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特色团委”创建工作总结报告
共青团xx师范大学学社会发展学院委员会现有团支部6个,团员235名。在学院党委和校团委的领导下,在纪念新中国成立六十六周年、建党九十六周年、“五四运动”九十六周年和xx解放六十六周年的大背景下,学院团委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团中央“立足基层、重在创建、加大力度、形成声势、务求实效”的工作原则,以团市委提出的“建设一个有强大凝聚力的共青团”为目标,秉承项目化、信息化、品牌化的工作目标和高效化、人性化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团组织“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职能,拓展工作领域,增强服务意识,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努力打造科创品牌,创建特色团委,开创团学工作新局面。
近年来,学院团委秉承“立足专业、指引团员青年、培养创新人才”的理念,依托各类活动,促进建立和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突出其“探索、实践、服务、创新”的功能,营造学院创新氛围;与此同时,对广大团员青年深入进行教育、指引,动员团员积极投身“后世博时代”志愿服务,从而更好地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近两年来,我院团委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09级社会学和社会工作联合团支部荣获XX-XX年度xx市“五四红旗团支部”、校“先进团支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荣获XX年xx市“暑期实践优秀项目”以及xx师范大学“最佳项目奖”;连续在第xx届、第xx届、第xx届、第十八届xx师范大学“大夏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斩获一等奖,并代表xx师范大学连续参加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取得了全国特等奖一名、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两名的好成绩;与此同时,先后涌现了xx市优秀学生、xx市优秀学生干部、xx世博会优秀志愿者、校“学生科技之星”、xx师范大学“校园十大歌手”冠军、xx师范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标兵” 、校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xx师范大学建党90周年经典红歌会暨第26届“银杏杯”文艺竞赛三等奖等一批先进的个人和团队。
为了从经验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对以后的工作起到指导作用,也为了使上级组织能够从全局了解我院团委创建工作的开展情况,特将我院团委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团组织基础工程,以团员青年成才为中心,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
学院团委有委员8名,其中专职团干部2名,团委书记由专职教师担任,综合素质较高;学生委员品学兼优、工作积极,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学院每年召开一次团代会,班子成员通过团代会民主选举产生。
学院团委以团员青年成才为中心,完善了学院团委的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组建了一支具有凝聚力、创造力、执行力、战斗力的团学骨干队伍。
(一) 规范团干部及团员思想建设,加强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班子成员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听讲座、小组研讨、时政沙龙等形式,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xx大精神,努力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增强团学班子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奋进意识、和谐意识,确保团学工作紧扣时代主旋律展开。团学班子积极参加党建和思政研究,在研究中提高理论修养,保持班子成员思想的先进性。
我院团委自启动创建xx市“五四特色团委”以来,班子成员多次成立课题组,申报相关课题。课题组的《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系统研究》获优秀课题成果奖;《高校党组织群众工作方法创新研究——对xx部分高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查与思考》荣获xx市教卫党委系统XX年度党建研究课题成果二等奖,同时获得了XX年全国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专题征文活动一等奖。
(二)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团学工作运行机制
自XX年社会发展学院第一届团委领导班子成立以来,在团组织的制度建设上,不但完善了团员教育评议制度、团员年度团籍注册制度、党(团)课制度、团员大会及支部委员会制度、还规范了团校学员的选拔、培养、考核机制等等。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是学院团委一直坚持的原则,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团学工作运行机制。
(三) 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团学联组织架构
社会发展学院团委从大局出发,为了高效快捷的开展各项工作,与学生会联合成立了社会发展学院学院团学联,全方位、高效率开展团学工作。我院以第一次团代会为契机,积极响应团中央的号召,引导学生投入到成才实践中来,在团委内部设立了组织部、社会实践部、宣传部、文体部、学习部和外联部;除此之外,青年调查协会、社会工作协会以及乡土建设协会也挂靠在我院团委,旨在加强青年团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经过民主选举和后期的培养的现有班子成员,各方面能力突出,较能贯彻学院党委和校团委的方针政策,是一支值得信任的团队。
(四) 坚持开展联合党校,加强对团员青年的教育
自社会发展学院成立以来,院系党委一直坚持与xx区吴泾镇党委、哲学系党总支、法律系党总支、政治学系党总支开展联合党校,搭建了一个合作的、友好的、开放的平台,营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良好氛围,培养经得起考验的有理想的青年,在宗旨不变的情况下,求形式之新、内容之变。到目前为止,我院已经坚持开展了两次联合党校,不仅与共建单位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在形式上也更加多样化,不仅开展了丰富党团理论的知识讲座,还创新性地开展青年党员与青年团员的交流结对活动,切实帮助青年团员的成长。
(五)以“一团一品”活动为契机,创新基层团建工作
学院团委自启动创建xx市“五四特色团委”以来,以“一团一品”活动加强对基层团支部的指导和监管,并以基层团支部承办学院团学活动的形式,激发基层团支部的活力,取得明显效果。
学院团委积极响应团市委的号召,启动学院的“一团一品”示范团支部建设工程。学院团委加大对“一团一品”示范团支部的指导和扶持力度,由专门老师负责跟踪指导,为其培育特色、创造精品提供有利条件;通过宣传、观摩、结对等手段,发挥示范团支部的辐射效应,全面推进各基层团支部的内部建设。
学院团委的上述举措取得了显著成绩,近一年来09级社会学和社会工作联合团支部在获得xx师范大学“先进团支部”的同时,获得了“xx市五四红旗团支部”。目前,我院团委在基层支部的建设上继续摸索和创新:10级社会学和社工联合团支部和09化学系团支部合作,以全新的支部项目运作形式,着眼于社会与民生,开展“爱满社会 分享幸福”的活动。这将充分结合两专业的特色,将活动范围扩大、活动形式丰富,收获意想不到的“碰撞”。
近两年来,各基层团支部先后通过承办的形式组织了许多精品团日活动:如09级1班团支部开展的世博知识竞赛、“小白菜”和“蓝精灵”经验分享会、09级2班开展的都江堰“爱心”筑守结对计划、10级团支部开展的“寻找大哥哥大姐姐”民工子弟结对活动等。
二、依托专业背景,打造科创品牌,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寻找大哥哥大姐姐”民工子弟结对活动
我院团学联活动的开展始终秉持服务广大团员青年的宗旨,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训练、素质拓展视作着力点,面向更广大的团员青年,力求全面提高同学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素质修养。依托我院传统的专业优势,探索了一套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并在科研创新实践活动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 强化宣传,注重对青年团员创新项目的引导
1、营造学术氛围:我院团委定期举办高水平学术讲座,近年来,我院邀请到威斯康辛大学社会性别研究中心教授mahruq khan、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社会工作学院郭申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唐峻研究员等国内外知名学者在我院开展讲座,动员广大青年团员参与讲座讨论,开阔了视野、培养了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除此之外,我院团委学习部积极开展学术沙龙,通过定期的读书交流活动活动来交流学习方法、互通有无、进行自由的发言和讨论来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2、倡导榜样力量:鉴于我院拥有传统的专业优势和创新活动大赛获奖的经历,我院团委在创新项目的参与宣传上注重开展朋辈教育,每年将邀请历届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选手向其他青年团员传授经验。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经验分享会已经开展了4次,获奖选手分别从选题、研究方法、研究实践、报告撰写等方面进行介绍,活动的开展还吸引了很多其他兄弟院系的青年参与进来;分享会的影响还扩大到其他高校,我院获奖选手受到xx理工大学等兄弟院校的邀请前往进行经验分享,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3、依托学生社团:目前挂靠在我院团委下有青年调查协会、社会工作协会、乡土建设协会;青年调查协会强调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包括问卷设计、抽样方法到、调查实践等一系列研究型创新实践能力的训练和拓展,青年会员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实践不但主动走出校园,而且从接触社会各类群体的时候找到创新项目的新点子;社会工作协会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依托,通过科学商店项目的申请,利用专业优势提供社区服务,打造门店服务品牌,由此产生的科学商店的商品——研究型报告,这也成为青年团员创新项目的雏形,为“大夏杯“、”挑战杯“等赛事的创新性科研项目提供了基础;乡土建设协会以支教活动为主,服务对象主要是各地民工子弟学校的流动及留 守儿童,我院的专业优势在接触底层群体的过程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与这类群体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获得灵感,我院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参加全国挑战杯获奖的项目均与农民工和征地农民有关,无不得益于社团对青年团员走出校园、观察社会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鼓励跨专业、跨年级交流。在创新项目的推进上,我院团委充分鼓励跨专业、跨年级的交流与合作,在第十届挑战杯的参与中,我院与法律系共同合作的《流动青少年管理模式新探索》获得xx市挑战杯二等奖、全国挑战杯三等奖的好成绩;在第十一届全国挑战杯比赛中,由我院05级和07级青年团员共同合作的《断裂与重塑:“村改居”后城郊新市民群体的身份认同研究》获得全国一等奖;而在刚落幕的第十二届全国挑战杯竞赛中,曾经参加第十一届挑战杯的07级青年学生凭借也已获得的宝贵经验,携09级的学生一起,以创新项目《“村改居”后城郊新市民群体生活满意度研究》再次斩获xx赛区特等奖以及全国赛区三等奖的好成绩,充分发挥了高年级与低年级传承的优势和衔接,使得我院团委在创新项目的参与上能够厚积薄发,保证创新人才培养的连贯性和可持续性。
(二)主动出击,加强与各个职能部门的联系与合作
1、统筹资源,加强与学校职能部门的联系
针对当前很多高校院系团委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出现的“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我院团委积极加强共青团作为学校学生工作的主要资源统筹体系优势,积极加强与校学工部、校教务处以及校团委的沟通、交流和合作。例如,xx师范大学教务处为鼓励大学生创新,特别设立了“大夏基金”、“xx市创新基金”、“国家创新基金”等基金支持大学生开展创新项目研究,我院团委通过与教务处进行及时的沟通,商讨创新项目的评价标准以及具体要求,并将这种要求及时在广大青年中进行宣传。从社会发展学院成立至今,我院申报各类创新基金的数量和成功率获得了大幅度提升,今年,我院共有15个项目获得申请立项,在所有申报项目的院系中名列前茅;与此同时,我院项目结题的质量也在逐年提高,在今年的xx市本科生社科论坛中,在115篇作品中,我院学生在创新基金的资助下完成的研究项目在评出的5名一等奖中脱颖而出,斩获了其中四个一等奖,在各大参赛高校中位居首位。
2、利用院务委员会的平台,发挥决策效应
团委作为学生工作的主管单位,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上一直处于建议、引导这样边缘的地位,用决策来影响创新人才的培养上有限。我院团委在与院系领导取得共识的情况下,成立了院务委员会,委员由学院院长、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青年教师代表以及团委书记共同组成。委员会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就学生的教育成长及培养方案进行讨论。我院团委身处了解团员需求的第一线,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将学生需求以及建议反馈到组委会,参与到创新人才的培养决策中来。例如,我院在本科生教学上一直沿用以往的培养方案,将《论文写作》这一门课放到大三下甚至大四上,用这样的培养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但这种被动性的安排不利于培养青年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因此,我院团委通过深入了解青年学生的需求,在院务委员会上提出了将《论文写作》这门课提前到大二这一年,不但可以尽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术灵感,还变被动为主动,通过问题意识的培养、资料的搜集、研究方案的制作以及论文写作规范等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专业培养,有利于挖掘具有潜力的创新项目。该提议得到了院务委员会的同意,我院团委并在这门举足轻重的课程教师的选择上发表了意见和看法,充分发挥了决策效应。这种机制的建立也是保证我院青年学生一直在挑战杯这样大型的创新项目竞赛中获得奖项的关键。
3、注重与青年教师的沟通,打造师生共赢的平台
专业教师的辅导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院团委通过院务委员会例会充分了解院系青年教师的研究方向和优势,在青年学生参与的创新项目中寻找与当前青年教师研究兴趣的契合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向适合的老师进行项目推荐,搭建指导的桥梁;除此之外,我院团委结合教务处的本科生导师制,为每一位本科生配备了人生导师,指导其本科阶段的学习及创新活动。我院团委通过与辅导员工作进行结合,通过制定本科生导师考核制,将青年教师对青年学生的创新项目指导情况纳入考核指标,明确岗位职责和评价工作,切实保证青年教师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
(三)注重监督,实时追踪创新项目进展
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上,我院团委不但关注前期的宣传、决策的参与和与各个职能部门的多方联动,还对创新项目的进展进行跟踪参与。例如,在青年学生获得创新基金立项、并取得与指导老师的联系以后,团委学习部会以一个季度为周期,检查项目的进度,并在半年以后进行一次中期考察,组织中期考核;在为期一年的创新项目实施结题阶段,我院团委在教务处和院务委员会的帮助下组织青年教师进行终期考核答辩,确保创新项目能够顺利、高效、高质量地开展。
(四)加大支持,改进并完善对创新人才的激励制度
1、设立大学生科研基金,对重点项目团队进行扶持。我院为了鼓励创新项目的开展,专门设立“华夏基金”为青年学生提供科研经费支持,由学生自主组织团队,向学院提交申报表,学院组织专业老师进行评审,确定立项项目。然后通过中期检查、结题报告审查等形式对项目进行监管,并下发资助金额。到目前为止,学院下发了4万元资金,资助了学院近30个项目团队。
科研基金的设立,对营造学院的科创氛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为我院学生参加“大夏杯”、“挑战杯”、“xx市本科生社科论坛”等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打下了坚持基础。
2、促成建立多元化的教育成果评价机制。在教学评价机制上,我院团委也探索了一条多元化教育成果评价机制,以激励创新人才主动积极参与创新。在这一套激励机制中,不但将创新项目与奖学金的评定挂钩,还参与免试直升研究生的加分政策,除此之外,我院团委将创新项目的开发与教务处的创新学分评定相结合,用创新项目成果抵扣在校期间的公选课学分,充分保证创新型人才的积极性。
(五)注重研究,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
在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上,我院团委还积极进行理论研究,由我院团委组织申报的青年课题《立足创新、着眼发展、服务后世博——高校共青团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从剖析共青团负责组织的“挑战杯”获奖案例为视角,试图分析现今高校共青团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好的经验,对其推广及改进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从而破解共青团创新人才培养之难题,深入挖掘共青团组织创新人才培养的实现机制,立足创新,着眼社会发展,为“后世博时代”的人才培养贡献力量。该课题已经完成结题报告,在此基础上我院团委将在xx各大高校中进行布点实验,目前正在向各大高校收集具体数据中。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将对共青团培养创新性人才提供较为丰富的理论及实践支持。
(六)延伸第一课堂内容,打造我院科创品牌
自启动创建xx市“五四特色团委”以来,学院团委继续强化品牌化建设,并努力在全校范围内推广,为学术校园建设贡献力量。xx市本科生社科论坛作为xx市7所高校以主修社科专业的学生学术交流的平台,正逐渐走上正规化与品牌化的道路。到目前为止,我院团委已成功主办了第二届、第五届本科生论坛,并承担了第一届、第三届、第四届分论坛的筹办工作。在10月29日刚刚落下帷幕的第五届xx市本科生社科论坛中,组委会收到了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xx大学、xx政法大学、xx财经大学、xx立信会计学院一共115篇论文,25篇论文入围决赛,5个分论坛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一名,在本次论坛中,我院青年学生获得一等奖四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一名的好成绩,充分展示了我院学生在创新型项目研究上的优势。
“双社月”活动——张亦农老师讲座
(七)彰显素拓活动先进内涵,提升青年综合能力
为全面拓展我院青年的素质,学院团委组织了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素质拓展活动:如开展“双社月”(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主题活动月),打造自有品牌。 我团委以专业为背景,创新性地以一个月为时间跨度,集中呈现、开展各类体现我院特色和学生风采的活动,同时欢迎全校同学的参与,如:优秀社会学(社工)电影展映、活动月系列讲座、话剧演出等。充分发挥基层团支部的作用,凝聚团员青年关怀社会、关爱民生,关注弱势。
一年一度的学导联欢会,通过学导与所导同学的互动和节目演出,增进友谊,帮助新生更早地融入社会发展学院大家庭,同时也为之后的迎新晚会做铺垫。学导联欢会在各位学导的带领和大一新生的参与下,不仅帮助大一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也增加了青年团员的凝聚力。
近两年来,学院团委在素质拓展活动方面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院联合法律系团学联,组织力量参与了XX年“银杏杯”文艺汇演,小品剧《魔椅》获得优秀奖。另外,我院团委还与中文系、历史系等兄弟院系的团学联,举办了人文社科十大歌手比赛;在XX年“银杏杯”红歌会上,我院联合法律系、政治学系,共同努力,最终取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与此同时,团学联还组织同学们参加校运动会、莘生杯体育联赛、阳光体育联赛等多个体育活动,并获得了阳光体育联赛女子篮球第三名、男子羽毛球第三名的好成绩。今年8月,我院10级本科生与金统学院、政治学系共同组成的合唱连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在这些活动中锻炼了同学们的能力和毅力,提升了同学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增强了集体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在团学联内部,除了原有各部门的干事培训外,今年开设的部长培训班旨在帮助各部部长尽快完成角色转变,进一步熟悉部门业务,同时培养他们的领袖气质。在培训班中,既有优秀前辈们的经验故事,也有培养团队意识的互动游戏;既有对团学工作的再认识,也有工作中的实用技巧。部长培训班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新部长尽快适应新的角色和工作,也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三、以服务青年为根本,建设服务于青年成长成才的坚实阵地,举办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精品活动
在阵地建设方面,学院团委广开言路,创新思维,立足青年成长成才需要,加强宣传、团校、实践、志愿者服务等四块阵地的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大力加强宣传阵地建设,锻造团学工作基石
简报《社家茶坊》
学院团委非常重视宣传工作,不仅专门开辟了社会发展学院网站,对团建工作进行实时更新;每月制作一份《社家茶坊》,宣传学院最新动态;另外,还在人人网注册“华师社会”域名,在新浪上开辟了“社会发展学院团学联”的微博,对各类团学活动进行更新、记录,搭建了青年学生获取信息和互动的交流平台。除此之外,由我院团委学生干部自编、自导、自演完成的《欢迎加入社发院》视频目前在各大视频网站上已经超过十万次的点击率,成为宣传我院的重要门户。
另外,我们还建立团学联各部门以及各团支部通讯员制度,提升宣传工作的效率;积极向校园网、青年网、《团学工作简报》、《大夏之声》投稿。
(二)全力巩固团校阵地建设,创新思政教育模式
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提高团员们的素质,发挥青年团员的才能,我院团委与传播学院团委合作开办由社会发展学院与传播学院联合团校。各项活动的安排都旨在与学员分享先进思想、提升学院团干能力、增强学员团学知识、提升学员演讲与口才能力、开拓学院在团学工作中的思路、讨论团工作的重点,并在活动中寓教于乐,这样不仅提升了学员们的团结协作能力,而且也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提升了其活动实践能力。迄今为止,我院团委与传播学院已经进行第二次联合团校的合作,联合团校的开办不但加强了兄弟院系的联系,更使得不同的院系之间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在团员干部的培养上探索出一条跨专业、多元化培养的道路。
(三)努力完善实践阵地建设,拓宽青年发展空间
为了培养和提高广大团员青年的实践能力,动员和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到创建和谐社会和我校创建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进程中来,实现全面发展,积极服务社会,成为“知行合一”且兼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我院团委以科学商店实践基地为依托,建立了xx师范大学科学商店社会工作部颛桥门店和梅陇门店两个实践基地,通过开展“绿色后世博”、“龙的传人”民族文化体验活动、青少年正面成长等实践活动,为我院团委培育特色项目、创造精品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除此之外,我院社会实践部主办的百城千乡牵手爱心行“你和我心连心”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分别在xx、安徽、河南和江苏四个省同时开展,活动包括“大哥哥大姐姐暑期夏令营”、“吴泾星火村”、“xx青少年中心”以及“暑期颛桥社区学校”等结对活动。该项目获得了xx市暑期社会实践优秀项目奖以及xx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最佳项目奖”,蒋榴燕同学也获得了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先进个人”。丰富的实习实践经历,为学生就业打下了良好基础,我院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学校前茅。
(四)积极开辟志愿活动阵地,凝聚和指引团员青年
1、寻找“大哥哥大姐姐”活动,生命影响生命。这一用志愿精神凝聚团员青年的活动,从本院团学工作中起步,通过发动志愿者与城市的农民工子弟进行结对开展帮助,现已发展为全校青年广泛参与的大型志愿行动。在第一季大受好评后,我们组织的第二季招募首轮就募得188位志愿者,最终通过筛选确定了56名志愿者。我院团委专门开设志愿者培训班,如:请吴泾镇社工或世博志愿者来为志愿者讲授经验,这也得益于我们在世博志愿服务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同时,将目标转向相关专业的老师,比如社会学、社会工作和心理学专业。通过“给社会发展学院教工党支部的倡议书”,倡议每个教师党员负责督导一个农民工家庭的扶助,发动他们也参与到这个充满爱的志愿行动中来,得到了广泛响应。
2、依托社团资源,接力志愿行动。挂靠在我院团委下的乡土建设学社和青年调查协会都是我校的优秀社团(分别是五星级和四星级社团),两者都集学术性、思想性、公益性、实践性为一体,始终坚持学术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投身于志愿行动。如:前者XX年赴安徽省涡阳县进行义务支教活动并开展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调研、XX年前往山西陈村支教;后者一直就同学们关心的社会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深入探讨、XX年参与组织了关于“校园垃圾桶设置”等调查。
回顾近一年来学院团委的团学工作,全体青年在我院团委的号召下紧密团结在一起,围绕着以上三点工作思路,振奋精神,团结协作,积极开拓,为社会发展学院团委作出了诸多的贡献。展望未来,创建工作并不是最终的目的,社会发展学院将循着特色团委的创建之路,完善机制、打造品牌、挖掘优势,为开创社会发展学院团委工作的新局面,我们将继续加强团结、顾全大局、埋头苦干、开拓进取。我们相信一定能够谱写共青团工作更加辉煌的篇章!
共青团xx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委员会
XX年11月
“五四特色团委”创建工作总结报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