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奖词写作指导
更新时间: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每年都要举办各类专题性质的人物评选活动。如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年度经济人物、年度法制人物等等。这些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人物评选活动,旨在歌颂先进人物闪光的心灵、倡导某种人格精神、弘扬社会正气,从而体现我们时代的精神风貌。这类活动已成为社会公众十分关注的对象,并且已成为一种特定的电视文化现象。在颁奖典礼上,致
颁奖词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我们一方面被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所激励,同时我们又被深刻、优美的颁奖词所感染。下面,笔者就颁奖词的写作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以期抛砖引玉,不断充实和完善颁奖词的写作。
一、什么是颁奖词
颁奖词是在某一主题的颁奖典礼上,对获奖对象的事迹所作的一种陈述评价性的礼仪文稿。笔者认为颁奖词所适用的情形是:在颁奖典礼上,它是作为某种主题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存在的,缺少了这个环节,活动的策划就不是很完美,活动过程就显得不是很完整。通过这种宣读颁奖词的方式,让大众了解获奖对象的事迹以及所体现的一种超乎寻常的人格精神,从而取得一种教育的效果。因此,它必须借助于优美的语言文字对获奖对象进行准确的陈述与评价。
二、颁奖词的特点
(一)情感性饱含情感,真挚赞美人物的事迹与精神,写作指导以达到以情感人的艺术效果。
(二)深刻性对人物事迹的评价,必须体现一定的深度,触及人物的精神内核,将人物的壮举提升到一定的思想高度。
(三)简洁性颁奖词非常精练简洁。为适应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要求,寥寥数句,即见人物的神韵与风采。
(四)系列性在颁奖典礼上,授奖对象一般不是单个的,因此,这类文稿的写作往往是一个系列。尽管主题相同,但是具体人物对象的事迹不同。这就要求写作时必须做到因人定论、因事定调,有针对性地表达出每个人的个性特点。
三、颁奖词的写法
(一)大笔写意,点明人物的事迹。
写意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在这里,引申为一种叙事方法,是指从大处着眼,抓住人物最主要的令人钦敬的事迹,简要概述,如同画写意画,力求用最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丰满的笔下之物。因此,颁奖词不要求详尽地交代人物事迹的来龙去脉或是细枝末节。在新闻传媒非常发达的时代,人物事迹点到为止,人们自然心领神会。
例如: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获奖者魏青刚的颁奖词: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心品质。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
这段文字对魏青刚下海救人的事迹介绍,就是简洁的“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至于具体的过程,没有去详细交代。但是英雄的侠义之举如在眉睫之前。这种大笔写意的手法,笔法简洁、描人绘物非常传神,显得气势宏大、撼人心魄。
(二)纵深开掘,彰显人物的精神。
对人物精神的赞美是颁奖词写作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人物的事迹,引出对人物精神的评价。因此,在颁奖词中,要体现出人物的闪光心灵、人格魅力,或是人物的坚强意志、思想品质等等。要体现一定的哲理意味。
例如: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获奖者徐本禹的颁奖词:
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共2页,当前第1页12
这段文字对徐本禹的精神与责任感提炼得很到位。“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徐本禹以自己的行动让我们感动,这种感动源自于我们对他人格精神的钦敬。物质上不富有的他,以其义举获得了全社会的尊重,这比物质上的财富更有价值。这句话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他“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他的行为是发自内心的,体现了他的人生价值取向,因而通过这段文字,我们看到了徐本禹崇高的品质、闪光的心灵、忘我的人生境界。
(三)综合表达,事、理、情有机融合。
颁奖词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议论、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要求综合运用。将人物事迹、精神以及对人物的赞美之情有机融合在一起,做到水乳交融,自然成趣。
例如: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获奖者邰丽华的颁奖词:
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中是最美的。
XX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节目《千手观音》的表演堪称“绝美的舞蹈”,以邰丽华为代表的演员,将生命之美演绎得让人惊叹。这段颁奖词将叙述、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融在一起,浑然天成。
(四)言简意丰,自然流畅音韵美。
颁奖词一般很简短。这就要求语言高度浓缩,言简意赅。这样的语言往往字字珠玑、意蕴丰富,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同时还要求语言自然流畅,音韵铿锵悦耳,富有音乐美。
颁奖词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我们一方面被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所激励,同时我们又被深刻、优美的颁奖词所感染。下面,笔者就颁奖词的写作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以期抛砖引玉,不断充实和完善颁奖词的写作。
一、什么是颁奖词
颁奖词是在某一主题的颁奖典礼上,对获奖对象的事迹所作的一种陈述评价性的礼仪文稿。笔者认为颁奖词所适用的情形是:在颁奖典礼上,它是作为某种主题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存在的,缺少了这个环节,活动的策划就不是很完美,活动过程就显得不是很完整。通过这种宣读颁奖词的方式,让大众了解获奖对象的事迹以及所体现的一种超乎寻常的人格精神,从而取得一种教育的效果。因此,它必须借助于优美的语言文字对获奖对象进行准确的陈述与评价。
二、颁奖词的特点
(一)情感性饱含情感,真挚赞美人物的事迹与精神,写作指导以达到以情感人的艺术效果。
(二)深刻性对人物事迹的评价,必须体现一定的深度,触及人物的精神内核,将人物的壮举提升到一定的思想高度。
(三)简洁性颁奖词非常精练简洁。为适应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要求,寥寥数句,即见人物的神韵与风采。
(四)系列性在颁奖典礼上,授奖对象一般不是单个的,因此,这类文稿的写作往往是一个系列。尽管主题相同,但是具体人物对象的事迹不同。这就要求写作时必须做到因人定论、因事定调,有针对性地表达出每个人的个性特点。
三、颁奖词的写法
(一)大笔写意,点明人物的事迹。
写意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在这里,引申为一种叙事方法,是指从大处着眼,抓住人物最主要的令人钦敬的事迹,简要概述,如同画写意画,力求用最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丰满的笔下之物。因此,颁奖词不要求详尽地交代人物事迹的来龙去脉或是细枝末节。在新闻传媒非常发达的时代,人物事迹点到为止,人们自然心领神会。
例如: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获奖者魏青刚的颁奖词: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心品质。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
这段文字对魏青刚下海救人的事迹介绍,就是简洁的“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至于具体的过程,没有去详细交代。但是英雄的侠义之举如在眉睫之前。这种大笔写意的手法,笔法简洁、描人绘物非常传神,显得气势宏大、撼人心魄。
(二)纵深开掘,彰显人物的精神。
对人物精神的赞美是颁奖词写作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人物的事迹,引出对人物精神的评价。因此,在颁奖词中,要体现出人物的闪光心灵、人格魅力,或是人物的坚强意志、思想品质等等。要体现一定的哲理意味。
例如: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获奖者徐本禹的颁奖词:
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共2页,当前第1页12
这段文字对徐本禹的精神与责任感提炼得很到位。“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徐本禹以自己的行动让我们感动,这种感动源自于我们对他人格精神的钦敬。物质上不富有的他,以其义举获得了全社会的尊重,这比物质上的财富更有价值。这句话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他“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他的行为是发自内心的,体现了他的人生价值取向,因而通过这段文字,我们看到了徐本禹崇高的品质、闪光的心灵、忘我的人生境界。
(三)综合表达,事、理、情有机融合。
颁奖词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议论、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要求综合运用。将人物事迹、精神以及对人物的赞美之情有机融合在一起,做到水乳交融,自然成趣。
例如: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获奖者邰丽华的颁奖词:
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中是最美的。
XX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节目《千手观音》的表演堪称“绝美的舞蹈”,以邰丽华为代表的演员,将生命之美演绎得让人惊叹。这段颁奖词将叙述、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融在一起,浑然天成。
(四)言简意丰,自然流畅音韵美。
颁奖词一般很简短。这就要求语言高度浓缩,言简意赅。这样的语言往往字字珠玑、意蕴丰富,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同时还要求语言自然流畅,音韵铿锵悦耳,富有音乐美。
颁奖词写作指导相关文章:
颁奖词写作指导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每年都要举办各类专题性质的人物评选活动。如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年度经济人物、年度法制人物等等。这些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人物评选活动,旨在歌颂先进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展览公司社会实践实习报告范本
下一篇:员工工作励志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