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
更新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
人民教师 汪启喜
新课程进入东山已两年了,伴随着教学改革的整体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在我县已走满两年。本人有幸亲身经历了该课程的试验。几多收获,几多困惑。下面笔者从一位一线教师的角度对一阶段以来的实践经验和感想体会做个梳理和总结。
研究大纲
◎课程定义
一‘课程发展史
二、课程定位
三、课程意义
四、课程目标
五、实施过程
1、 选题
2、 设计(方案)
3、 计划
4、 实施
5、 反馈
6、 总结
7、 评价
六、课程评价
总的感觉:这是一门解放人的课程!
它向传统的课堂教学,尤其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提出了挑战。这种挑战既来自于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来自于对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挑战。
向来传统的教育理想,就有着活动育人的体现,想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做过开展活动课程的尝试,但在应试唯上的压力下,都成了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徒有其表的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给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带来了希望,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功不可没!
一年来,我们在一些方面真切地感受到了这门课程的时实效性。
首先是孩子们喜欢它:“我喜欢上综合活动,因为它可以让我感到高兴和快乐,只要一上综合活动,什么不开心的事情都忘记了。” “我的感受是:上活动课真好!因为,它让我学到了许许多多的知识,而且还能提高我的勇气。活动课上的越来越好,知识越来越多,动手能力越来越榜,社会见识越来越丰富。”
其次,是它改变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前那种专靠讲授和练题的教学方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到了根本的改变。教师不再只是靠讲解,而是要千方百计的引导学生动起来;学生不再被动听课,死记硬背,而是要全员、全程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教,在活动中学。
再次,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巩固。活动课程无教材,上什么、怎么上都得由教师自己开发,这样子,教师的创造积极性就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了。而学生呢?从选题、计划、实施、总结汇报、评价,都贯穿了他们自己的活动,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
例如在……的实践中获得了
几点经验:
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学会资源整合。
1、与其它课程相结合、
2、与乡土知识相结合、
3、与时事政治相结合。
关于活动课题的选择――
1、教师预设主题。如:《我们的白埕》《养蝌蚪》
2、学生自主选题。
3、集体即兴选题。如:非典
4、主题词选题。如:《绿色的 》
一些困惑 ——遭遇的问题
1、 选题——预设与生成,意义与兴趣?
2、 资源——
3、 范围——安全与区域教育
4、 质量_-过程与结果
5、 领域——指定与非指定
想课题容易,挖好课题难!选不出比较有价值的、可行性强的,又带有很强吸引力的好课题!
1、安全顾虑――课外活动放不开手脚
2、课程教学模式比较模糊;(计划课基本成型,但汇报课尚无成效。)
3、活动深度不足。
4、班队活动有声有色,指定领域比较薄弱:研究性学习基本空白;社会实践挖不出好课题;
5、活动伊始颇有兴趣,过程监控比较不力,结果,往往难以持续到底。
继续参加福建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
还是在华福酒店,到三星级酒店听四形级的课。
早上听了一节,实验小学翁陵珊老师上的《春天在哪里》。
总体效果很好。
尽管有些细节有待进一步优化,但瑕不掩瑜。没说的。
评课时,几位老师的发言给了我很深的感触。
第一点:关于要不要试教?
第二点:关于活动要紧扣主题——是不是所有活动都得紧扣主题,不可越雷池一步?
第三点:关于学生的兴趣——是不是所有活动都得围绕学生兴趣。
一、我不反对试教,但反对在同一班试教。
如果总是在同一班试教,学生的兴趣就都被磨没了。课的新鲜感都没了。
真要试教,请到其他班。
至少不要全班性的试教。
像今天的课,最好一组一组的单独“试教”——汇报排练。
二、
一个建议
县、各中心校在教研上宜抓点(确定重点学校)、抓项目(主攻某类课型)进行攻关,将各类课型的基本教学模式摸索出来,寻求逐个突破。
=============================参考资料:
1、李建平《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新课程 新创意》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近年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涌现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在我国新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按照新课程计划,综合实践活动占总课时比例的6%--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和附庸,而是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为学生生活经验的获得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形成开辟了渠道,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了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新课程形态,它既适应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为什么要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其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结构上的重大突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确立,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的诞生,更重要的是标志着现代新课程观念的形成。它表明,课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而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那种把课堂看作唯一受教育的场所,把书本看作是唯一的知识来源,把教师看作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和权威的观念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重视生活中、工作中和实践中的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国家着眼于宏观指导,地方和学校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规划具体活动方案。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2、在课程结构的改革中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必修课,以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改变封闭办学、脱离社会的不良倾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人民教师 汪启喜
新课程进入东山已两年了,伴随着教学改革的整体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在我县已走满两年。本人有幸亲身经历了该课程的试验。几多收获,几多困惑。下面笔者从一位一线教师的角度对一阶段以来的实践经验和感想体会做个梳理和总结。
研究大纲
◎课程定义
一‘课程发展史
二、课程定位
三、课程意义
四、课程目标
五、实施过程
1、 选题
2、 设计(方案)
3、 计划
4、 实施
5、 反馈
6、 总结
7、 评价
六、课程评价
总的感觉:这是一门解放人的课程!
它向传统的课堂教学,尤其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提出了挑战。这种挑战既来自于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来自于对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挑战。
向来传统的教育理想,就有着活动育人的体现,想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做过开展活动课程的尝试,但在应试唯上的压力下,都成了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徒有其表的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给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带来了希望,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功不可没!
一年来,我们在一些方面真切地感受到了这门课程的时实效性。
首先是孩子们喜欢它:“我喜欢上综合活动,因为它可以让我感到高兴和快乐,只要一上综合活动,什么不开心的事情都忘记了。” “我的感受是:上活动课真好!因为,它让我学到了许许多多的知识,而且还能提高我的勇气。活动课上的越来越好,知识越来越多,动手能力越来越榜,社会见识越来越丰富。”
其次,是它改变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前那种专靠讲授和练题的教学方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到了根本的改变。教师不再只是靠讲解,而是要千方百计的引导学生动起来;学生不再被动听课,死记硬背,而是要全员、全程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教,在活动中学。
再次,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巩固。活动课程无教材,上什么、怎么上都得由教师自己开发,这样子,教师的创造积极性就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了。而学生呢?从选题、计划、实施、总结汇报、评价,都贯穿了他们自己的活动,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
例如在……的实践中获得了
几点经验:
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学会资源整合。
1、与其它课程相结合、
2、与乡土知识相结合、
3、与时事政治相结合。
关于活动课题的选择――
1、教师预设主题。如:《我们的白埕》《养蝌蚪》
2、学生自主选题。
3、集体即兴选题。如:非典
4、主题词选题。如:《绿色的 》
一些困惑 ——遭遇的问题
1、 选题——预设与生成,意义与兴趣?
2、 资源——
3、 范围——安全与区域教育
4、 质量_-过程与结果
5、 领域——指定与非指定
想课题容易,挖好课题难!选不出比较有价值的、可行性强的,又带有很强吸引力的好课题!
1、安全顾虑――课外活动放不开手脚
2、课程教学模式比较模糊;(计划课基本成型,但汇报课尚无成效。)
3、活动深度不足。
4、班队活动有声有色,指定领域比较薄弱:研究性学习基本空白;社会实践挖不出好课题;
5、活动伊始颇有兴趣,过程监控比较不力,结果,往往难以持续到底。
继续参加福建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
还是在华福酒店,到三星级酒店听四形级的课。
早上听了一节,实验小学翁陵珊老师上的《春天在哪里》。
总体效果很好。
尽管有些细节有待进一步优化,但瑕不掩瑜。没说的。
评课时,几位老师的发言给了我很深的感触。
第一点:关于要不要试教?
第二点:关于活动要紧扣主题——是不是所有活动都得紧扣主题,不可越雷池一步?
第三点:关于学生的兴趣——是不是所有活动都得围绕学生兴趣。
一、我不反对试教,但反对在同一班试教。
如果总是在同一班试教,学生的兴趣就都被磨没了。课的新鲜感都没了。
真要试教,请到其他班。
至少不要全班性的试教。
像今天的课,最好一组一组的单独“试教”——汇报排练。
二、
一个建议
县、各中心校在教研上宜抓点(确定重点学校)、抓项目(主攻某类课型)进行攻关,将各类课型的基本教学模式摸索出来,寻求逐个突破。
=============================参考资料:
1、李建平《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新课程 新创意》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近年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涌现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在我国新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按照新课程计划,综合实践活动占总课时比例的6%--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和附庸,而是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为学生生活经验的获得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形成开辟了渠道,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了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新课程形态,它既适应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为什么要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其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结构上的重大突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确立,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的诞生,更重要的是标志着现代新课程观念的形成。它表明,课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而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那种把课堂看作唯一受教育的场所,把书本看作是唯一的知识来源,把教师看作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和权威的观念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重视生活中、工作中和实践中的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国家着眼于宏观指导,地方和学校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规划具体活动方案。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2、在课程结构的改革中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必修课,以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改变封闭办学、脱离社会的不良倾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相关文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人民教师汪启喜新课程进入东山已两年了,伴随着教学改革的整体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在我县已走满两年。本人有幸亲身经历了该课程的试验。几多...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暑假实践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