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然”可养性情
目录:
第一章:六“然”可养性情
第二章:健心“八戒”益健康
第三章:学苏东坡:风景不转心境转
修身养性可比单纯的保养身体难得多,很多人都达不到遇事泰然自若的心境。那么如何养性情?
六“然”可养性情
幸福感带给身心的感受,如同春天的花香、夏日的繁茂、秋天的硕果、冬天风雪中温暖的家园,是生命力的依托,对健康长寿十分重要。而现实的幸福不仅需要基本物质条件,还需要每个人在修身养性中获得。明末着名思想家王夫之提出的“六然”修身格言,对中老年人保持乐观豁达、安康幸福地度过每一天,不无裨益。
自处超然
对待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都能采取超然达观的态度,不为外界得失谜失自己的善良淳朴的本性。王夫之所说的“自处超然”,重在“心处”,因为“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百病息”。如果心总是忐忑不安,身体很难健康。自处超然能帮助人们远离矛盾纠纷,保持美好的精神状态。
处人蔼然
放宽人生境界,与人相处采取友善的态度,满身祥和之气,自然得享天年。自古以来爱和敬都是双方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有人总结了人与人要有“七互”的待人处世之道:互信、互敬、互爱、互帮、互慰、互让、互谅。处人蔼然有利于天地人和,有利于健康长寿。
无事澄然
心无妄念,精神宁静,善于享受闲逸的生活,从宁静中获得乐趣。正如《黄帝内经》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过去几十年,人生多少奋斗拼搏,多少恩恩怨怨,已如过眼烟云。迈进晚年犹如航船进入平静的港湾,应学会享受邪份宁静祥和,遇事从容圆缓。
有事斩然
遇事要多谋果断,而不要优柔寡断。因为矛盾的心念时间越久,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压力越大,对身心的损害就会越重。着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过:“一切顽固、沉重的忧悒和焦虑,足以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因此,要善于及时处理矛盾,尽快求得心理平衡。
得意淡然
当事业有成、硕果累累之时,切不可得意忘形,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这是一个人的美德和福根。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谦虚是藏在土中甜美的根,所有崇高的美德由此发芽滋长。”
失意坦然
纵有失意之时,也应胸怀坦荡,不让“失落”困扰,保持心情愉快充实。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如同对待失意,是对人的一种考验。
老年朋友们,走过弯弯曲曲的山涧,闯荡过无数艰难险阻,见识过种种风云变幻,对意外之喜或突临烦恼,请保持长者的风度,从容坦然。
健心“八戒”益健康
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些学者用了40年的时间研究发现:在2l岁和46岁之间,过着舒畅精神生活的59人中,只有2人在53岁时得了重病,其中1人死亡;而在同一时期内,得不到舒畅精神生活的48人,都在55岁前死去。为此,有关专家提出了养生“八戒”,也许会对人们有所启示。
戒疑
疑心病者,总以为别人在暗算自己, 一言一行都提防,坐立不安,经常失眠。
戒妒
妒忌别人的成就,不考虑怎样奋起猛追,却希望别人栽跟头。
戒卑
觉得自己处处不及旁人,在人前仿佛矮三分。不喜欢和别人共事,愈来愈孤僻,越来越古怪。
戒傲
自以为是,总认为自己天下第一。周围的人对他敬而远之,他却自鸣得意。生活空虚,无所寄托,缺少乐趣。
戒躁
容易发脾气,脸红脖了粗,或吵或闹,甚至骂人、打人、毁坏物件,然后心理上得到一种莫名其妙的满足。
戒愁
整天生活在忧虑之中,愁容满面,心事重重。
戒慎
时时提心吊胆,怕说错话,怕做错事,怕得罪人。
戒悲
一生当中,一些不幸的事常常浮现在眼前,不觉悲从中来。
学苏东坡:风景不转心境转
1082年的某一天,苏东坡途中遇雨,没带雨具。常人只有狼狈二字,雨点打在竹林里发出清响,不是不寒心的。好一个苏轼,就这样写下宋词中我的最爱:“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不用“不听”,而用“莫听”
不听,那种坚决,就要运用意志力,跟雨声抗衡。莫听,是你可选择听,但声音也只是外物,你的心可以决定听得到,听不到。着一“莫”字,境界就从容自主起来。
“何妨吟啸”,那何妨也是一种优游,反正落汤鸡的现实无法改变,倒不如吟起当时的流行曲。无法改变的事情,就让它自然存在吧。
苏老当时只拿着竹拐杖,穿《倩女幽魂》内那种草鞋,从头到脚尽湿,没有骑马。但他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从负面自嘲发掘出乐趣,雨中持杖穿轻便草鞋,比骑马还轻便。
雨停了,金句来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境界较低的是,好了,雨停了,身干了,雨后自有晴天,做人无须在逆境中头发乱了。苏东坡却更通透无碍,雨可以不是雨,逆境中凭心境自乐,于是,晴也不是晴天,万法无常之变已与他心境无关。
我常常想,万一时运低见鬼,也会学苏老,心里无鬼,于是,看不见。看不见,然后转身走开,吟啸:“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七个字的境界,值得我们在无常变化的处境中用来做口头禅。
结语:平和的心境不仅仅能让我们遇沉着、在患难中保持乐观的心情,它更能帮我们的健康锦上添花!(文章原载于《健康指南》,刊号:2012.02,作者:黄根柱;《养生保健指南》,刊号:2012.03,作者:王志明、林夕,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作文库知识百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六“然”可养性情相关文章:
六“然”可养性情
上一篇:油性肌肤控油小技巧,你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