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孩子怕上学引发“胃病”
一位15岁的孩子,进入初中后,成绩一度下降,以至于害怕到学校,只要一进学校门就肚子疼,严重时疼得在床上打滚、恶心呕吐,但一放假,什么事都没有了。
暑假期间,省中医院消化科接诊了很多这样的孩子,他们主要是10岁至15岁的中小学生。
为何害怕上学,会殃及到胃?甚至会厉害到打滚呕吐?
胃是情绪变化晴雨表
情绪不好殃及胃的现象,成年人中也相当多见。
如,有位跨国公司上海分公司的负责人,自上任起,就感压力很大。有一次跟客户谈生意,莫名其妙地频繁打嗝,之后,一遇到重要的客户,就会出现这种现象。有时还会酸水突然一下子涌到嘴里,他只好悄悄吞下酸水,可是一开口说话,嘴里气味着实令人难闻。
去年年终公司年会上,当时他登台介绍成功经验,刚拿起话筒,居然打了一个声音雄厚低沉的嗝,惹得台下一片哗然,从此被人冠上了“满腹酸水经理”的头衔。
这种现象太多了,如,临床发现,抑郁症患者,容易伴有胃食管反流现象。
某些突发事件、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压力等导致的疲劳、焦虑和心情抑郁,可致使溃疡病发生率的明显升高。如,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时,溃疡病的发生率就明显增加!
其实这种现象我们平时都能碰到,如,心里有事吃不下饭,加班累了吃不下饭,受到什么打击后吃不下饭等。
情绪低落,茶饭不思;情绪高涨,食欲倍增。胃和情绪关系如此密切,因此有专家称:胃,是人情绪变化的“晴雨表”,还有说是“情绪胃”的。
胃的最高领导是中枢神经
情绪是如何影响胃的呢?
1930年,美国纽约医院医师吴尔夫,经由胃造瘘,实际观察了一位名叫汤姆患者的胃黏膜情况,完成了有关情绪压力对消化功能影响的研究。
吴尔夫发现,当汤姆激动时,胃黏膜会发红,且分泌大量胃酸及胃蛋白酶,侵蚀胃黏膜,甚至造成清晰可见的溃疡,胃酸直接侵蚀胃壁,而发生胃痛;当汤姆情绪低落时,黏膜颜色转为苍白,胃液分泌减少,消化及胃排空功能下降,造成程度不同的恶心感,食欲也因此变得很差。
为何情绪会引起胃如此的变化?这要说到自主神经。自主神经,又叫植物神经,是专门支配内脏器官活动的神经。此神经有独立的中枢,名为植物神经中枢;这一中枢位于延脑,是三级中枢,受中脑二级中枢的制约;最终都由大脑最高级中枢控制。
也就是说,肠胃的最高领导是大脑中枢,“情绪”是中枢神经的反应,必然会通过对自主神经的影响,而影响到肠胃等内脏器官。那情绪是如何影响“胃”的呢?
自主神经由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这一对神经所组成,交感神经主管幽门括约肌的运动和胃部血管的扩张与收缩,并能抑制减缓胃壁平滑肌运动;副交感神经则主控胃液分泌,加速胃的运动。
当我们遇到压力,精神紧张、情绪焦虑时,在中枢神经的指挥下,交感神经会兴奋起来,让血液供应集中在心、肺、脑部和肌肉等重要器官,同时,肠胃血流减少,唾液、胃酸分泌也减少,消化蠕动减缓。
当情绪放松时,在大脑神经中枢的指挥下,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起来,胃酸、肠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加快,活化消化机能,好好吸收营养。
这就是为什么紧张时根本吃不下,或是一吃就觉得胃胀闷痛;等到压力状况解除,就想好好大吃一顿的生理机制。
胃上有大量神经细胞
为什么那位15岁的学生一进校门就胃疼,那位上海分公司高管一紧张就打嗝,或胃酸反流?原因是胃肠道拥有的神经细胞数量,仅次于中枢神经,在体内居第二位,所以对情绪的响应,相当灵敏。
胃肠道的植物性神经分布有两个来源:①外源性神经,指神经来自胃肠道以外的其它部位;②内源性神经,指神经来自胃肠及胆道壁内的神经丛。
(1)胃神经细胞与众不同:
在胃肠道的壁内神经丛包括两个主要的神经丛:肌间神经丛和粘膜下丛。神经丛由神经节和节间连接来组成,节间连接散在分布形状不规则的神经节,组成图案样的网状结构。这些神经丛自食管下端的平滑肌部起,一直延伸到肛门的括约肌部,并与胆囊及肝外胆道的壁内神经丛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局部的神经系统。
早在19世纪初期,就有科学家建议将胃肠道这个局部的神经系统,命名为“肠道神经系统”,并建议作为植物神经系统中的,与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并列的第三个部分;随着近代医学的发展,大量实验研究证明,肠道神经系统的独特性,组织连接的复杂性和神经细胞类型的多样性,确实不同于其它两部分植物神经系统。
(2)兼有神经、内分泌双重功能
它们有什么不同呢?随着医学的进展,人们发现体内的某些神经细胞本身就具有内分泌功能,这种“神经内分泌细胞”,有神经细胞的功能,但又具有分泌的特征, 这些细胞的一端(传入端)与其他神经细胞形成突触联系,会将神经冲动传递至细胞体;另一端(传出端)往往与血管紧密接触,形成神经血管器官。它们的分泌物不像神经递质那样进入突触间隙,而是进入血液循环,以经典的激素方式影响着远处的器官。
这种“神经内分泌细胞”可分为两组,一组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另一组分布于周围器官中。在胃、肠、胰等消化器官上就有此类细胞。
也就是说,胃神经细胞在接受到大脑传来的“情绪刺激”的指令后,会立刻引起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双重反应,立刻引起胃肠蠕动的变化、消化液分泌的变化,而产生胃疼、食欲下降、上腹不适、饱胀、嗳气、恶心等症状。
欣赏诗画治好了胃病
中医学很早就认识到“情志伤胃”,因此有了胃病,重 “调节情绪”。
宋代有个文学家叫秦官,一次他得了胃病,情绪很不好,他有一个朋友,拿着王维的画来给他看,说:“你天天看这幅画,胃病肯定会好!”他觉得很奇怪,看画还能治好病?但朋友的面子不好驳,就每天躺在床上看那幅画,看到画中山清水秀的美景,画上题的优美的诗词,心情变得非常好,好像身临其境一样,过了一段时间,胃病果然好了。
为什么秦官欣赏王维的诗画,治好了胃病?这要说到中医的理论。中医将人的情绪、精神功能归属于肝,例如郁闷、烦躁等症状就属于肝气郁结。“六腑以通降为顺”,如果“肝郁气滞”、“肝气横逆”,阻隔胃之顺降,进一步影响胃肠蠕动时,就称为“肝气犯胃”或“肝胃不和”,致使“胃气壅滞”了,这样,轻者胃胀,重者胃痛;胃气上逆,则出现嗳气酸腐、恶心、呕吐、呃逆等症;气郁化火,则烧心泛酸;日久气滞血瘀伤络,甚则出现胃出血。所以历代名医都说:“肝为起病之源,胃为所病之所”。
秦官天天欣赏诗画,情绪好了,肝气舒畅,不侵犯胃了,胃病自然就好了。
而中医药治疗胃病,更有其优势。通过中医的“疏肝和胃”等“心身”性治疗,不仅可明显改善消化道症状,而且,由于中医有整体辨证施治的特点,因此,对急躁易怒、失眠、忧郁等症状也有一定帮助。
“胃不适”是患了抑郁症
有一位病人,自称自己患了不治之症,而且求医无门。
他是位年近四十,在某外资公司从事销售工作。三个月前,他经常感觉没有食欲,饭后腹中胀气,还经常出现腹泻。起初,以为是一般的胃肠问题或消化不良,随便吃了些助消化的药物,但病情不但未见好转,反而越来越重,并出现消瘦现象。
他去了很多家医院,腹部b超、电子胃镜、消化道造影等检查都做遍了,未见异常,但不舒服的感觉仍像恶魔一样地纠缠着他,加上有体重下降,所以他断定自己是得了胃癌一类的恶疾,癌症一开始不就是难以查出来吗?
医生发现,已近不惑之年的这位先生,每天至少要工作10个小时,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还要辅导儿子功课,经常是一边为孩子做听写练习,一边打瞌睡。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时常使他觉得喘不过气来,每天像上了发条一样,脑子里的弦绷得紧紧的,时间一长,他经常感到腰背酸痛、周身乏力,有时还会失眠,后来就添了肠胃不适这新毛病。
医生最终将其诊断为:功能性胃肠功能障碍伴发抑郁症!
据统计,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中,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占30%以上;结肠功能紊乱患者中,50%以上伴有抑郁。
原因是,当患者情绪忧郁、恐惧或易怒时,可显着延缓胃的消化与排空,结肠运动也明显受到抑制。
“疑似病”最好看看心理科
临床发现,在胃病就诊的患者中,追溯病史会发现大约7成跟情绪有关;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还发现,胃功能失调的人,患抑郁症等各类情绪病的机会比一般人高3.1倍至4.4倍。
所以,那些遇到事业不太顺心,工作没有起色,失恋,婚姻没有激情,晋升失败,或工作紧张,压力太大等的人,要谨防发生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
近年来因为抑郁症而引发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由于人们对心理、精神障碍可以引起诸多的胃肠症状认识不足,所以,很难想到这些消化不良、胃痛、腹泻等症状,是由心理、精神障碍引起的,所以很多人都像上边那位先生一样,反复就诊,却查不出病情。
因此那些有上腹痛、闷胀、嗳气、泛酸、烧心、厌食,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或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症状,在有上述消化系统症状的同时,还伴有失眠、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并且病情常随情绪变化而波动,通过胃肠镜、胃肠造影以及相应的生化检查无法查出器质性病变时,就要到心理科去检查了,看看自己的“消化道疾病”,是不是“情绪”引起的。如果消化道症状是由于抑郁引起的,而非器质性疾病所致,这些症状的消除就需要抗抑郁的治疗。
最后还要强调的是,情绪所导致的功能性胃肠疾病,迁延不愈,最终可有器质性疾病的发生,如溃疡病等;而现代研究表明,情绪低落、忧郁的人,癌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心病当用心药治,由“情绪”引起的“胃病”,除药治外,还要进行心理治疗!
15岁孩子怕上学引发“胃病”相关文章:
15岁孩子怕上学引发“胃病”
下一篇:早上跑步想吐是怎么回事?