、生物医药科技园、光电子产业园以及西安交大、西工大、电子科大等大学科技产业园区,并辐射带动新城、碑林、雁塔、莲湖、灞桥、韦曲等区县科技园区的建设,使中心园区、电子工业园、长安科技产业园连成一片,形成30平方公里的西部科技创新城。在高科技产品研发和孵化基地建设、多渠道引进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和发展高科技含量的新兴产业上有大的突破。大幅度提高自主科技成果的研发和转化能力,健全完善促进科技产业发展的金融投资体系、创新服务体系、法规政策体系、社区管理体系,培育支柱产业。到2022年,技工贸总收入达到600亿元。?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产业以工业为主、企业以外资为主、产品以出口为主,致力于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方针,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入区,建成出口加工园区、机电工业园、医药工业园和食品工业园,尽快扩大新区规模并辐射带动西安泾河工业园、未央工业园、阎良工业园、蓝田工业园、沣京工业园等一批区县新区建设,使其在规模、功能和效益方面,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有活力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到2022年,技工贸总收入达到260亿元。?
西安曲江旅游度假区,以皇家园林风格为主调,恢复曲江水面,搞好唐城墙遗址绿化工程,加快长安芙蓉园、大雁塔周边整体改造工程建设进度,推进区内基础设施和入区项目建设,逐步建成集观光、休闲、娱乐、会议、美食、购物为一体,具有盛唐文化特色、设施完备、服务标准高的一流旅游度假区。?
西安现代农业开发总公司园区,以建成我市农业产业化企业聚集区、农业科技应用创新示范区和现代农业旅游观光区为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化管理运作机制。?
充分发挥区县积极性,按照统一规划,突出特色的原则,加快建设西安产河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潼旅游商贸区、未央湖度假区、周至楼观台旅游区,以及区县乡镇工业园等一批新型发展园区。新区建设要突出特色,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区县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三、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县经济?
各区县按照要素特征确定比较优势和主导产业,改变追求多经济门类全面发展的做法, 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
城三区以现代服务业和商贸流通业为中心,突出发展第三产业。围绕产业园区,发展高新技 术产业。推进信息服务业、社区服务业、文化教育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
郊五区按照现代化城区的标准规划和建设,积极发展特色经济。雁塔区突出“吃住游购学”特色,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构筑南部城市化新区。未央区作为机场通往市区的门户,要依托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西安现代农业开发园区,以城市化建设为目标,旅游业为龙头,商贸、房地产开发为重点,建设三产发达、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外向型城市新区。灞桥区加快产河经济开发区、灞桥科技产业园建设,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和独具特色的第三产业,推进城市化进程。临潼区以旅游经济为特色,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成融现代工业、城郊型商品农业、发达三产为一体的繁荣、文明、优美、高雅的国际旅游区。阎良区充分发挥我国唯一集军民机研究设计、生产制造、试飞鉴定为一体的航空工业基地优势,突出发展航空工业和以航空工业为依托的高新技术产业及配套加工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中国现代化飞机城。? 五县以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培育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步伐。长安县依托西安,建设绿色食品基地、无污染精品农业基地、高科技产业基地、私营工业基地和生态果林带。高陵县以泾河工业园区为基地,大力发展高效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中间体、机电一体化、生物农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创汇农业和生态农业,全面提升经济实力。户县按照“农业抓基地、工业抓园区、旅游抓设施”,培植旅游业、非公有制经济、工贸园区、果菜业、苗木花卉业五大支柱,形成特色品牌,综合实力进入西部经济强县前列。周至县发挥比较优势,围绕猕猴桃、旅游、水、矿产资源开发,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建设好旅游、猕猴桃、苗木花卉三条经济带,建成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猕猴桃之乡、西安最大的水源地和生态环境保护基地。蓝田县着力发展农民增收重要来源的果、畜、菌、菜四大产业,具有资源优势的建材业和玉石加工业,以开发六大景区为重点的特色旅游业,建成西安的蔬菜基地县、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基地、假日休闲观光基地。?
四、有重点、有规划地推进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坚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的原则。重点发展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加大县城、镇区水、电、路、通信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及旧城老村的改造力度,尽快完善功能、聚集人口,发挥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培育10-15个各具特色的建制镇,搞好新丰、郭杜等15个小城镇规范管理试点,构筑以中心城市、卫星城、建制镇有机联系、布局合理的三级城镇体系。把引导乡镇企业合理集聚、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农业劳动力、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和乡镇企业向城镇集中,提高农村小城镇人口比例、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
?
第九章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
继续贯彻省市《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 决定》,建立健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形成全社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氛围。把发展以外资、私营、个体为重点的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加快我市工业化、城镇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制定相关的地方性法规,放宽个体私营经济的准入领域,改善政策环境、融资条件、服务手段,在企业开办、土地使用、信贷税收、上市融资、进出口等方面,与公有制经济一视同仁,同等待遇,依法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加快农村乡镇企业股份制改制步伐,形成以非公有制经济占较大比重的县域经济格局。对于竞争性行业,政府今后原则上不再出资兴办国有独资或控股企业。?
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迅速扩张。建立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基金,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引导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优势互补,鼓励个体、私营经济联合重组以及与外方合资合作,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制。引导民间投资兴办科技型、外向型、效益型企业,鼓励科技人员、国有企业职工创办多种形式的民营科技企业。使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国民经济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篇 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治理?
第十章严格实施城市规划和管理,塑造现代化城市新形象?
坚持保护历史古城风貌与突出时代精神有机融合的原则,科学规划,建管并重,从城市容貌和宏观格局上展示古都的恢宏气势和现代化都市形象。根据国务院批准的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从城市设计入手,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居住舒适、环境优美、综合服务功能完善,既葆有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又具有现代化水准的大都市。切实搞好文物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加强对文物古迹及周边环境的保护控制,重点搞好对周秦汉唐四大遗址的保护和科学开发。继承和发展古都轴线对称和棋盘路网格局,明城区及其临近建筑保持明清建筑风格,改造恢复一批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仿古街区。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和改造,在老城区以外,注重城市景观和标志性工程建设,精心设计和建设城市广场、街心公园、城市绿地、城市雕塑、建筑小品和夜景灯饰。注重文化景观建设,提升西安的文化品位。?
进一步改革和理顺城市管理体系,强化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立法、执法。加强城市的规划设计力量,改进规划体制,形成集中、科学、规范、高效的规划管理机制。重视搞好分区详规、街区设计、建筑单体设计及稽察落实。切实加强城建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资本金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质量监理制,积极推进综合执法。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模式和责任制,探索市政、绿化、环卫等方面的市场化运作机制。长期不懈地坚持市容市貌的综合整治,重视对背街小巷和城乡结合部的治理,坚决清除占道经营和违章建筑,做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的保持工作,展示城市现代化文明形象。?
第十一章 加快交通体系建设,构筑畅通有序的大交通格局?
构筑公路、铁路、航空并举,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并重,连南衔北、东进西出、通达全国的西安大交通体系。?
一、加快公路交通建设?
加快以西安为中心、五条国道干线和西部大通道为骨架的“米”字型高等级公路网络建设。2022年前,完成市区至西安咸阳机场、西安至禹门口(西安段)高速公路、西安绕城高速公路(南段)、省道107环线公路(西安段)的建设,开工建设西安至安康(西安段)、西安至汉中(西安段)高速公路,实现高速公路市区与区县的连接,形成以西安为中心,连接九个中心城市的高速公路网。配套建设城南、城西、城北客运站和青松路、草滩、华清路集装箱货运站。加快县域公路建设,提高路网通达深度,改善边远地区及山区的道路状况。新建和改建17条县级二级公路290公里以上,实现全市乡级平原村村通公路,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县级二级公路网和农村公路网相结合、客货运站场分布合理、设施配套的公路交通网络。?
二、积极推进铁路建设?
建设西安铁路枢纽工程。积极配合国家建设好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西安-南京铁路,到2022 年前,完成西安-合肥段铁路建设。争取开工建设西安铁路环线和新客站。形成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型铁路网络,成为贯通东西、连结南北、辐射全国的重要铁路枢纽。?
三、配合搞好航空港建设?
积极发展与外向型城市和西部交通枢纽相适应的航空运输,完成西安航空港咸阳机场扩建改造,提高客货运吞吐能力,2022年客运量达到500万人次,年货物吞吐能力达到10万吨。建议国家把阎良、窑村机场改造为民用支线机场和货运机场,积极发展地方支线航空运输,吸引国内外航空公司进入西安航空运输市场,争取开通西安至南亚、西欧、北美等城市的国际航线。
? 四、全力推进城市道路建设?
按照“三横、三纵、三环、八射线”的城市道路网格局,加快城市道路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建设。尽快建设完成金花路立交桥,到2002年实现二环路全线贯通。拓宽改造西大街等城市主干道路,启动三环路和城市快速高架干道工程建设,修建贯通城区一条南北主干道、两条东西主干道,完成八条快速干道与绕城环线及国道公路的连接。力争早日动工建设西安地铁一期工程,争取建设咸阳至临潼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第十二章 加快城市水、气、热、电网等建设,完善市政公共设施体系
加快建设服务优良、运行质量可靠的市政公共设施体系,努力实现设施现代化、经营市场化 、管理信息化,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承载力。?
一、提高城市供水能力?
按照开源与节水并重的原则,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全面完成黑河枢纽工程及配套的配水管网改造、50万吨南郊水厂建设工程及输水渠道工程,基本解决2022年前的城市供水问题。积极做好西安地区及其周边新水源地的开发利用和“南水北调”即把乾佑河、嘉陵江、汉江水引入西安的前期准备工作。提高城市供水的调节能力和安全可靠性,统筹解决好外围组团及县城的供水问题。加快中水回用工程和其它节水设施建设,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节约水资源。?
二、进一步扩大城市供气、供热覆盖面?
优化能源结构,大幅度提高清洁燃料的比重。建设完成天然气城市气化二期工程并启动区县天然气气化工程,2022年,日供气量达到188万立方米,天然气居民用户达到68万户左右,三环以内基本实现供气主管网覆盖,外围组团及高陵、周至、户县、蓝田等卫星城的气化率平均达到30%。全面完成西郊热电厂集中供热工程、城市供热管网改造扩建等城市集中供热项目。推广住宅小区、机关单位、单元楼和居民住宅天然气单体供热方式,发展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供热方式,提高城市燃气供热普及率。2022年使新建居民区、工业集中区、大中型公用设施等全部实行燃气供热。?
三、全面完成城乡电网改造?
逐步采用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改造城乡电网,新建、改造一批变电站,尽快完成城市和农村电网改造,使西安电网配置完善合理,电力供应充足,供电质量提高。实现城乡用电同价,促进农村消费。?
四、合理推进城市住宅建设?
房地产业发展要严格遵循城市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开发。明城内不再新建大规模的住宅小区,在二环以外和外围组团建成一批相对集中、布局合理、风格各异、满足不同需求层次的住宅小区。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降低工程造价,继续开展购房信贷,提高居民购房支付能力。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搞好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到2022年前新增住宅建设面积1400万平方米。?
五、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
城市建设和容貌治理要“以人为本”,重视建设便民设施,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开辟新的公交路线,优化公交线网布局。住宅区和开发新区要合理布局建设停车场、公共厕所、商业零售网点。搞好住宅小区绿化、道路硬化、公共空间和共用设施建设。加大农村住宅建设规划和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创造舒心、优美、文明的人居环境。?
第十三章 实施山川秀美和城市绿化工程,建设园林化城市?
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大面积恢复植被,建设水源涵养林, 形成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林业产业化体系,使西安成为一个山川秀丽,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城市。?
一、积极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
加快荒山和平原绿化,切实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提高森林覆盖率。在秦岭北坡恢复8万公顷植被,加快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进度,在南部山区建设水源涵养林、名特优经济林,发展森林旅游,在骊山台塬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建设水土保持林,营造水土保持区6.8万公顷,在平原沿路、河、田建设景观防护林带。2022年前新建高标准林网10万公顷,完善改造现有林网15万公顷。?
二、搞好水土保持和小流域治理?
实施郊县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浅山丘陵及台塬区水土流失治理,重点治理周至、蓝田、长安等县区水土流失面积1500平方公里。减少和降低干旱、滑坡、洪涝灾害的频度和强度。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以巩固、提高、改造现有工程为主,辅以必要的新建工程,搞好主要泄洪河道的清障固堤、固滩护岸工程。2022年,现有城市段河堤防洪达到百年一遇标准,渭河城郊段河堤加高加固达到50年一遇标准,县城段堤防达到20年一遇标准。抓好李家河水库枢纽及灌区工程、市区西北郊排洪治理工程、浐河城区段环境治理工程、石砭峪水库和零河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工程建设。在浐、灞、沣等有条件的河段,通过构筑橡皮坝等形式,形成一定的水面,改善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重视湿地保护,加强水资源管理,减少水资源污染。?
三、加强城市绿化和防护林建设?
坚持不懈地抓好城市绿化,加快高质量绿化进度,扩大绿化面积,形成以园林公园、绿地广场、街心花园、行道树为主,居民小区和驻地单位内部园林绿化为辅的乔、灌、花、草相结合的城市立体绿化格局。建设城市多圈层的防护林体系,在城市周围建设环城风景生态林,在九条主干公路、沿山旅游公路及绕城高速公路两侧建设绿化经济林带,在西安市区和卫星城镇之间建设针阔叶混交的沿城镇绿化带。?
第十四章 综合治理环境污染,搞好城市环境建设?
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以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为防治重点,综合整治城市环境。加强监督管理,依法保护环境。?
一、下大力气抓好大气环境治理?
大力推广应用清洁能源,加快实施天然气二期和远郊区县天然气气化工程,在二环内及开发新区禁止使用燃煤锅炉,城市建成区内控制使用燃煤锅炉,逐步实现燃气化,形成无煤区。实施多种供热模式的同时,加快灞桥热电厂五期、西郊集中供热工程建设。重视对汽车超标尾气的治理,加快天然气汽车改造和天然气加气站建设,到2022年,在市区和新建居民区、工业集中区、大中型公共建筑设施基本实现燃气供热和集中供热,市区公交车辆、出租车基本实现“双燃料”,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二、搞好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加快城区排水管网改造建设,对漕运明渠、皂河、产河进行清淤整修,防治地表水污染, 加快治理工业污染源,基本实现集中处理和达标排放,改善市区河道水环境质量。建成邓家村污水处理厂和适时建设第三、第四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污水排放大户企业要建设自己的污水处理设施,加快建设下游大型污水处理厂。到2022年,争取使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70 万吨/日。? 三、加强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环境噪声控制?
完成江村沟大型垃圾卫生填埋二期工程建设,改造垃圾收集运输设施,积极建设垃圾综合处理厂,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提高垃圾综合利用水平。加强环境噪声治理,对施工工地和工矿企业的噪声,分区域、分时段进行严格控制,扩大城市噪声达标区覆盖范围。?
第四篇 科技教育与社会事业发展?
第十五章 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两个主导产业”的方针政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形成符合市场要求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新机制。?
构建具有西安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以项目为核心,以资本为纽带,促使一批国家和省部属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工程中心转变为区域研究中心。在高等院校和部省属科研机构中,按照“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组建具有国内优势和特色的工程开发中心、行业技术创新交易服务中心和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创建一批以产权为纽带,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项目为核心,股本多元化、经营多样化的新型科技企业。重视军民两用技术开发与转化,鼓励部、省属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直接转变为科技型企业或进入企业集团,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组建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大型企业集团,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科技成果的就地转化。?
培育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前景广阔、对高新技术产业具有较大推动作用的重大科技项目,促进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开发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名牌产品,发展一批产业规模大、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形成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显著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
?
第十六章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切实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适度超前,加快发展。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动力,合理调整教育结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
加强中小学达标建设,高标准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继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加快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步伐,实现中小学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阶段性目标。到2022年,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0%,为到2022年前全市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奠定基础。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对部分成人高校和普通中专合并、改制,组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实现办学模式和投入体制的多元化,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2022年前,小学教师大专程度达45%,初中教师本科程度达40%,高中教师硕士学位达8%。?
积极支持普通高校和民办高校发展,挖掘高等教育的资源潜力,扩大高等院校办学规模,到2022年,使全市高校在校生达到40万人左右。加快高等院校设施和后勤保障体系建设,在高校密集区兴建为高校师生服务的后勤综合服务设施,实现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大力发展教育产业,盘活教育资源,调整专业设置结构,为西安现代化建设和西部大开发培养所需的各类人才。?
第十七章 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满足市民多样化、多层次需求?
以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大力发展社会事业,逐步树立健康、文明、舒适的都市生活方式。?
一、积极推进文化建设?
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弘扬优秀传统与时代脉搏相融合的文化艺术,创建富有西安特色的都市文化产业体系。繁荣文化艺术创作,培育以文学影视、长安书画、汉唐乐舞、地方戏剧、民间鼓乐、户县农民画、秦绣等为代表的西安文化艺术。加快文化体制创新,积极推进文化艺术管理体制的改革,大力倡导国家、集体、社会、个人共同兴办文化产业,逐步形成布局合理、门类齐全、满足多层次需求的文化服务体系。规范发展文化娱乐业、演出业、音像业、文化艺术品生产经营业、图书文献信息业和艺术培训业等新型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市场管理,鼓励和倡导文明高雅的文化娱乐活动,严厉打击邪教、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违法行为。推进文化设施建设,建设西安新城剧场、西安音乐厅、秦腔艺术剧场、城市文化广场、区县文化馆、图书馆及乡镇文化站等文化设施。保护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积极发展文物、博物馆和档案事业。?
二、重视发展体育事业?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增强人民体质。2022年,建成全民健身广场200个,中小学体育达标率达88%,进入全国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先进行列。积极发展竞技体育,大力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和我市在全省和全国重大体育赛事中的成绩。继续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入,充分利用现有场馆设施,探索市场化运营的新途径,推动体育产业化和社会化。
三、积极发展卫生事业?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初步建成与人民生活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医疗保障体系、 卫生服务和执法监督体系。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实行卫生工作全行业管理和医院分类管理。2022年,形成覆盖全市的、比较完善的全民健康教育、疾病控制、社区卫生服务、院前急救、卫生信息等网络。理顺卫生监督体制,建立卫生综合执法体系。巩固农村初保达标成果,进一步完善农村三级卫生网,积极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行政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85%。分期分批完成一批市级重点医院及医疗设施的建设,改造扩建第四医院综合病房楼、儿童医院住院部、红会医院门诊楼等,逐步形成以现代化综合医院为主、各类专科医院为辅、城乡医疗网点配套的卫生服务体系。?
四、搞好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
重视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组建西安报业集团,积极筹办西安新闻出版中心。加强对新闻出版的法制化管理,高度重视对各种网络传媒和网络出版的管理与监督,建立准入制度和相关法规。加快广播电视设施建设,尽快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加快有线电视网络和光纤改造步伐,逐步扩大西安电视节目的覆盖面,实现广播数字化和电视节目的卫星传输。?
五、坚持不懈地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有效控制人口总量,改善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的保障体系和工作机制,农村计划生育工作要逐步做到“村为主”管理,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现属地管理。加强对农村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稳定我市低生育水平,使育龄群众享有基本的生殖保健服务,初步建成计划生育社区服务体系。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建立以社区为主体的老龄人口服务设施和网络。到2022年,全市平均人口出生率不超过11.5‰,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6%以上。
第五篇 改 革 开 放?
第十八章 加快体制和政策创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通过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建有效的国有资本监管营运体系、培育要素市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取得突破。? 一、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积极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培育发展一批主业突出、管理水平高、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实现国有经济的重组和优化。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对具备条件的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5相关文章: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5
目录?序言第一篇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第一章总体思路和指导方针?第二章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二篇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重点?第三章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2022年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下一篇:夏季防溺水告家长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