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档>知识百科>人群>婴幼儿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 什么是新生儿母乳性黄疸

更新时间:

新生儿出现黄疸的情况是比较多见的,但是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是少见的,那么大家知道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是怎么回事吗,新生儿黄疸怎么办呢,新生儿母乳性腹泻又是怎么回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在新生儿黄疸黄疸通常被称为牛奶,4到5天内出生后,逐渐增加,胆红素升高持续10天左右,然后逐渐降低,3~12周恢复正常。在哺乳期,发育正常,黄色粪便或白色的光。

病因尚不清楚,有专家认为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肝——肠循环增加有关;新生儿小肠内的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此酶主要来源于母乳,这种酶可以催化结合胆红素变成游离胆红索,使肠内未结合胆红素增多,加之乳婴的肠蠕动较慢,致使吸收增多而出现母乳性黄疸。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类型

新生儿黄疸可分为早发型及迟发型两种类型

1.早发型

一般在出生后的两三天内出现,并在一个星期内达到“顶峰”,半个月后基本可以消退,也即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出现的时间及达到的峰值都较相似。

2.迟发型

经常在出生后一周后30天,甚至经常进行生理性黄疸后发生的,这是基于生理性黄疸进一步加重。另外,母乳性黄疸期生理性黄疸一般很长,有2至3个月。

“但无论是早发型或是迟发型的母乳性黄疸,一旦暂停母乳喂养3~5天后,查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值可有明显的下降。因此临床上常用这种排除法来做辅助性的判断。”

医生指出,由于继续母乳喂养可使黄疸重新出现甚至加重,因此不少焦虑的家长也会担心孩子是否有肝炎或溶血问题。这时就应该查查肝和脾以进一步确诊。

一般来说,出现母乳性黄疸的新生儿身体其他情况都良好,能吃能睡而且体重增加也很正常,而且其他肝功能正常,肝和脾都没增大迹象,查血象也没贫血症状。

儿童患有肝炎、黄疸外除厌食、呕吐、肝功能异常等重大疾病,儿童患溶血病通常更重,除黄疸、贫血、肝、脾等症状。

早期预防母乳性黄疸

预防要点一

对生后3-4天的新生儿要增加哺喂次数,但每次量不宜过多。吸吮刺激肠蠕动,减少胆红素重吸收。如果母乳量不足则应适当给予补充配方奶或其他代乳品,使婴儿免于饥饿状态,防止胆汁瘀积。

预防要点二

可以早期对新生儿预防性苯巴比妥苯巴比妥是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诱导剂,可以减少新生儿的胆红素重吸收,降低血中胆红素水平,防止高胆红素血症。

预防要点三

对已有母乳性黄疸发生的患儿,可在不停止母乳喂养的基础上,应用思密达1.5克,与10%葡萄糖溶液匀和喂服,每8小时一次,可促进黄疸较早消退,保证婴幼儿健康发育。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

母乳性黄疸主要特点是新生儿母乳喂养后血液中的未结合胆红素升高,表现出黄疸。母乳性黄疸可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

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出现的时间是出生后3~4天,黄疸高峰时间是在出生后5~7天;迟发型母乳性黄疸出生后6~8天出现,黄疸高峰时间是在出生后2~3周,黄疸消退时间可达6~12周。

对于母乳性黄疸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还未完全明确。现认为这是一种多种因素作用下导致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所致,下面从三方面谈。

1、喂养方式

如果喂奶延迟、奶量不足或者喂养次数减少造成肠蠕动减慢,肠道正常菌群建立延迟等原因是造成肠道的未结合胆红素会吸收增加,造成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发生的主要原因。

2、母乳原因

母乳性黄疸儿的母乳促进了胆红素的重吸收,其母乳中某些特殊脂肪酸与胆固醇含量高,由于它们的作用,促进了未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导致迟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发生。

而牛奶和非黄疸母乳婴儿的母乳是可以抑制未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通过研究kohno发现母乳中有一种因子在发生母乳性黄疸的母乳中活性强,其对影响婴儿胆红素代谢的肝功能成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母乳性黄疸的婴儿在消化母乳时可导致远期迟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发生。

3、肠道微生态原因

胎儿期间消化道内是没有细菌的。新生儿出生从口腔、鼻以及肛门大量细菌迅速进入机体,其种类与数量迅速增加并于第三天已接近高峰,并维持着肠道的微生态平衡。

这些细菌不但参与水解蛋白,分解碳水化合物,使脂肪皂化,溶解纤维素而且还合成维生素K、B,同时肠道中某些细菌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转化肠道内的胆红素形成粪胆原排出体外,以减少未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

但是母乳喂养儿缺乏转化胆红素的菌群。也是造成少部分母乳性黄疸的原因之一。

母乳性黄疸的治疗

本病确诊后不需要特殊治疗,对于足月健康儿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在医生的监视下鼓励少量多次喂奶。一旦血清胆红素高于15毫克/分升(256.5μmol/L)暂停母乳喂养72小时改配方奶。

胆红素可以下降原来水平的50%,恢复母乳喂养后,胆红素浓度可轻度升高,而后逐渐降低。在暂停母乳期间,应该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证乳汁的充分分泌以便以后继续母乳喂养。

对于血清胆红素在15~20毫克/分升(256.5~342.012μmol/L)的患儿建议停母乳改配方奶进行光疗。早产儿当血清胆红素到10毫克/分升(171.0μmol/L)即应警惕,及早干预。

美国儿科学会近年来制定的母乳性黄疸的处理办法供参考。

1、补充配方奶+光疗;

2、停母乳+光疗;

3、停母乳不光疗;

4、暂停母乳,改配方奶+光疗。

一般认为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迄今为止很少有胆红素脑病的报告。因为最近有人报告母乳性黄疸有导致轻微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可能,因此对于血清胆红素浓度较高的母乳性黄疸的患儿,尤其是早产儿应密切观察给与适当的处理。

不过早开奶,勤吸奶、保证孩子的奶量,让孩子吃饱以刺激肠蠕动,增加大便排出仍是减少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发生的一个好的措施。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想必大家对于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也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了吧,新生儿出现黄疸的症状是比较多见的了,那么要预防新生儿黄疸的情况的出现,就要母亲在怀孕期间做好预防,宝宝出生后已经合理的照顾。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 什么是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相关文章: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 什么是新生儿母乳性黄疸

新生儿出现黄疸的情况是比较多见的,但是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是少见的,那么大家知道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是怎么回事吗,新生儿黄疸怎么办呢,新生儿母乳性腹泻又是怎么回事,下面...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