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孤独症黑板报图片
每年的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日。“孤独症”,对很多人来说也许不是个十分熟悉的名字,那么它的曾用名“自闭症”,相信很多人耳熟能详。
孤独症患者“有视力却不愿和你对视,有语言却很难和你交流,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有行为却总与你的愿望相违……”人们无从解释,只好把他们叫作“星星的孩子”——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
界定
三大行为,界定孤独症
孤独症属于目前仍没有明确原因的那些疾病中的一个。人们无法理解一个孩子为什么完全无法或不愿意和人交流,对孤独症的探索也否定了家庭环境等原因,而是基本定性为基因、遗传等原因,但具体是什么原因没人说得清楚。
有些家长会把孩子的孤独症错判为性格孤僻、不爱与人交往,也有些家长甚至医生会把孤独症判断为多动症或者儿童精神分裂症、儿童精神发育迟缓等。
“孤独症表现为三大典型行为。”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河南省孤独症专业委员会会长姚梅玲,“这三种行为分别是语言障碍、社会交往障碍以及兴趣狭窄行为刻板。”
姚梅玲介绍,现在一般认为,孤独症产生原因为遗传因素、免疫系统异常、神经内分泌及神经递质失调,而且受到围产期并发症影响,如宫内窒息、羊水浑浊、产后黄疸时间长、颅内出血等。
由于各种原因并不明确,再加上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对孩子的一些症状不太注意,确诊孤独症的时间一般都在3岁之后。
详解
三大行为的具体表现
A语言障碍
“很多孤独症孩子在3岁之前是不怎么说话的,或者说话的进展缓慢,甚至妈妈、爸爸这样的词对他们来说都很困难。还有些孩子会出现语言倒退的现象,即好不容易学了些句子,却又逐渐失去了。”姚梅玲说。
另外,孤独症孩子还表现为不爱搭理人,任你说什么,其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完全不理睬你, 更不会回答你。
当然,也有不少孤独症孩子可以说话,但是他们的说话方式不是可以交流的方式。比如突然说话了,但并不在乎你听不听,说的很可能和当前的氛围完全没有关系,或者重复地说一些话,但是没有特定的意义,或者完全是自言自语,别人无法介入,或者是不停地鹦鹉学舌,比如大人说什么他就说什么。这种学舌和一般小孩为了好玩学舌是不同的,持续时间更长,而且孩子并不会学一会儿就用笑声等方式证明自己是恶作剧。
孤独症孩子说话时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即他们是不看人的眼睛的。
B社交障碍
姚梅玲介绍,孤独症儿童的社交障碍大体上可以体现在三点,目光不和人接触(不管说话不说话),不和人进行肢体交往,不和同龄的儿童玩耍。
孤独症儿童目光不和人接触是一个十分典型的行为。不管说不说话,他们从来不看人,好像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其他一切都不存在。
另外,儿童一般都喜欢撒娇,喜欢腻歪在父母身边,渴望父母的拥抱、爱抚。他们会对这些肢体的接触表现出期待的表情,得到爱抚时会很愉快。而孤独症儿童则表现为对肢体接触没有期待,有些甚至不喜欢和父母接触。
和同龄的小伙伴玩是儿童的天性,但是孤独症孩子一般不与小孩儿玩。
C兴趣过少,行为刻板
孤独症孩子到了3岁进入幼儿园后,他们往往难以遵守幼儿园的规矩,自己玩耍。他们可能会自己转圈,在一个地方来回跑,对圆形的东西感兴趣,比如拿着一个瓶盖就能玩一天。也有孩子会捡地上的头发玩,玩上好久。
“总之,孤独症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很少,很多小孩觉得有趣的事情,有些建设性、能学点东西的事情,他们往往不感兴趣,而对一些很刻板的东西,能够玩上很长时间。”姚梅玲说。
矫正
应用行为训练法和结构式训练法
孤独症儿童的治疗不用手术的方式,而且只有很少的孩子需要药物治疗(比如行为很偏激、攻击性强的孩子),而是主要依赖康复训练。
姚梅玲介绍,现在的主要康复训练有两种。一种是应用行为训练法,即分解式训练法,把语言、动作等进行分解,慢慢地教给孩子。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医院会对家长进行系统培训,让家长在家中对孩子进行训练。这也是家长对孩子进行康复训练的主要方式。
另一种是结构式训练法。相比上面那种,这种更为系统,需要一个固定的场所,运用卡片、任务、系统模式、提示等方法,让孩子掌握语言和日常行为,培养孩子的视觉思维和抽象思维。
“孤独症已经被中国定性为儿童残疾,对孤独症儿童的治疗又被称为抢救性治疗,孤独症儿童不经过系统治疗就没有办法像正常儿童一样进入学校。一般孤独症在儿童3岁多时被发现,在6岁之前,要进行2年多的系统康复训练,每天六七个小时,我国对这种治疗也有1.2万元的补贴。”姚梅玲说。
关注孤独症黑板报图片相关板报:
上一篇:[组图]简单漂亮的英语手抄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