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村党建工作调查报告
九十年代以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以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揽农村工作全局,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于“农村奔小康和新农村建设”的活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涌现出一大批小康县、小康镇和小康村,而**镇**村便是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之一。
为了学习小路下村党建工作的先进性、典范性,广播电视大学组织校业余党校社会调查小分队赴小路下村开展调研活动。小分队通过座谈、访谈、实地考察等调研方法,总结学习了小路下村党建工作的先进经验,并对“三个代表”和“双思”精神有了进一步的深刻认识。
一、 党支部简介
小路下村总面积1.56平方公里,667户家庭,2076人口。1996年5
月成立了**市首家村级党委,下设6个支部,共有共产党员78名。97年被评为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村党委由7名人员组成,平均年龄41岁,文化程度都在高中以上。由于云环集团是小路下村经济发展的龙头,且村党委成员均在村企相互兼职,因此,村党委是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在十几年的艰苦创业中,村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农村群众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农业基础,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使全村工农业生产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集体净资产从1992年的340万增长到去年的5800万,7年时间增长17倍。同时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坚持“口袋脑袋一起富”的方针,努力将小路下村建成经济兴旺、文化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社会安定、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二.几点经验
(一)、加强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
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关键在于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小路下村党委以自身特色的“三讲、三识、三会”为标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了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
三讲:三讲是指讲学习、讲奉献、讲大局。小路下村党委切实做好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于1998年成立**市首家村党校,邀请党校老师每月二次定期授课,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xx大精神,并利用有线广播、村报《云环之声》、宣传窗等媒体,加强对全体党员的双思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同时,按时开好“三会一课”并认真做好记录。小路下村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生动地体现为讲奉献、讲大局。97年以来,全村公益事业集资200多万元,其中70%来源于党员。98年抗洪救灾,2天内村党支部捐款8.6万元,衣服4000多套。村委会的党员干部们往往身兼多职,义务担任村委的各项职务。在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时,党员同志们从大局出发,将集体利益放于首位,将人民的根本利益放于首位,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识:三识是指知识、见识、认识。在中国即将加入WTO,企业面临着世界经济挑战的时刻,三识将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和社会激烈竞争潮流中对领导人提出的综合性要求。小路下的党员干部们正努力实现着自身的“三识”。村党委定期组织一批专家、学者前来授课,还组织党员干部到镇及外地参加培训,进一步开拓视野。学好知识的目的便是掌握,运用知识,这就需要党员干部具有见识和认识,即具备开拓进取的精神,去不断地掌握、改进产品的工艺和性能,才能为企业服务,与企业共生存,共发展。回顾村企经济的龙头企业——云环集团的15个春秋,在企业任职的党员干部们能不断挖掘自身潜力,调研市场,充分掌握市场发展规律,认识了解市场对产品的要求,开发了如延长线、绕线盘等多种产品,带动企业向前发展。使云环产品畅销海内外,提高了公司在诸多品牌中的知名度。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化要求全体党员们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真正成为三识合一的有用之才。
三会:三会是指会讲、会写、会做,这是村党委对全体党员提出的个人基本素质要求。会讲指要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合情合理,使人心服口服,这有助于党组织处理好党群关系,充分发挥党员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会写指要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以便将个人的想法、意见表达成文字,将调研情况整理成报告等,报请村委会审阅采纳。会做指党员同志的带头模范作用。如带头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和,带头发动、倡导群众不赌博、不搞封建迷信,带头为村做奉献等。“三会”同样体现了小路下村党员干部对自己严要求,高标准,在全村人民中树立了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村党委为更好地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制订并实施了全村党委议事规则,从而增强了村党委的经济调控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同时,还建立党风廉正责任,村党委成员带头廉洁自律。
(二)搞好**村的经济建设
小路下村党委始终坚持以村经济建设为党务工作的中心,实行“村企一体,政资分开,交叉兼职”的模式,以云环集团为村企经济的龙头企业,艰苦奋斗十余载,带领村民走上了工业致富的道路。
优质+创新=生存与发展
如何使小路下摆脱贫困,使村民走上了小康之路?这一直是村党委的中心工作。村党委经过讨论分析认为:小路下村一无地理优势,二无资源优势,唯一的出路是走工业致富的道路。经过细致深入的市场调查,村党委在小路下办起了首家电线厂,并委任党员崔登来任厂长。崔厂长明白只有创优求新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于是,1987年,他着手搞企业标准化和全面质量管理,并在同一年通过国家CCEE认证,产品顿时声名鹤起。此后,崔登来在村党委的支持下筹资30万元,改造厂房购置了一整套质量检测仪器和设备,建立质量控制中心,并按照国际标准排列出生产过程中各个质量控制点,各项质量指标落实到每一个生产工人的肩上。同时,在1989年通过美国UL认证,成为全国乡镇企业中第一家通过美国UL认证的企业。又于1994年通过VDE等欧洲多国质量认证。过硬的质量,可靠的信誉确保了产品的销路。同时,云环的电源线于1990年飘洋过海,进入美国市场。
对此,崔登来与“云环”人没有飘飘然,他们敏锐地看到,市场需求在不断的更新,不能跟在人家后面搞重复建设,要发展必须开发属于自己的新项目。于是,“云环”聘请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退休专家任文彬和其它几位北京的技术专家,投入资金几十万,成立了云环电子加速器技术研究所,开发加速器精照设备,为“云环”产品开创了更广阔的前景。
才智+管理=兴旺与效益
“以智兴厂,向管理要效益“是村党委认准的理。在云环集团1300多名员工中,大中专以上人才10余人,中级职称以上60余人,占全集团总人数的15.5%,同时集团公司高设人力资源部,专门负责人才的引进、培训、分配等问题。
**市标准化验收小组成员冯涌麟是崔登来三顾茅庐聘请而来,他一到电线厂便很规范地操作,仅半年工夫,他就搞出了Y001,Y002和Y330型 三只电线插头,并且通过了德国VDE认证,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西安外国语大学毕业的龙家平是崔登来从西安人才招聘会上聘得,仅四年,他便坐上集团公司外贸销售的头把交椅,为公司带来年收入几百万元的效益。云环集团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受聘者创造良好的机制,宽松的环境,给他们提供了发挥个人才智的广阔天地。
在管理方面,他们实行“村企一体,政资分开,交叉兼职”,即**村党委成员同时担任村办云环集团企业的领导,这样有利于该村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且集团的领导班子具有政治领导力,经济调控力,战斗号召力,凝聚向心力,这四个“力”。同时,在集团内部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加强现代化经营管理。在干部管理制度上,主要以工作实绩评优劣,真正实行聘任制。
靠才智振兴企业,向管理索取效益。就这样,云环集团在稳步中前进,在发展中壮大。
小路下村工业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了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了村级经济实力,使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同时为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证。
(三)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是笔不可估量的无形资产,村党委在实现强村富民的同时,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和“口袋脑袋一起富”的方针,不断加强小路下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气象.
(1)设立组织机构
要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除了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作后盾,还必须建立和健全过硬的领导机制,成立专门的精神文明建设组织领导机构,真正做到有人办事,为此,小路下村着重加强了三大机构建设。一是成立了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发中心。开发中心是全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议事决策机构,督促检查村、村党委、村委会有关精神文明建设目标任务的情况,研究、直辖市解决村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方面,总结推广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二是成立了村容管理委员会,负责处理涉及村容光焕发管理的环境卫生、道路交通、市场秩序等问题。三是成立村文艺工作者协会。在市文联的帮助指导下,成立了村民自愿组合的群众性文艺团体——文艺工作者协会,下设文学创作、书画摄影等5个活动小组。积极开展文化艺术活动,促进村落文化、企业文化和家庭文化的深入开展,营造了浓烈的文化氛围。
(2)实施群众教育
群众教育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塑造跨世纪小路下村民形象的客观需要。其一,以宣传舆论工具为手段,加强对村民的形势任务教育。该村联系国情、村情和民情,利用村刊《云环之声》、宣传窗和有线广播等宣传工具,对村民进行“我看小路下新变化”的主题教育。村里还专门设立了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反映该村变迁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小路下村两个文明建设成果的村史展览室外,对村民进行有声有色的村情教育。其二,以村综治委为龙头,加强对全体村民,特别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外来人员的法制教育。村综治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全村开展“三五”普法教育。该村针对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特点,组织他们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常识,增强他们的守法观念和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逐步使他们学会运用法律手段搞好经营管理。同时,该村根据形势发展需要,重新修订了《村规民约》,使该村的普法教育、依法治村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3)改善村容村貌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小路下村容建设得到了一定的加强。为把小路下村建设成为高标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该村从三方面入手,强化村庄环境建设。1、开展文明示范区建设。村委确定中心大道村办公大楼以北、农民公园以南的区域为示范区。示范区内实现路平、灯明、草绿,构成了一道“日看街景厂房,夜看灯箱灯光”的独特风景。2、开展文明住宅区建设。该村对村民住宅小区进行统筹规划、统一安排,如今,一幢幢既有现代风格,又具农村特色的住宅楼拔地而起,初步实现了生活富裕化、住房园林化目标。该村结合住宅分布,制订了文明住宅区建设标准,从小区环境、小区绿化、小区治安、小区新风等8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文明住宅区建设活动的开展,优化了村民居住环境,提高了住宅区文明程度。3、开展星期天卫生日活动。为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村建立了“星期天卫生日”制度,规定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日为全村环境卫生打扫日,每家每户对房前屋后的卫生死角、居室内的生活环境进行及时清扫。
(4)开展创建活动
群众性创建活动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1996年,小路下村围绕“做文明人、创文明户、建文明村”这一主线,率先在全市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以家庭的文明进步推动全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一是规范管理,深化文明户创建。首先,完善创建标准,村在原评选标准的基础上,逐条进行细化、量化,达到了群众性和先进性要求的有机统一。其次,加强规范建设。小路下村制订《文明户评选和管理暂行规定》,使文明户评选活动有部署文件、有评选材料、有表彰文件、有奖励措施。二是注重拓展,抓好文明企业创建。拟订文明企业评选标准。标准中既有思想道德教育、文体娱乐活动的考核内容,又有企业经营管理、各项经济指标的硬性规定;既有科技兴厂、争先创优方面的具体标准;又有文明生产、遵纪守法的基本要求。同时,对文明企业评选实行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对出现问题的企业,村给予警告、摘牌处理。文明企业创建活动,提高了职工的整体素质和企业文明程度,促进了企业两个文明的健康、协调发展。
我们在学习小路下村诸多成功经验的同时,也认识到其存在的些许不足:
一、时常出现卫生死角,秩序混乱
小路下村在村中心区以外的地方出现了“乱设摊、乱张贴、乱搭建、乱扔垃圾、乱停车辆”等不文明现象,卫生死角,秩序混乱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面貌。
二、解决好贫富差距,共同奔向小康
小路下村在村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村民的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下,一部分村民富起来了,不仅电视机、电冰箱、电话一应俱全,因特网也连进了家里。但还有许多村民仍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苦农耕生活,住在泥瓦砖房里,致使贫富差距日渐增大。
三、加强整体意识,做好长远规划
由于贫富差距的存在,别墅与泥瓦房相间而立,再者,村里的绿化率虽达12%,但还比较零散,欠统筹的规划,且离**市实现现代中等城市相配套的要求;绿化率15%--20%还有距离。
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调查小组与小路下村村党委交换了意见,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从根本上解决卫生死角,秩序混乱问题。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二要重视提高村民的思想意识,使其从环境的破坏者变为环境的保护者。
二、大多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小路下村民都富起来了,那如何使从事第一产业者也富起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出路所在。一要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市场需要,种植水果、蔬菜、花卉、药材等作物。二要增加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对农副产品实行深加工。三要建立国内外农副产品的市场网络,把农副产品推销到国际市场。
三、加快高标准的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从整体上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一要提高绿化覆盖率,努力达到与**市实现现代中等城市相配套的绿化率15%--20%的要求。二要加强环境改造。分批分期建造生活污水净化池,逐步实行生活污水净化。三要加强村镇建设管理,按照村镇总体设计规划,拆并旧村,零星村,使全村村民迁入统一规划内的新住宅区。
从此次调研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小路下村从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迅速成为省内外有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一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二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保证。村党委会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正确地代表了先进生产力,代表了先进文化的方向,代表了全村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思源不忘本,思进求发展。村党委会把“双思”教育量化为具体指标,在实现了“全国新农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同时,提出了“工业新兴村,农业生态村、民主法制村、环境园林村、精神文明村”的目标。
总而言之,我们希望其他农村在学习小路下村的先进经验的同时能结合自身的特色,走上兴旺发达的道路,真正实现脑袋口袋一起富。
镇村党建工作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 学校安全调查报告
镇村党建工作调查报告
下一篇: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