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误区 缝衣针刺脓包脚竟变成这样
在生活中如果身体长了一个小脓包,很多人听信土办法,用缝衣针刺破皮肤试图排脓,其实这是健康误区,因为这样做很容易感染破伤风,被送入医院抢救。最近就有一个女子用针挑破脓包,结果如何,一起来看看吧。
45岁的唐丽芳(化名)是株洲攸县一名普通农妇,种田、喂猪样样都行,是村里公认的勤快人。
今年8月初,她在干农活时不慎弄伤左脚大拇趾,由于没有及时清洗消毒,几天后,受伤部位周围组织出现红肿、发炎。“老人家说用针挑破,把脓挤出来就没事了。”
按照家中长辈的方法,唐丽芳找了一根缝衣针,在没有经过任何消毒措施的情况下,将脓肿部位皮肤刺破,挤压出不少脓液。
本以为没事了,谁知几天后,她开始出现背部肌肉酸痛、乏力,牙关紧闭,张不开嘴的情况,脖子和四肢也变得僵硬。
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破伤风”,进行了破伤风抗毒素和抗感染等治疗,但病情加重,于8月10日被家人送往急诊科。
“进来时呼吸困难,四肢抽搐严重。”急诊科医师介绍,入院后,唐丽芳被确诊为“重症破伤风”,因为肌肉痉挛导致呼吸困难做了气管切开。经过近一个月的抗感染、破伤风抗毒素及镇静治疗后,唐丽芳病情好转,于9月2日出院。
医生表示,破伤风梭菌是一种厌氧菌,经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后,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从而引起肌痉挛。因为破伤风毒素主要侵袭神经系统中的运动神经元,因此患者多以牙关紧闭、阵发性和强直性痉挛为临床特征,主要波及的肌群包括咬肌、背棘肌、腹肌、四肢肌等。
医生提醒,破伤风潜伏期通常为7~8天,约90%的患者在受伤后2周内发病。遭遇开放性骨折、含铁锈的伤口、创面小而深的刺伤、盲管外伤、火器伤等更易受到破伤风梭菌的污染,小儿患者则以手脚刺伤多见,如果用泥土、香灰、柴灰等土法敷伤口,则更易感染发病。
遭遇上述伤口时,应做好以下三个步骤,防止感染破伤风:
1.正确处理伤口:有污染的伤口先用清水冲洗、清创,然后用双氧水、医用酒精、碘伏一类消毒水冲洗创面,以消除厌氧环境。
2.口服抗生素:如大剂量使用青霉素,防止伤口局部细菌的生长繁殖。
3.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中和游离的破伤风外毒素,对患者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和对症治疗。
北方的冬天寒冷干燥,不少人开始利用一些“土办法”来养生防病。然而,记者从养生专家那里了解到,不少民间“土办法”不但起不到养生防病作用,反而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威胁。
包括山西在内的北方地区,不少人为了抵御寒冷天气,经常时不时喝点酒来暖暖身子。“饮酒御寒”似乎已成为不少人公认的养生土方,但专家表示,“饮酒御寒寒更寒”,这种土方法是个养生误区并不科学。
冬季气候寒冷,人体各项机能容易受阻,导致血运不畅,很容易诱发多种疾病。有研究表明,冬季是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的高发期,许多身体欠佳的人尤其是老年人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不少人觉得喝酒能使人身体感觉暖和,便将饮酒御寒作为冬季养生的一项重要事项来坚持。
但从医学角度讲,这种养生防寒的方法并不科学。医学专家表示,人在饮酒后,之所以会感到全身温暖、发热,是因为酒中的乙醇经过消化道进入血液后,一方面使人体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使热量加快散发到体表,因而使人感到温暖发热;另一方面,乙醇随着血液循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麻醉作用,使人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的敏感性降低,因而对寒冷的反应不敏感。专家表示,饮酒御寒只是一种错觉,酒精中的乙醇会引起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使人体内大量的热量通过皮肤散失,进而会使体温下降。因此,饮酒御寒,不仅起不到御寒作用,反而易使人出现感冒、冻伤等症状。
别轻易尝试冷水浴
民间一直把洗冷水澡看成一种锻炼方式。许多人认为,在寒冷的冬天坚持冷水浴,不但能锻炼身体,还能锻炼意志。
专家表示,冷水浴能够刺激人体的神经系统,导致机体心跳加快、呼吸加深、血流加速,不仅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还能够使皮肤变得更加柔软有弹性。同时,洗冷水澡有助于增强人体消化功能,对慢性胃炎、胃下垂、便秘症状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是,没有养成冷水浴习惯的人,别在冬季轻易尝试这种锻炼方式,否则很容易导致疾病,影响健康。
专家建议,冷水浴要循序渐进。人体自身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冷水浴要从秋季或初冬开始。同时,洗冷水澡的时候应该先做“热身”运动,用手搓皮肤和关节,直到身体略有发红、发热。洗浴时,应当先向四肢淋水,数分钟后再冲胸、背部,给身体一个缓冲过程。同时,冷水浴的水温不要太低,以5℃—10℃为宜,冲澡10—15分钟即可。
冷水浴后,应及时将身体擦干,并用毛巾擦至皮肤微红发热,促使皮下血管迅速扩张,这时全身会感到温暖舒适。
“洗洗睡”不科学
在天气寒冷的秋冬,不少人喜欢临睡前才洗澡,带着暖烘烘的身体躲进被窝,其实这是一个不正确的习惯。
专家介绍,睡眠往往在体温下降后来临,而秋冬临睡前洗澡,热水浴会使体温升高,推迟大脑释放出“睡眠激素”,影响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而且在热水浴后,身体血液循环旺盛,此时却马上躺下,强制身体进入休眠状态,久而久之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如果只能在睡前洗澡,专家建议在浴后用湿毛巾冷敷额头5分钟,让体温回落到正常水平后,再入睡。
洗澡最好在饭后一两个小时以后或睡前两小时左右进行。不同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洗澡时间,如体质虚的老人,可以选择冬季中午阳气最旺的时候洗澡,这样能达到互补的效果,不易生病。
不吃肉不长胖
冬季进补容易使脂肪增加,因此,有些热衷瘦身的人在冬季反而选择吃素,认为冬季少摄入脂肪更利于减肥。
专家表示,有些人虽然在冬季吃素食,但烹饪用油并不少,而油本身就是脂肪,这种情况下一样可能摄入过多的脂肪,甚至带来肥胖。素食一样提供能量,虽然不像肉那么突出,但豆制品里有丰富蛋白质,水果里有丰富的糖分,如果总热量过剩,或者蛋白质、糖摄入过多,一样可能转化为脂肪,那么最后的结果依旧是肥胖。
当然,随着现在对于营养和健康的研究深入,问题还不只是这么简单。专家表示,现在临床很注意一种“隐形肥胖”的现象,就是有些人体重不算高,只是轻度超重甚至可能在正常范围内,可是体内肌肉比重太少,脂肪含量却很好。这种人虽然“不胖”,但依旧是代谢疾病的高危人群。
感冒了勿蒸桑拿
感冒是冬季常见病,民间对付感冒的“土办法”不少,蒸桑拿就是男士普遍认可的方式之一。
专家表示,平日里正确地蒸桑拿,应该说对健康是有一定好处的。但等到感冒已经开始表现出症状,再蒸桑拿就晚了。这是因为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桑拿房里空气流通差,某些细菌很可能“混迹”其中;二是在桑拿室的高温下,皮肤温度急剧升高,毛细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致使供应大脑的血液减少,导致头晕、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体内的水分是“发”出来了,但人体电解质平衡却破坏了;三是洗桑拿时的冷热交替反而会削弱机体对感冒病毒的抵抗力。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与心脑血管慢性疾病的人,如高血压、冠心病人等,更应谨慎蒸桑拿。
别迷信“每天8杯水”
冬季干燥,爱美人士都担心皮肤受损,并遵从网络上所谓“每天8杯水”的保养方法。但是,专家表示,水的摄入量是因人而异的,喝多了不但无益健康,还会造成肾脏的负担。人体摄取的水分除了经由排汗或呼吸时排出外,仍需经由肾脏来代谢,如果水喝得太多,肾脏排水量增加,会增加肾脏的负担,易让肾脏功能衰竭,反而易影响肾脏的健康;而且,体内的电解质会因为被太多的水稀释,引发电解质不平衡的危险。
很多人只注意喝水的量,却忽略了在日常饮食中也会摄取水分,比如每餐吃的食物、水果、饮料都带有水分,三餐至少占了500毫升;因此,每天喝的水必须低于1600到1950毫升,否则就会饮水过量,肾脏病或心脏病患者甚至需要限水。
健康生活如何做 看看外国人的养生观点
“保”即保持大脑的活力用进废退,故中老年人要多用脑,如坚持读报看书,绘画下棋,培养各方面的兴趣爱好。研究表明,一个经常用脑的65岁老人,其脑力并不比不爱动脑的35岁的青年人差。
“活”是指活动手指俗话说心灵手巧,经常活动手指,做两手交替运动可以刺激大脑两半球,有健脑益智、延缓大脑衰老的作用。
“转”即转换不同性质的运动在较长时间的单调工作或读书、写作后,应及时转换另外不同性质的活动,使大脑神经松弛而不过分疲劳,使脑力保持最佳状态。散步、做体操等是较好的转换活动方式。
“参”即参加社会活动和体育活动结交年轻朋友,以接受青春活力的感染,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脱离孤僻的生活环境。积极有趣的体育活动,可促进疲劳消除,体质增强,身体更健康。
“睡”即睡好觉,保证睡眠充足中老年人要学会有规律地生活,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一天有8小时(老年人10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调”是调节饮食做到粗细混杂,荤素搭配,兼收并蓄,多吃维生素和矿物质丰富的红枣、牛奶、豆浆、蛋黄、桑葚、芥菜、芝麻、胡桃仁、百合、猪脑、猪心、木耳以及大部分蔬菜水果;少吃些动物脂肪和含糖类食物。
“听”即听优美动听的歌曲优美的旋律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使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欢乐感觉。
结语:养生已经成为现在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健康生活是每个人的最求,如何做到这些呢?大家已经学习都了吧,不要过分迷信土方法,健康是自己的,身体也是自己的,好生活就在你眼前。
健康误区 缝衣针刺脓包脚竟变成这样相关文章:
健康误区 缝衣针刺脓包脚竟变成这样
下一篇:九个不良生活方式威胁白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